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 石峰(山东)

淡妆浓抹总相宜
文/石峰
编辑/落英小桥

杭州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我曾几次前往游西湖,总感到西湖之美,很难用笔描写,也很难用言语形容。因为西湖的山水不仅具有雄、奇、险、旷的审美特征,而且还有秀、丽、幽、深的个性风格。所以,西湖的美,自古难言。“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又难诗。”宋人汤仲友的这两句诗早已指明了这一点。

是的,只要你来西湖一游,无不为这天下美景所倾倒。春天,淡雅空明:“半白烟横出淡冶,初黄柳照水空明”;夏时,鲜艳绝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日,白水青山:“红叶晚烧诸寺赤,碧天秋纵两峰青”;冬季,冷隽纯静:“澄湖晓日下睛端,梅际冰花半已阑。”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湖中游船点点,水波潋滟;远处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你走在苏白两堤上,就会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而陶醉。

西湖美景四季宜人,无论你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我十分欣赏北宋苏东坡《饮湖上初睛后雨》一诗:“水光潋滟睛方好,山水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寥寥数语将西湖胜景和盘托出,将绝色美景与绝代佳人联系在一起,遗貌取其神韵,对西湖作出了高度概括的全面写照和评价。尤其那“总相宜”的结论,是最贴切不过了。无怪乎这首诗被公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他对西湖的定评则被赞誉为“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今年阳春三月,我因参加《中国石化报》社在杭州举办的文学笔会,有幸住在西子湖畔,几乎是晨夕流连的细细地欣赏和考究西湖的美景了。不仅看到了波光潋滟的晴天,而且领略了满湖烟雨。既到孤山纵览了西子翠色,也于苏堤一亲六桥烟柳。朝拜了深藏于奇峰秀林之中的灵隐古刹,登上了雄踞于钱塘江边的六和宝塔。我深深感到,西湖正因为有了这些千年的遗迹,才显得这样美丽,这样富足,这样令人回味无穷。

西湖山水孕育了七大古都之一的杭州。而杭州之名,源出“余杭”。相传夏大禹治水,在此舍杭登陆。“杭”是“方舟”的意思,故人称大禹登陆之地方为“禹杭”,后又转写成“余杭”。据考古证实,距今约4700多年,杭州北郊就有“良诸文化”。周代,杭州隶属于“扬州之城”。春秋时,吴、越两国曾在这里争霸。南北朝,钱唐从县升为郡;隋文帝九年改称杭州,这个名字沿用至今已届1400多个春秋了。

西湖虽然形成于东汉信华筑钱塘围湖之后,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它默默无闻,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而不被人们注意。后来西湖出落得秀丽多姿,风光妩媚,应归功于历代人工辛勤疏浚,不断治理。唐大历年间,名臣李泌任杭州刺吏时,为免市民卤饮之苦,用开阴窦的办法,埋设瓦管竹筒,在人口稠密的沿湖地区,开掘六井:相国井、西井、方井、金牛井、白龟井、小方井。六井中的相国井作为丰碑,至今犹存。唐长庆年间,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吏时,兴修水利、疏浚西湖,并把挖出的湖泥筑成长堤,在钱塘北门,从石涵桥,北至武林门,蓄上湖水,渐次以达下游,为西湖水域日后成为风景浏览奠定了基础,白堤便是后人为纪念他而命名的。吴越宝正二年钱镠从都水营,置撩湖兵千人,对西湖又一次大规模开浚治理,使西湖不仅碧水莹洁,波光粼粼,而且湖床加深,能停战舰。北宋元祐年间苏东坡再度来杭州任太守时,力排众议,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花工20万对西湖进行了全面的整治。他命人将打捞出来的葑草、淤泥,从南到北筑起了一条长堤,这就是今日的“苏堤”。并在堤上建筑六桥,种植了桃柳,又在湖中建立了三塔,使西湖面貌焕然一新。南宋时期杭州作为京师之地,皇城大内的兴建,宫苑宅邸的分布,文化精英的聚集,使杭州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顶峰。元时,由于统治集团出于巩固政权的政治考虑,杭州城墙被拆,宫苑遭破坏,西湖成为蒙古骑兵的洗马池,继尔又遭湮塞。明朝的杭州经过一段时间的复苏,经济发展逐渐居全国领先地位,西湖山水面貌几乎超越鼎盛期的南宋。明正德三年,时任杭州郡守的杨孟瑛开浚西湖,除加高苏堤外,又在西里湖筑了新堤,即杨公堤。堤上也架六桥,俗称里六桥,这样与苏堤上的六桥合称“西湖十二桥”。清初,康熙、乾隆多次来杭州西湖巡视,品题胜景,以皇权、财力、需求关注西湖,使西湖之胜空前。在清朝,西湖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疏浚。康熙二十四年,浙江巡抚赵士麟用白金2万两,民工20余万疏浚西湖。雍正二年,由浙抚李卫主持的疏浚,是清朝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整治历时两年,耗银3.76万两,挖淤泥葑滩3100多亩,完工后清查西湖面积达20余里。过了五年,又因金沙港淤积,涨成平陆,李卫对此港进行疏浚,挖沙筑堤,从苏堤东浦桥至金沙港,广三丈余,全长六十三丈,因“沙皆金色”故以“金沙堤”命名。至嘉庆五年,阮元任浙江巡抚时对西湖最后一次疏浚,将挖出的淤泥在湖中堆成了八亩半的小岛,与小赢州、湖心亭鼎足而立,岛始名“阮滩”,即今之阮公墩。清中叶以后,伴随着国势步步衰微,杭州暨西湖日益贬值、失色。以致到民国期间,满目疮痍,奄奄一息。只是在1949年以后,历史的脚步,又一次惊破噩梦,时代的春风,再一次温暖着湖山。人民政府为保持湖水盈满,使西湖秀景常驻,先后数次对西湖疏浚。特别是1986年开始引钱塘江水从隧道穿越玉皇山及南屏山,流入小南湖,经西里湖、岳湖至北里湖,从而改变了水源不足的问题。西湖真正呈现出了处处是景,如画如诗的迷人的色彩,步入了天下何人不折腰的黄金岁月。

