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顺信:从《望江亭》的音乐伴奏谈京胡技巧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京胡是京剧唱腔演唱的主要伴奏乐器,由于京剧各行当、流派唱腔不断丰富发展,历代琴师在京胡的伴奏方法上加以研究探讨,通过实践,不断有所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演奏技巧。全面地讲解京胡的伴奏技巧,不是我这篇文章的篇幅所能容纳得了的。这里, 我想结合《望江亭》一剧中几个选段伴奏的具体实例, 简要地介绍一下京胡的伴奏。当然, 由于我长期为张君秋同志伴奏, 所谈京胡伴奏, 多是张派唱腔的伴奏特点。然而,无论是哪派的唱腔伴奏,都要有坚实的基本功基础,所以,各个流派的伴奏总有相通之处。我想, 介绍一下张派唱腔的伴奏方法, 对于一些初入门的学习京胡伴奏的同志来说,可能会有所帮助。

首先,我介绍《望江亭》中谭记儿唱的〔四平调〕唱腔

《望江亭》中的谭记儿是个有才气、聪明的古代妇女,不幸丈夫早故,少年寡居, 因为她长得很美,受到太尉杨截之子杨衙内的无理纠缠,所以,她的内心充满了悲凉愁困,一为了躲避狂徒的纠缠, 谭记儿搬到清安观抄写经文。这段唱就是谭记儿被观主白道姑招唤出来时所唱。

为了把谭记儿出场时内心的愁困情绪渲染、衬托出来,我的开唱“过门”的演奏速度是比较慢的。慢“过门”不好拉,没有功夫和技巧,容易拉得直、愣、单调。为了避免这种单调的效果,我对传统的“过门”作了革新处理,一是把曲调丰富了一下,传统“过门”很少有十六分音符,我不仅增多了十六分音符,甚至还加了不少三十二分音符的曲调;二是在演奏技巧上要求细腻、讲究,譬如起首的两小节曲调,在音量上我由弱渐强进行演奏,“1” 音用揉弦,“2”音用打弦,“3”音用揉弦,这些处理都是用技巧来填充时间,使人听起来不感到没味道。虽然慢,但不拖沓。第三小节的第二拍曲调,我是把传统的曲调加繁了,用了一个三个音符的连弓演奏,一方面是为了放慢速度,另一方面也是为《望江亭》的演奏增添点带有特点的曲调。这个“过门”的演奏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第四小节的“5” 音演奏,要音量渐强,由虚到实,按实了“5” 音后还要揉弦,这样不仅使音量饱满,而且还能使音质柔和;第五小节第二拍的“7” 音,一般容易拉成“1” 音,用“7” 则比较柔和。开唱前的那一小节伴奏“过门”,两拍之间要把气口留出来,最后两个音符之间的附点一定要拉出来,稳住节奏。这样演奏,才能使演员能够舒服地开唱。

