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痛【李冬梅】
柳宗元的痛,何人能懂
(柳宗元---图片选自百度百科)
他前半生似乎太顺当,以致于他后半生要在孤寂凄凉中度过。
他出生官宦人家,虽然家族的荣光早已不在,但那炽手可热风光无限的辉煌时光仍值得人留恋,于是他喜欢别人称他为“柳河东”,他一方面在缅怀,一方面又暗自担负起重振家门光宗耀祖的希望。
按时下流行的说法,他妥妥是个学霸,不,应该是学霸中的战斗机。才十三岁,他就替一个高级官员为朝廷写过一封祝贺打胜仗的信;二十一岁就在高难度的科举考试中考上了进士;二十五岁通过了高淘汰率的博学宏词科的考试;之后从集贤殿书院正字做到蓝田县尉,然后再做到监察御史里行,一直到礼部员外郎。
柳宗元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此时才三十二岁。这期间如果不是因为父亲去世需要守丧三年,他不到三十岁就能完成从普通读书郎到中央级别官员的华丽转身。这时他结识了刘禹锡,一同受到了王叔文的青睐,顺利成为革新派的中坚力量。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么重振家族荣光的希翼就不再只一句空话了。
造物弄人,时势多舛,王叔文轰轰烈烈的革新运动终究失败。历史上似乎所有改革的都会遭遇失利,而那些革新者的下场也好不到那里。商鞅变法失利,遭到车裂。王安石变法失败,遭到保守派的攻击。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所以柳宗元只能被贬官,在永州这一呆,十年就过去了。
所有被贬之人,他们在人生受挫后,只能寄情山水,在自然中寻找到一种心灵的寄托,于是不少地方也因这些人的诗文而闻名于世。永州的山水成了柳宗元排遣寂寞忧愁的地方,他的足迹踏遍了永州各个不被人知的秘景,给后人留下了《永州八记》。历来被人传诵的《小石潭记》,也成了一处盛景。篁竹潭水,游鱼细石,青树翠蔓,似乎可以让人得到片刻欢愉,但那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却又时刻提醒着人孤凄悲凉。那寂静的山水不也正如寂寞的人生遭遇一样,无人能赏,无人能懂。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同前来的母亲终究水土不服,客死他乡。柳宗元不甘心就这样寄居在这穷乡僻壤之中,他向所有能救的人写信呼告,甚至还向当权的宰相写了谢罪书。此时的他只不过想找到一条出路,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也许命运也会垂怜不幸之人,第十个年头,他终于有机会重返京城。也许是当权者仍然记恨当年的革新,也许是保守派不希望他们有机会东山再起,也许是受到朋友不经意诗词的牵连,这一次返回无非是为了再次被贬而做的前奏。这一次他被贬到了柳州,于是他的名号中又多了一个“柳柳州”的称谓。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复官无望,思归不能。接连的不幸可能让他看清了现实,于是他不再天真地寄希望于朝廷,只能寄希望于文章。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唯有在人烟稀少的远僻之地搜奇觅秀,在丘壑林泉间寻求心灵的慰藉。除了游记文章外,他又写出了一系列的寓言故事。于是,一篇篇文章里满含着对于时弊的叱喝。《捕蛇者说》《黔之驴》《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等,他完善着中国的寓言故事,又借这些故事去抨击时弊,吐露自己的不满。应该说,柳宗元最好的文章,应该是在被贬之后所作。
那首《江雪》历来为人称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像渔夫一样,僵坐在清冷的寒江之上,他在钓鱼吗?一半是一半不是,也许他在垂钓一位贤明的君王,在吊唁一个已逝的圣朝。他留给世间的是特立独行,超然世外的孤寂背影。
也许失意悲伤太多,也许是心灰意冷太盛,也许是孤凄悲凉太久,柳宗元只在柳州呆了不到四、五年的光景,就郁郁而终,那时的他才四十七岁左右。
也许在世人看来,柳宗元的世界满是凄凉和悲伤,但在柳宗元的心里,却是满世界的宁静与祥和。他痛苦,但他情感真实;他孤独,但他内心平静。世界以痛吻我,何必报之以歌?孤舟之上,一个智者的叹息,一个贤者的心声,又有谁能听得到,听得懂。
【作者简介】:李冬梅,网名坐看云起,文学爱好者,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章抒写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