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越坛“三乐牌”寿星 ——记105岁越伶筱白玉麟(文/张垣)

郁氏文化

越坛“三乐牌”寿星

  ——记105岁越伶筱白玉麟

  文/张垣 

当金牛叩开辛丑大门之际,我在戏曲群里见到了南通市越剧团创始人老团长筱白玉麟向观众问候的视频,只听这位满头银丝却精神矍铄的老寿星中气十足地问候声;同志们好,新年好,大家高高兴兴,欢欢喜喜,我来唱两句!

此时磁性十足的越韵响起来了,温暖了我的心。于是我打了电话给她老人家,感谢她的新年祝福,她竟然听出了我的声音,关心地问起了我在36年前创办的补天戏曲社,我好激动啊!此时此刻,筱白老师的故事历历在目,又浮现我眼前。

拜师白玉梅

筱白玉麟本名周彩花,1917年诞生于越剧故乡浙江省嵊县,9岁时父亲病故,作为老大的她,10岁离乡背井到上海永安纱厂当包身工,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18岁那年工厂倒闭,她就托人说情拜师"越剧梅兰芳"白玉梅学唱越剧。

筱白老师曾亲口告诉我:"师傅真是个大好人,一般人学戏,都是八九岁进科班,我18岁学戏早超龄了,可是师傅同情我这个小老乡,让我唱几句,认为我的嗓音清亮,是天生的小生料,就破例收我为徒。"

当时,白玉梅亲切地对她说:"既然侬跟我学戏,那就跟我姓。我的女儿巧凤已跟我学旦角戏,我为她取名小白玉梅。侬就叫筱白玉麟吧,唱小生,希望侬做越剧的玉麒麟!"这是当时戏班的规矩,她高兴接受。

后来,师傅手把手地把戏曲的四功五法倾囊传授给她,还叮嘱已挂头牌的女儿小白玉梅多多帮助她。她十分感动,闻鸡起舞,刻苦钻研,不久,师傅从京剧《武家坡》里移植了改名《会窑》的一出戏,她扮薛平贵,小白玉梅扮王宝钏,珠联璧合,受到观众的欢迎。从此,越坛上出现了一位唱腔纯正,表演清新的名有4个字的小生。

越剧到南通

越剧是发源于浙江省嵊县发祥于上海流行于江南的剧种,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没有一个越剧团跨过长江的。

解放初,上海有40多个越剧团,以筱白玉麟为首的华新越剧团,也处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让自己团内的演员有戏唱,她敢为人先,于1950年越过长江到南通市唱戏,从演幕表戏开始,过渡到剧本戏,得到南通观众的喜爱,也得到南通文化部门的认可,邀请华新越剧团留在南通,筱白老师审时度势,动员越剧姐妹在南通扎根播种,于1955年成立了南通市越剧团。

从此,这个越坛玉麒麟驰骋江海大地,化为《珠珠塔》中落魄不落志的小卿,变为《人面桃花》中满腹珠玑的唐代诗人崔护,又成为《梁祝》中敦厚多情的梁山伯,还担纲《红楼梦》中风流倜傥的贾宝玉,把越剧画廊装点得分外妖娆,向白玉梅老师交上了一份亮丽的答卷,也为江海大地播下了美丽的越剧种子。

创演《老八路》

柔美的越剧善演古装才子佳人戏,但是与时俱进的筱白老师也把越剧接轨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时刻关注着南通的好人好事。1958年3月,全国建筑公司会议上,朱德副主席表扬了南通市建筑公司,号召各地建筑公司学南通赶南通。为了迎接6月份在南通召开的全国建筑公司现场会议,筱白团长带领全团紧锣密鼓投入排练宣传南通建筑公司的现代戏《老八路》,6月4日此戏作为献礼节目在现场会上亮相,这是戏曲舞台上第一出歌颂建筑工人的现代戏,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演出结束,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
中央建筑工程部正副部长刘秀峰、孙敬文上台接见演员,说此戏感动了代表,希望剧团送此戏到全国各地。从6月下旬开始,筱白团长率团下江南,赴上海,到杭州,至南京,奔武汉,再北上首都,9月30日为首都建筑工人演出,受到热烈欢迎。适逢国庆9周年,南通越剧团被安排到国庆文艺游行队伍行列,筱白团长作为观礼代表光荣登上观礼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10月14日,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全国文联礼堂观看《老八路》,戏毕上台接见全体演职员,关心着筱白老师的入党事,并与大家合影留念。1959年她光荣入党,1960年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

两次演党员

筱白老师入党以后,曾两次在舞台上扮演共产党员。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启,筱白老师雷厉风行响应,积报投入到创排《雷锋》的战斗。当年,她已47岁,要扮22岁的共产党员、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既高兴又担心。她与雷锋一样,旧社会里有本血泪账,是毛主席共产党救出火坑的人,能扮演雷锋,宣传雷锋精神,多么自豪。担心的是,雷锋是朝气蓬勃的共产主义战士,自己是将近半百之人,年龄上有差距,演砸了对不起观众,更对不起雷锋。她带着这个问题翻阅《雷锋日记》,首先把握她能感受的雷锋的强烈翻身感当家作主感,用这感恩党的精神刻画雷锋。然后观察青年人特别是解放军战士的言谈举止,努力融化进角色中,终于将雷锋搬上了舞台。不仅送到了南通的中小学校,而且下江南送戏校园。戏毕,少先队员还走上舞台向"雷锋叔叔“献上红领巾,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接着,筱白老师扮演了《江姐》中的双枪老太婆,在舞台上还原了女性身份,在戏曲中称为反串。虽然在此戏中是配角,但分量不轻,她搬演的上海越剧院的剧本,按照著名演员张桂凤的戏路刻画人物。一段《热血染红满天云》的唱段,句式变化多,首句旋律由高到低,又从低到高,还借鉴了歌剧的旋律,抒发了对革命先烈彭松涛的怀念深情。筱白老师满腔激情塑造了共产党员双枪老太婆形象,表达了化悲痛为力量的钢铁决心,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党员演党员,情真意切切,这是讴歌共产党人的形式,也是对自身的洗礼,她觉得很有意义。