前两句唱腔的演唱基本上是慢速度的,因此,它的伴奏也是慢的但慢中要有变化,避免拖沓,同时要强调技巧。如第十一小节第一拍的“2”音要打弦,第二拍要把“4”与“3”两音之间的休止效果演奏出来。“空帏”的“帏”字唱的是“3”音,伴奏也是“3”音,它的时值有一拍,比较长,容易单,所以“3”音的演奏要讲究,一是音量要由弱渐强;二是“3”音首先是实按弦,滑到“2”音,再滑回到 “3”音,滑回之后,又要用中指打弦,这样演奏就不致于单调了。“暗长叹”的“暗”字行腔的伴奏,“7”音前的倚音“2”用无名指按里弦,音量要轻,音质要清晰。“7”与“6”两音之间要有停顿,但不要换弓,都是用拉弓演奏。第二拍后五个音符则要强调用拉弓的连弓演奏,音量由弱渐强。这两个地方的弓法一定要讲究否则容易拉成“一道汤”。“叹”字行腔的“2”音要有“3”音的装饰,不要拉成单音舒服地把腔送到家,然后拉“2”“3”两个音的垫头,垫头的节奏要紧,音量还要加重,要把起伏拉出来。到“芳”字的行腔上“1”音的音量又减轻了,用推弓,揉弓,推到“心”字行腔那小节第一拍的音半拍时,还要有个滑音,约滑“1”与“7”两音之间的音高位置上。“心”字行腔的这一小节第二拍的“2”音,我用的是小指按里弦,因为张君秋同志演唱时是“阴”着唱的,伴奏如果亮外弦“2”,音质亮,跟演唱就不协调了。用小指按弦在旦角伴奏中是少见的,一般用无名指,但因为“2”之前的“1”音用的就是无名指,再用无名指滑向“2”音按弦,音质就不容易清晰了,所以改用小指按弦。“寂寞”的“寂”字有两个小节的行腔,多是低腔,我理解“寂寞”二字包含了谭记儿内心的愁苦,也包含了她对杨衙内无理纠缠的强烈愤懑,这种心情在剧情中表现得很突出,因此,为了把谭记儿内心隐藏着的愁苦、愤懑表示出来,我把“寂”字的行腔伴奏翻高八度用外弦演奏,这种伴奏效果也是为了后面行腔加快节奏以致转繁翻高来蓄势。另外,从听觉上讲,这种翻高的拉法,其效果同前边的低音形成对比,且与唱腔的曲调协调一致,因而行进比较顺畅,容易形成美感。“有谁怜”中“谁”字的一小节行腔第二拍的后半拍,张君秋是耍着板唱的,所以尺寸上有伸缩性,因为后面“孀居愁苦泪洗面”一句要加快速度,为了蓄势,要欲快先慢,所以张君秋先耍着板唱,略坐了一下尺寸,我的伴奏也要配合好,我是用一个倚音“3”来装饰“2”音,“2”亮出后打弦,再带出附点的效果,随着唱的尺寸,转拉“1”音。这种打弦、附点的处理,可以使伴奏的速度有伸缩性,便于配合演唱。

第三句唱是个紧缩唱句,这句唱之前的节奏要催上去,有所准备,所以,我在“有谁怜”的“怜”字行腔的尾音伴奏上,用小抖弓拉“1”音,加强一下力度。第二拍的后半拍是一个垫头,这个垫头的演奏要特别注意拉出附带的效果来。我体会,附点在伴奏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稳定节奏,然后想慢就可以扳下来,如前面所讲第一句唱腔开唱前的附点伴奏;快又可以催上去,“怜”字行腔后面的垫头就起的是这个作用。第三句唱的节奏紧凑,速度加快了,我就用了裹腔的方法,即唱简拉繁,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的演奏要顺畅,为此,我连续使用了两个字一连弓的伴奏方法,这里面有一个“2”音的三十二分音符,为了连弓,这个“2”音用无名指按里弦。“泪洗面”的“面”字伴奏有一个附点,这个附点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它可以加强力度,坐住尺寸,有个转题前的交代(即通常讲的“肩膀”),使演员、观众事先都有了准备。第四句“为避狂徒”的“为避”两个字,有的演员唱起来容易拖,可能是以为后面转散了,这两个字就可以唱得慢点。其实,张君秋同志唱这两个字时唱得很干净,很紧凑,他是把重点放在后面“狂徒”两个字的翻高唱腔上的,所以效果是精彩的。为了同演唱相吻合,我伴奏“为避”二字行腔时用了两个连弓,第一个连弓是里、外弦的连弓,奏“2”、“5”两个音,第二个连弓是外弦的连弓,奏“3”、“4”两个音,这样处理就可以使节奏紧凑,更好地配合演唱。

“狂徒”二字转散的行腔,“5”的伴奏要饱满,我用了连续几个(根据唱腔的演唱,或4个,或5个不等)“拉、推弓”,但速度要渐快,音量要渐强,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的。最后的“6”音,是“5”音的推弓带出来的,用小指按外弦,最好“6”音同小锣“台”音同时出现,这需要同鼓师取得默契。

