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2月汽车销量同比增3.6倍 ,芯片有望缓解
“今年2月汽车产销同比增长较大,是受疫情因素影响,去年同期基数很低。”
2021年3月11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3月信息发布会上,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首先强调“疫情”这个影响车市起伏的关键因素。
此外,由于恰逢春节假期,工作日减少,汽车产销有所下降。两方面的因素导致2月车市呈现出环比减、同比增的态势。
数据显示,2021年2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150.3万辆和145.5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7.1%和41.9%,同比增长4.2倍和3.6倍。今年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89万辆和39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8.9%和76.2%。
与2019年数据相比,2021年前2个月的汽车产销略有增长,同比增长2.9%和2.7%。但与2018年数据相比,汽车产销同比下降11.5%和12.6%。
其中,2月乘用车产销116.2万辆和115.6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9.1%和43.5%,同比增长4.8倍和4.1倍。1-2月,乘用车产销307.2万辆和320.1万辆,同比增长87%和74%。
2月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4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增长2.8倍和2.5倍。1-2月,商用车产销81.8万辆和75.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8.8%和34.8%,同比增长96.3%和86.2%。从细分车型来看,2月重型货产销量11.8万辆,继续刷新当月产销历史纪录,且销量超过轻型货车(11.7万辆)。
在春节假期的背景下,2月份汽车市场整体表现向好。在中汽协看来,除了去年2月受疫情影响导致产销基数水平较低的影响因素,当前,市场需求仍在恢复也是2月产销同比呈现大幅增长的重要原因。
中汽协表示,今年春节过后,投资项目开复工率、施工企业开工率均高于往年,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12个月在荣枯线之上,表明经济保持扩张态势。
此外,消费市场总体活跃,从需求指标看,今年春节期间零售餐饮消费比2019年春节增长了4.9%,说明消费需求稳步恢复。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产业延续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在同比高增长的数字之下,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表现也可圈可点。
其一,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回升,头部阵营竞争胶着。中国品牌份额从2017年42.4%的最高点,曾跌落至2020年37.6%的最低值,萎缩4.8个百分点。经过连续数年下降,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开始呈现反弹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1月,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反弹至42%,2月达到42.9%。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36.2万辆,同比增长87.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6%,占有率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
整体份额回升的同时,今年1-2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354.2万辆,同比增长73.8%,十家企业销量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在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排行榜中,长安汽车位列榜首,这是长安汽车近三年来首次重回自主第一。
根据长安汽车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月份,其取得了“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CS75在SUV市场销量第一”、“逸动在中国品牌轿车市场销量第一”,即三个“第一”。
长安汽车称CS75销量第一,依据的是乘联会统计的批发量数据。而中汽中心终端零售数据显示,2月哈弗H6终端销售24788辆,长安CS75终端销售20939辆,哈弗H6的终端上牌量比长安CS75多出3849辆。
同样是来自中汽中心保险零售终端的数据显示,2月国内车企上险量中,自主品牌上险量冠军的是吉利汽车,上险数为9.1万辆,而长安汽车以8.5万辆位居自主第二。从这份数据来看,吉利汽车依然是第一。
各方数据颇具争议,反映出的车企冠军全然不同,这折射出中国品牌头部阵营竞争之激烈。
其二,新能源持续刷新纪录。今年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万辆和11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2倍和5.8倍,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已连续8个月刷新当月产销历史纪录。
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7万辆和2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倍和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3万辆和2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倍和3.6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万辆和4.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8倍。
此外,出口方面也继续刷新当月历史纪录。今年2月,汽车企业出口10.5万辆,环比下降12.5%,同比增长1.3倍。其中乘用车本月出口7.7万辆,同比增长1.2倍。商用车出口2.8万辆,同比增长1.7倍。
1-2月,汽车企业出口22.4万辆,同比增长97.8%。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16.9万辆,同比增长96.1%;商用车出口5.6万辆,同比增长1倍。
中汽协表示,未来,我国经济仍将持续稳定恢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GDP增长6%以上,明确了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的政策取向。
同时,针对行业热点问题,工信部近期也正在组织行业力量共同化解芯片危机,逐步缓解“卡脖子” 关键技术对行业的不利影响,由此判断未来汽车产业仍会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汽车芯片短缺是全球性的,对我们国家的影响在第一季度是最严重,影响在5%-10%的幅度。政府和行业在积极协调芯片供应问题,在第二季度会有所缓解。”陈士华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