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得少,比给得多更强大。无论你是个人发展...

给得少,比给得多更强大。无论你是个人发展还是创业。——思维武器库

一个公司,同等体量下,只经营1种产品,一定比经营100种产品更强大。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供给大于需求的世界了,我们发明了太多产品,需要太多广告来宣传。因为广告太多,所以我们的注意力也支离破碎。结果就是,我们对什么广告都没什么感觉了。

所以,作为一个个体,你有一个核心技能,比你学100种不同的技能要强得多。你创业做公司,一个爆款产品的利润,可能比剩下99个平庸产品的利润都要多。

从另一个角度——用户的角度,你给的产品少,你占用用户的时间少,你让用户的选择少,用户也会更喜欢你。泡泡玛特做盲盒为什么火?因为年轻人的选择太多了,选择太多,不如没有选择,随机就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泡泡玛特火了。不要让用户做选择,选择多了,用户会很累的。

像苹果手机最经典的IPHONE4S,就两种颜色。黑色、白色。爱买不买。像微软,最核心的产品,三十年如一日——pc操作系统。能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就够了。相反,产品太多,意味着离洗牌就不远了。

像现在的知识付费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太多,深度产品不足。太多产品就是信息,而且信息和信息之间,同质性太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的结局就是,99%现在做知识付费的都会消失,因为最终的产品,最终的公司,一定就是10-20家。三星公司,当年一次性推出了几百个款式的手机,结果大部分都不怎么赚钱,后来也不得不调整为聚焦策略——主推一两款手机。

很多大企业,崩盘的前兆就是疯狂扩张,扩张市场,扩张产品,产品多到自己都数不清,消费者能记住吗?不可能的。那些疯狂并购的公司,没有一个核心竞争力产品的公司,没有一个被人熟知记得住产品的公司,往往离崩溃不远了。

从组织内部来讲,产品太多也是一种灾难。

每个产品都需要一套营销方案,每个产品都需要销售重新了解,每个产品都需要单独的记账,每个产品都需要重新研发,每个产品都需要市场重新验证,每个产品都需要用户重新了解。

多一个产品,这些动作都需要做一遍。多100个产品,这些动作都需要重做100遍。但是,用户的认知注意力是有限的。你的员工人手是有限的,以前10个人研发一个产品,现在是100个人研发100个产品,效果能一样吗?

有个概念叫——熵增,就是一个系统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混乱,其实一个企业增加产品,增加品类就是熵增。当熵增大到一定程度,系统就会瞬间死亡。大多数企业,快速扩张,快速熵增,然后自己把自己逼入了死路。本来,好好把一两个核心产品做到极致,就够了,结果却停不住得想要扩张。

为什么一个企业会倾向于增加产品?

增加产品增加品类的过程,就是一个短期刺激——短时间非常有效,但随着时间,你会发现,越来越没效果。一开始,你从1个产品变成了2个产品,之前的用户很大部分选择了第2个产品,你发现这个行为有效果,于是开始继续扩大产品线,因为只要你扩大,就会有人买单。

但是,问题是,这个行动会越来越没效果,因为用户累了,因为你的员工累了,因为每个产品平均投入的时间精力也越来越少了。于是,你会发现,最开始最有效果的产品,也会变弱。

一个企业,扩张产品线,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短期有效的行为,而且都会上瘾。越是上瘾,越是去做,越是去做,越会让效果越来越差。

所以,真相是——克制、做得少、聚焦才能让一家企业更有竞争力。

作为个体发展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你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前,做的事情太多完全没有意义。因为你没有不可替代性。只有你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你才有议价能力。在职场如此,做自由职业亦是如此。

韩寒发现自己读书再怎么努力,也没法考上复旦,就去发展自己的核心优势——写作了。继续写作,通过稿费赚到了钱,有了名气,然后才开始发展第二个核心技能——赛车。

然而99.99%的人,都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然而99.99%的人,都没有发展出一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大多数人最大的问题,不是做得事情不够,而是做得事情太多了,做得事情太杂了。

一个企业,没有一个爆款产品,不配长期生存。

一个个体,没有一个核心能力,不配获得议价权。

给得少,做得少,比给得多做得多,更有竞争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