西湖形成伊始,其湖域面积是相当大的。那时由杭州湾奔腾而来的海涛,可已直达现在的灵隐山一带,如今在宝石山麓还留有“秦始皇缆船石”的遗迹。到了隋唐时期西湖的湖域面积,据白居易《钱塘湖石记》载,为“周回三十里”,它的西界约在洪春桥一带,当时有水路可通舟楫,直达冷泉,称灵隐浦。湖东岸从隋杨素筑城,其城垣北抵钱塘门,和唐李泌在钱塘门及昭庆寺一带开六井,可知湖之东岸与今相当。因东北角地势较低,常有白洋湖水泛滥而入,白居易守杭筑的白堤,基本和西湖相连。至于南北两岸,依傍山麓,湖岸与目前相似。这样的湖域面积,望去真乃是“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笙歌缥缈虚空里,风月依稀梦相间”。到了宋朝,特别是南宋时杭州成了京城,当时西湖可供游览的处所极多。南线自丰乐楼至清波门、钱塘门、入赤山烟霞石屋洞一带而言,湖中湖岸景点不下160多处。湖西、湖北两岸基本与隋唐相仿,而景观已大增,且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西湖是一个山水相互依存相互映发的湖泊型风景名胜区。它以西湖区域为中心,现有总面积达49万平方公里,其中湖面5.6万平方公里,绕湖一周约15公里,其余为绿地、山林等,而以山林占绝大部分。在堤、岛的分割下,西湖形成5个水面,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外湖、西里湖、小南湖和岳湖。风景区南缘,是浩浩东流的钱塘江。江、山、湖由外向内逐渐凝聚,正是西湖山水的宏观格局,而由于跟杭州城的密切关系,西湖一直就是城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早先的市中心与山林为一体,如今的闹市区则紧挨西湖湖面。这一独特的地理结构实际上从侧面揭示了,西湖胜景美的本质在于,它乃是天成与人工相结合而产生的杰作。