三演老旦戏

筱白老师本行是小生,善演古代才子佳人戏中的公子一类的人物。可是上世纪60年代提倡现代戏的潮流中,她与时俱进,改演老旦身份的现代戏。

第一出是《争儿记》,这是上海越剧院著名老生吴小楼反串担纲老旦的现代戏,内容与京剧《红灯记》大同小异,主人公是苦大仇深的李奶奶,耐心教育有忘本思想苗头的孙儿,筱白老师扮演李奶奶,因为也有苦大仇深的经历,化进角色,丰富了人物形象,唱出了感情,教育了戏中的孙儿,也感动了台下的观众。观众纷纷评论道;"小方卿演老奶奶,演得蛮像,有感情。“

第二个老奶奶是《柳林春潮》中的三婶婶。这是剧团量体裁衣为筱白老师定制的原创戏,三婶婶是个有点自私思想的农村老大娘,当时生产队砌仓库急需木料,三婶婶的侄女大妹,女儿小妹同来做她思想工作献木料,三人围绕木料展开思想交锋。筱白老师扮的三婶婶,自私中带质朴,与大妹小妹的交锋,也不是刀光剑影,而是拉家常一般接地气,生活气息跃然舞台,深受农民观众的喜爱,说三婶婶就在他们身边。此戏参加江苏省现代戏会演,跻身于获奖行列。

第三个老奶奶是《姐妹行》中的杨妈妈。这是根据常州锡剧团的同名锡剧移植的,杨妈妈是剧中二号人物,是个思想先进的农村大娘。为教育在布厂工作的结婚要讲排场的女儿秀兰,不仅自已忆苦思甜,而且将先进工作者玉梅移风易俗事迹与秀兰表姐讲排场弊端作对比,在一边织网一边闲聊中做女儿的思想工作。筱白老师注重生活化,当她唱到"大烟囱里不冒烟,小灶头上火不旺"时,观众对这朴实无华的唱词心领神会,报以热烈掌声。戏台上的秀兰思想通了,戏台下的观众会心地笑了。后来这段戏被收进《中国越剧大戏考》。

热心助社团

春华秋实,筱白老师在江海大地播下的越剧种子,开花结果满园春色。自从退出舞台后,她情系风生水起的越剧社团。

一是当上南通职工越剧团的坚强后盾。1991年,筱白老师与南通越剧团的几个前辈,倾心扶南通市职工越剧团上马,从剧团的组织,到剧目的选择,事无巨细地支持,搞活动时亲自把场,亲口演唱,30年如一日,成为南通的一株永不凋谢的艺术之花。

二是当上补天戏曲社的艺术顾问。1985年,海门天补中学创办了补天戏曲社,筱白老师热心支持这个新生事物,努力当好艺术顾问。她不仅把戏曲资料支持补天戏曲社,而且亲自演唱我根据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与妻书》改编的课本剧唱词《巾短情长与妻书》。89岁那年还参加补天戏曲社20岁生日演唱会,献上她的拿手曲《人面桃花》。

三是多次亲临越剧票友大赛现场当评委,亲切地为票友点评。

三乐牌寿星

105岁的 筱白老师是目前越坛最高寿者,南通的越迷们封她为“三乐牌寿星”。

一是知足常乐。每当人们请教筱白老师长寿经时,她总感慨地说,我的寿数是共产党给的。想想旧社会,一个当牛作马的包身工,一个吃开口饭的戏子,只有到了新中国,才成为被人尊敬的艺术家,退休了享受劳保,吃不愁,穿不愁,日子越过越称心,我是心满意足,知足常乐!

二是自得其乐。筱白老师常常笑口常开道,我终身以越剧为事业,唱越剧,演越剧,聊越剧,越剧使我充实,让我快乐,给我力量,寄我希望,促我长寿。

三是助人为乐。筱白老师人善心慈,热心热肺热肚肠,只要能为人带来好处快乐的事,她都努力干。上世纪90年代,她带了代表作《珍珠塔》中唱道琴一折戏到海门天补镇,为新兵演唱。即使到了耄耋之年,她还为社会效力。2005年风尘仆仆驱车百多里,为补天戏曲社20岁生日献艺,2006年冬,90高龄的她为椰岛杯越剧大赛南通赛区当评委,2007年夏亲临更俗剧院,观看南通市越剧团新戏《女儿湖》,为演员加油鼓励,2008年,为纪念《老八路》进军50周年,推出《越剧的春天》一书,送给越迷们阅读。2009年秋,我还陪着她老人家去医院探望住院的原如皋越剧团团长裘艳芳。对于上门来的越迷,她热情欢迎,爽朗地说,只要用得着我,我就上!

江海舞银蛇人面桃花映照珍珠塔;

平原驰玉麟柳林春潮激荡老八路。

这是我为这位肖蛇的老寿星撰的对联,嵌进了她的代表作,表达了为戏补天的女娲们的崇敬之情,祝愿105岁越坛老寿星幸福快乐,向百廿长寿挺进!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