中国商人谁最有钱?这个福建人曾是世界首富,为何如今鲜为人知?
1769年,西方诞生了两个大人物,他们是拿破仑和威灵顿。就在同年的中国,也有个男孩出生,后人还将他们三人并列为同时期的伟大人物,这个人就是伍秉鉴。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上一个千年中,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其中中国有6人上榜,他们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珅、刘瑾、宋子文和伍秉鉴。
伍秉鉴的名字这才被大众认识。他曾经以2600万两白银的资产位列世界首富,要知道当时的美国,最富有的人不过700万两白银。
但提起清代富商,恐怕人们更多的印象是胡雪岩、盛怀宣,伍秉鉴的名字为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呢?
伍秉鉴01历史机遇
伍秉鉴祖籍福建,其先祖在康熙初年定居广州经商。
当时朝廷放宽了海禁政策,来华从事贸易的外国人日益增多,伍家人因此顺势而起。
1686年,广东地方政府征集“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向朝廷缴纳一定白银,就可以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
十三行商馆外的港口
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抓住这个机会,创办了怡和行,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商名叫“浩官”。
伍国莹的怡和行和其他商行与广东政府签订了协议,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
1757年,乾隆又下令闭关锁国,但广州却作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被保留下来,这让广州十三行的商人赚的盆满钵满。
广东十三行全盛时期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据说当年发生过一场大火,“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正是十三行如日中天的一幅画面。
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管了怡和行,正是他,让怡和行扬名天下。
伍秉鉴02成功的秘诀
伍秉鉴是个为经商而生的人,说起他的成功学,有3点不得不提。
第一,不怕吃亏当时的商品交易没有白纸黑字,完全凭口头约定,这就考验一个人的“信”。
有一次外国商号运来一批有问题的棉花,所有人都不愿接收,唯有伍秉鉴自亏1万多买下陈货。
还有一次,美国商人因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无力偿还,也不敢返回离开多年的故乡。伍秉鉴知道后,当着他的面撕毁了借据,让他放心回国。
位于十三行同文街的林呱画室
在外人看来,伍秉鉴有些曲意逢迎。但事实上,伍秉鉴有他自己的“账本”,每次和外国人做生意,最后的“结账单”几乎差不了分毫。
伍秉鉴不是单纯的“傻”,而是以诚信和慷慨换取彼此信赖的关系。
第二,善于维系商业关系对内,伍秉鉴注重笼络其他商行,常常利用自己的资源,支持商行的共同发展。他经常把商行的“独家利润”,按比例分给全体商行。
商馆的平面局部
但伍秉鉴也不是没有索取,他也向同行发放“助业贷款”,以至于很多小商行都依附于伍秉鉴。
对外,伍秉鉴注重与外商大客户保持紧密联系,比如当时最终名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是他的大客户。
正因为他对内恩威并施且举足轻重,对外又有最好的贸易资源,这让他的怡和行成为了广州十三行的“总商”。
如上图,洋行商馆的顺序排列从右至左
第三,目光长远,建立跨领域财团伍秉鉴的生意不仅仅是对外贸易,在国内他更是个房地产商、茶商和租赁商。
在国外,他在美国搞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和保险,在洋商中他还是信誉极好的“贷款银行”,可见伍秉鉴足以称得上商业大亨。
03毁灭
伍秉鉴代表的广东十三行让有些人分外眼红,这也间接导致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根源,是他们不满十三行的贸易垄断,想要用“他们的方式”与中国通商。
面对战争,伍秉鉴内心是极度恐慌的,据说他听闻这个消息,“吓得腿都软了”。
但是为了祖国和十三行的利益,他还是站了出来。
伍秉鉴
伍秉鉴与其他商行不但为战争修筑了让英国军舰无计可施的防御工程,更为清政府捐资对抗外敌。
但即便如此,面对洋人的火炮和清政府自身的衰败,清军全线溃败。
最终,双发签订《广州和约》,其中清政府赔款600万银元,里面的三分之一是由十三行承担的,而伍秉鉴更是承担了110万。
《虎门与虎门炮台》
但赔款显然助长了英国人的气焰,他们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条约中1470万两白银,清政府的国库才有不到700万两,无奈十三行又陪进去300多万两,伍家又是以100万两首当其冲,为此伍秉鉴被赏赐了三品顶戴。
但是,《南京条约》不仅仅是赔款的问题,它直接冲击十三行的贸易特权。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经过13年的垂死挣扎,1856年,170年历史的广东商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化为灰烬。
威廉·普林赛普《十三行同文街一景》04尾声
有人说,区区200万两白银,对于伍秉鉴2600万相比,实在算不上什么,何况没了十三行,单凭他在海外的生意足以让他们荣华富贵。
但是,比起十三行的没落,伍秉鉴更在意这个生养他的祖国。
面对晚晴颓败的制度,伍秉鉴早已对它失去了信心,1843年,74岁的伍秉鉴带着遗憾悄然病逝。
随着他一起埋葬的,是一个纯粹商人对清政府既爱又恨的失望。
广州十三行瓷器店,1820年
比起红顶商人胡雪岩,他也有三品顶戴、也为清朝捐资纳银,但为何没有胡雪岩名气大?
在晚晴政商勾结的利益场上,一介布衣岂有一席之位?人们记住了左宗棠背后的胡雪岩,知道了李鸿章背后的盛怀宣,唯独伍秉鉴生而无靠,只有自己。
但伍秉鉴却以布衣之身,“身系兴亡之局”。坚守己身,但求本心,在那个时代,何其悲壮,又何其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