清初诗人袁子才的《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一诗云:“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袁枚这首诗的意义,在于他揭示了西湖山水“人化的自然”之美。西湖的秀水幽山,千百年来曾倾倒过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珍贵的诗词、歌赋、书画。这里,到处都有人文的渗透,到处是历史的熔铸,大到古刹梵宇、名人墓葬、堤岛园囿、石窟塔幢,小至一花一草、一泉一石、一亭一榭、一碑一刻,无不是豪杰名流留下的文物古迹。从而使山水之美得以诗化,在诗化中得以升华,即所谓“文以地生辉、地以文益秀”。我想,如果西湖只有山水之秀和林壑之美,而没有岳飞、于谦、张芲水、秋瑾这班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没有白居易、苏东坡、林逋这些光照古今的诗人,没有传为佳话的白娘子和苏小小,人们游玩的兴味还会这么浓厚吗?当我们瞻仰岳庙而高歌岳飞的《满江红》,漫步南屏而暗涌张芲水的《绝命诗》,流连在苏堤上而追忆苏东坡的“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登孤山和放鹤亭而低吟林和清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时,心潮是何等的澎湃。在这里,自然与人的功业与人的创造融为一体。相当益彰的不只山和水,还有自然和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夏名山胜水何止千万,象西湖山水那样自唐宋以来,被文学艺术史上几乎所有的大家写入诗文书画连篇累牍的却是绝无仅有。“西湖天下景”,誉满神州。南宋理宗、度宗朝,出现“苏堤春晓”、“平湖秋月”等西湖十景,朝廷画院的画家有十景景目作画的,诗人词客也有了西湖十景命题的作品。元朝末年仿效南宋,开创了钱塘十景景目,后人剔除内中与南宋十景重复的名目,改称钱塘八景。清康熙三十八年,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南巡到了杭州,给南宋以来传统的西湖十景书写景目,地方官员刻石立碑,扩大了十景的影响。雍正年间,浙江总督李卫在湖上新建了不少亭台楼阁,添出了西湖十八景景目。乾隆年间,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数度南巡杭州,时有西湖诗作和题额等,连带产生了杭州二十四景景目。乾隆年间,杭州诗人柴杰有集句形式的《西湖百咏》诗,用四字景目为题,因而又有杭州西湖百景的名目。另外有很多小景目,如云栖六景、龙井八景、玉皇山六十四景等,就不胜枚举了。

这次来杭州参加笔会,住在西湖宾馆约半月之久,简直把西湖所有的主要名胜景点全都游到了。我觉得眼前这“独擅天然美”的西湖,如美玉、如园镜、如玉屏、如鲛綃,琉璃万顷,澄碧千里,愈散发出秀美的光彩。

清晨,当残月淡淡还抹在天际,西湖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仿佛西子刚刚睁开了朦胧的睡眼,带一点惺忪的神情。山色是淡淡的,犹如丹青高手勾勒的几根柔美的曲线;湖光是悠悠的,呈似动非动,似静非静的动态之美;空气是清新清新的,带着幽幽的花香沁入人们的肺腑。早晨的西湖是如此轻柔,如此淡雅,她仿佛就像那淡妆的西子。

东方天际渐渐吐出一抹浅红,这浅红渐渐加深,由浅红变成了绯红。渐渐的朝阳爬上了吴山,起初只是熠熠的一线,然后是云霞烘托着光轮,好像是一艘满载光亮的船向湖边驶来。这时明镜似的湖面,散去了淡淡的烟雾,湖水被染成了胭脂色,像满蘸了桃花的一片红浪。湖岸青山清晰地倒影在湖水之中,极目远眺,湖心亭和三潭印月历历在目,奇丽的孤山、长虹似地断桥和那宝石山上卓越多情的保俶塔,又清晰可见。待朝阳渐渐升高,那金光便聚集在湖面,好似一道金桥,由吴山的边沿越过湖水,一直伸延到你的身边。在湖畔漫行,你走到哪里,那金光便跟到哪儿。迎着熹微的晨光,我站在东面的湖岸,向西面南北相贯的苏堤望去。此刻在轻风徐徐之中,十里垂柳舒卷飘忽,轻烟薄雾中,灼灼红桃含露开放,宛如喷霞,景色娇媚迷人。啊!我明白了,这不就是宋时已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吗?

然而,若说西子的晨妆具有淡雅、清新之美,那么雨中的朦胧便更富于诗意了。雨天的西湖轻烟弥漫,薄雾笼罩,湖面似呵气的明镜,披上了一张细细密密的雨丝的网,它时疏时密,湖景瞬息多变。周围的山色若有若无,有时它流动着轻纱一般的云影,有时露出淡淡的青色,显出重重叠叠的曲线,湖中的岛影时隐时现,岸边的柳浪、花港隐没在一片浓绿里,这时若向西湖眺望,透过霏霏的细雨和袅娜的柳丝,只见薄雾弥漫,烟水空蒙蒙,峰峦相连,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渐远渐淡,景色更为奇幻诱人。这就是元时被称为钱塘八景之一的“六桥烟柳”。它也是构成西湖雨色的极妙乐章。

“波光潋滟晴方好”,晴日的西子又是另一种美。众山呈翠,银鳞瀠波,百花吐香,燕舞莺歌。晴天的西湖以淡雅空明的美色取胜。无论泛舟湖上,还是漫步湖堤,湖水格外明镜,堤柳分外翠碧,山峦葱茏起伏。游湖的人们三五成群,带着各自不同的情愫,来领略这可餐的西湖秀色。这时你若到孤山的四照阁去望湖,便见西子光彩照人,犹如“捧出千顷琉璃”。那平阔的水面上银光万点,一叶叶扁舟划出一道道明亮的弧线。几乎处处都是亮的,光灼灼的。西湖又有一种壮阔景象,令人心胸顿开。

黄昏之时的西湖,艳丽动人更胜于晴日。夕阳渐渐西沉,变得很红很红,西边的群山像是伸开了双臂要把深红的火球拥抱进自己的怀中。此时的山色染成金黄,被一层岚气笼罩。余辉之下的西湖显得十分浓艳,湖水涂上了一层玫瑰色,金光耀眼。那橘色的波光是雷峰夕照,那墨绿的淡影是孤山清姿,那淡青的流波是翠堤倩影。晚归的游船,姗姗地从湖中划来,湖舟行处似剪破了锦缎,飘飘抖抖。“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暝暮色霏微入远村,乱心围绕半湖阴”。这些色彩和奇异斑斓,随着夕阳西坠,渐渐地融合、交织在一起,最后被沉沉的夜色所湮没。

夜的西湖,暗里藏娇。沿湖堤案上的乳白色路灯,犹如一颗颗点缀在天空上的星星,次第亮了起来。湖上显出另一组色彩:湖滨的华灯金光四溢;苏堤的疏盏晕黄而凄迷;白堤的明灯青辉闪烁。位于西湖南柳浪闻莺公园附近水面上的西湖彩色喷泉,在彩色灯照耀下,水柱喷向天空,向四面喷射,宛如“珠翠洒夜空,银河落九天”。为西湖平添了几分绚丽,几多仙姿。

月朗星稀,月色下的西湖更有一番景致和情趣。这时湖面好似一只静静放着的巨大银盘,朦胧的月色从夜幕中神秘的投影下来,在水面撒开浮动不定的光,似无数的银鱼儿在那里跳动。远处的群山被笼罩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变得神秘莫测,近处的湖堤,堤上的桃柳,也在蝉羽似地清辉中静默,显得那么静宁和闲适。这时你若驾着一叶小舟,向银波万顷的湖中划去。就如同进入一个水晶般的世界;倘若沿着间株桃花间株柳的白堤深处走去,来到孤山南麓的平台上,月湖的景色又将是另一种神韵。皓月当空,晴空万里,湖天一碧,平台前的湖面,就像是美女晨妆时开启的镜子那样明净,高空明月清晰的倒影在湖中,置身其间,仿佛是天上仙境,广寒月宫,引起美的遐想。这就是西湖月夜中最美妙的景观—“平湖秋月”。在这里欣赏月湖,给人一种 “万顷湖平长似镜”的空灵之美,格外诗趣盎然。宋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湖至秋而益澄,月至秋而愈洁,合水月以观而全湖精神出也”。

水光潋滟的西湖湖面,浮漾着三潭印月、湖心亭和阮公墩三座绿岛,以又称小瀛洲的三潭印月为最大,明秀之色为最。我以为小瀛洲的妙处在于含蓄,南北以曲桥相接,人行桥上,随曲而转,仿佛形成一幅立体的流动画卷,有“步移景异”“小中见大”之意境。三塔,俱在湖外。三足鼎立,塔形如瓶,浮漾水中。故三潭印月有诗云:“坡仙立塔据平湖,天影清涵水墨图。夜静老龙鳞甲冷,冰壶深处浴明珠”。小瀛洲并非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施以人巧,宛若天成”的古典造园手法建设起来的一个园林艺术精品。岛上的绿洲、堤岸,遍栽了月季、蔷薇、紫丁金、白玉兰、海棠等多种多样花卉;岛中的池塘缀满了大红、粉红、嫩黄、纯白的各种各样的睡莲;岛上的幽径,有摇曳的翠竹。这一切使整个湖岛成为花的世界,缤纷灿烂,芳香馥郁,令人心碎。在这里徘徊流连,那先贤祠便使人想起与湖山一同不朽的圣贤,那碑亭令人回味发人深思的禅心佛语;雷峰塔虽已不存,然而却使人不忘那忠贞与爱情的故事。至于那九曲桥,九转三回,三十个弯,就令人思绪莹莹;曲桥左右,有石如九狮嬉戏与湖上;曲桥过尽,便又是粉墙庭院,绿树红花。竹径深远清幽,消失在密林深处。假山叠石,没入亭台水榭之间,你将为眼前不尽的风物景色而陶醉。

“湖上春来水拍空,桃花浪暖柳阴浓”。这是明代诗人聂大年写的《花港观鱼》诗。如果把西湖比作湛蓝的苍穹,那么花港观鱼则是颗璀璨夺目的明星。花港前接烟柳画桥的苏堤,背靠青郁苍翠的西山,左右的小南湖与西里湖像双手掬月一样拱捧着它。《花港观鱼》早在南宋就已列为西湖十景之一。这里,春日姚黄魏紫,姹紫嫣红;秋日桂子飘香,菊花似锦;夏日荷叶田田,紫薇展容;冬日翠柏披银,梅花清幽。在园林布局结构上,花港观鱼有自己的特色,它由牡丹园、鱼乐园和松林湾后面的花港三部分景点组成,但花、港、鱼三者有达到有机统一,互为衬托,聚散有变,特色鲜明。走进牡丹园,只见丹凤映照,异卉满园,灿若云锦,争奇斗艳,“姚黄”“魏紫”等牡丹中的精品达百余种,不知醉了多少游人。来到那红鱼池畔,港汊清澈,湖面嵯峨;倘若你投饵池中,或击掌桥上,便见金鳞红鲤,唼喋嬉戏平,泼刺有声。斯时斯景,真可谓“余红水面惜残春,不辩桃花与锦鳞”。令人神往,发人深思。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我们一行数人放开脚步到湖畔环形,欣赏西湖的风姿,更觉西湖那千姿万态美不胜收。西子湖狭长,堤岸形态富于变化。东岸弯曲,景色特多。柳浪闻莺一带,柳树特别的密,枝条特别的低,柳浪与碧波连成一片,碧绿连天;西冷桥一带,堤岸忽呈方形,变得颇有棱角了;在白堤上漫步,由于堤面几乎与水面相平,更感到这湖格外亲切。左顾右盼,为白堤所隔断的西湖竟是如此的不同;外湖宽阔,波光闪动;内湖小巧,波光粼粼;南有淡荡的烟霞,北峙参差的楼宇;绿柳与红桃亭亭相间。那看不厌的风光,走不完的景点,都使人无限依恋。正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柳阴了白沙堤”。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是一处充满诗情画意和千古情节的景观。它因《白蛇传》中“断桥相会”的爱情故事而名重天下。白娘子与许仙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就是从断桥相会。借伞定情开始的。从此断桥又有了“西湖情人桥”的美称。白娘子与许仙公子历经磨难、悲欢离合的情景使每个游览断桥的人追思。许多从外地来杭的游客常常亲临这里凭吊一番,千古情话给断桥增添了多少浪漫神奇的色彩!“十里荷花锦作堤,郎舟泊在断桥西。妾家住熟狐山路,梦里寻郎路不迷”。这首传诵众口的《西湖竹枝词》,写的正是断桥无数爱情故事中的动人情景。我站在断桥上远眺,满眼朝霞绿柳,清风拂碧波,倍感“十里西湖意,都来到断桥”之诗境。断桥这湖山浓重一笔,把湖光山色之美,把湖里湖外风景,勾画如此浓淡相宜!将湖光山色之美,渲染的这般淋漓尽致,令人赏心悦目,愁思尽释。

啊!西湖,你是这样柔美而富于灵性。对着这会得人意的湖山,不仅令人赞美这天成的丽质,而且会想起那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相传远古之时,天上玉龙和金凤在银河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璞玉,金凤用嘴啄,玉龙用爪抓,经多年琢磨,终于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珠光宝色照在那里,那里便是山明水秀,林木常青,百花盛开。不幸这明珠的珠光竟为天上的王母娘娘所发现,竟派天兵天将把明珠抢走。玉龙和金凤来到天宫索珠,你抢我夺,明珠便掉落人间,化作秀丽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降落人寰,化作玉龙山和凤凰山,永远守着这明珠般的西湖。

这故事正好道出了西湖的来历。她既像一块璞玉似的丽质天成,然而她又如一颗明珠那样,是久经琢磨而成的。她三面环山,中涵碧水,得天独厚;历代又营运不断。天工造化的恩赐与人力智慧的创造,使她山色藏幽,湖光翠秀,成为一方奇绝。这天成的淡妆和雕琢的浓抹,便凝结成了这“总相宜”的极致之美。

我漫步在西湖青山碧水之间,吟咏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默想着“许仙与白娘子”等一个个传奇故事,深深为这千百年延续下来的璀璨文化所折服。如同喝了一杯杯醇香的美酒,不由得心醉神驰,仿佛整个身心都醉了,醉了……

作者简介:石峰,男,1945年4月生,山东莒县人。中共党员,齐鲁石化公司退休干部。系中国作协山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企业家联谊会理事;淄博市职工文艺创作协会理事;齐鲁石化公司作协理事。当过兵,做过工,从事过记者编辑工作。业余创作50多年来,在全国报刊发表新闻及文学作品4000余篇,近1000万字,其中发表450万字的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影视剧、文学评论等。出版报告文学集《一代天骄》、《一代风流》、《太阳神》;中短篇小说文集《清清的玉女河》、散文集《清明祭》等。作品在全国省市60多次获奖。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韵律诗评: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诗歌评委:

钟金洲   槐花飘香

湘子  新新  五月雪

组稿:

罗学贵   湘子  剧明水

明月心   秋实  李汉军

主播:深谷幽兰  柳音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0)

相关推荐

  • 西湖四季之一——西湖春雨

    十三.西湖四季 西湖风光,四季皆美,如同四幅绚丽多彩的天然画--春.夏.秋.冬各领风骚:晴雨皆备,四季兼擅.宋代<梦梁录>中这样描述:"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榴竞放,秋则桂子飘香, ...

  • 程双红:《杭州西湖》

    文/程双红    图/程双红 杭州西湖 ◎程双红 苏堤八月柳如烟,薄雾轻笼秋意绵. 万缕千丝无尽意,飘飘洒洒醉流年. 魂梦江南诗意盈,翩翩西子美人心. 曾经湖畔浣纱女,丽影矫姿何处寻? 多情最是西湖柳 ...

  • 姚纯清:醉美西湖

    醉 美 西 湖 湖北荆州  姚纯清 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许仙和白娘子在西湖断桥相会,后来法海和尚从中作梗,把白蛇娘子压在了雷峰塔下,让人同情,也知道了西湖很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蜚声中外, ...

  • 浙江篇:“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游(二)

    断桥残雪 过了"望湖楼"再往西走,只见一条长长的湖堤横亘在西湖上,向西南方向延伸而去,把西湖分为内外两部分,这就是白堤.白堤北侧的水域称作"北里湖".白堤全长一 ...

  • 十首诗词咏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在诗词方面,白居易.苏轼.柳永.杨万里.林逋等诗人留下了无数佳句.名篇.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

  • 浙江篇:“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游(三)

    平湖秋月 过了锦带桥不远,我看到右侧青砖铁栅栏墙里面有一些建筑,名叫"逸云寄庐",坐北朝南,为多开间三层中西合璧式花园别墅.这座别墅是1927年由买办商人唐宝泰所建,又称唐庄.别墅 ...

  • 浙江篇:“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游(一)

    西子湖畔 从龙翔桥地铁口走出来,向西一望,不远处就是西湖.我沿着宽阔的带条纹的石板铺砌的步行大道向前走去,在前方左侧路边并排立着三个机器人造型的可爱的娃娃,原来这是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 ...

  • 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总相宜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绝唱,永书书法创作欣赏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绝唱,永书书法创作欣赏

  • 欲把子怡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遇见·江昭和    章子怡给我最初的印象,来自电影<夜宴>结尾,婉后独自走在幽深大殿,回眸深处那一似惊讶夹杂着恐惧的冷. 那样艳红的锦袍,那样艳红的唇,还有额间那一缕花痕, ...

  • 苏轼诗词一百名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文豪, 他一生创作了几千首诗歌, 或励志,或哲理,或美景,或美物-- 成为文学史上一笔富贵的财富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 ...

  • 王树山书法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宋· 苏轼诗词赏鉴

    王树山书法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宋&#183; 苏轼诗词赏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