“到此间”三字的尾腔,张君秋同志的演唱有个所谓“枣核型”的特点,即“2”音由弱至强,再弱,转“1”音也是弱起渐强,然后弱收。我的伴奏音量也同样与行腔有相应的控制,“2”音的后半拍要慢打弦,“1”音的伴奏只用拉弓、推弓两弓子,速度要慢,弓子运行的力量要匀,切忌连带几个“拉、推”弓,否则就把演唱的情绪破坏了。

最后,我要强调一下运弓的力量。一般运弓多强调腕力,因为腕子的力量灵活,但是,是不是只用腕力,不用臂力呢?我认为,两种力量都要用。譬如这段唱腔的伴奏速度较慢,有许多地方,如开唱“过门”的演奏,以及“空帏”、“芳心”、“谁怜”等行腔的伴奏,我都是强调臂力,辅以腕力的,而在行腔较快,音符较繁时,我则往往以腕力为主,辅以臂力。这种臂力、腕力交叉使用的方法,一是便于调节曲调的节奏,控制好音量,更好地突出演唱中的重点语气、情绪;二是在伴奏一出时间长、唱功繁的大戏时,由于臂力、腕力的相互轮换,便于琴师自己适当的休息,使操琴时间持久,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

【二黄摇板】转【二黄原板】的唱段,是谭记儿同白道姑对坐叙话时所唱(曲谱附后)。白道姑为了促成侄儿白士中同谭记儿的婚事,教白士中暂避一时,请谭记儿出来与她叙谈家常,以便从中探明谭记儿对婚事的态度。白道姑提及谭记儿每日为她抄写经卷,多有劳累,心里实实地不安。此时,谭记儿起唱【二黄摇板】,表述自己因为得到白道姑的同情、帮助而十分感激的心情。

【摇板】是一种有节奏制约但又可以灵活变化的抒情板式,它的胡琴伴奏“过门”和曲调,都有板鼓管着,但演员为了更好地抒情,又可以自由发挥,不受板鼓的制约。因此,伴奏时既要随着演员的演唱,也要兼顾板鼓击出来的节奏,难度较大。(因为演员演唱较为自由,谱例中胡琴随奏的曲谱不宜记成固定的弓法。)张君秋同志演唱【摇板】的唱段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节奏紧凑,不拖沓,注重唱句的重点发挥;其次就是他的心里对胡琴的伴奏有准数。因为他会拉胡琴,熟悉胡琴的尺寸、劲头儿,这就容易使他的演唱同我的伴奏通心气儿。譬如他张嘴起唱时,不管起在推弓上或拉弓上,都能考虑到我伴奏时的弓法是否顺畅,我不必因为要随他的唱去临时调整弓法。也正是因为他熟悉胡琴的演奏曲调,所以我可以在唱句之间的小“过门”中,作些不同于一般大路“过门”的创作,把曲调略加变化,顺畅地引出唱句来。

伴奏【摇板】还要顾及乐队的其他乐器的伴奏,要使整个乐队的演奏整齐,这就需要强调京胡的领、带作用。要对其他的乐器演奏员有交代(即通常所说的“肩膀头儿”),这种交代是通过伴奏曲调的停顿、力度表现出来的。譬如,“蒙师傅”三字后面的“2”音,最后一拍要有停顿,这等于给其他乐器演奏员一个预示——该转“过门”了。停顿时要停在推弓上,然后用拉弓稍加力度,领出“过门”的曲调演奏。这样处理,容易使其他乐器的演奏同胡琴的演奏取得一致。其他的“过门”演奏与此类同。

“抄写经卷”四字后面的垫头,有人用“23”两个音的垫头,这种垫头不够大方,我只垫了一个“2”音,用的是里弦,是前面的“1”音用推弓带出来的,不过分强调这个音。“为的是遣愁闷”六字行腔的伴奏,“为”字用两个拉弓拉出两个“7”音,第二个“7”音用无名指打弦。“的”字的“2”音伴奏也是打弦。“是”与“遣”字的伴奏曲调加繁了,“遣”字伴奏中的“2”音是里弦的“2”音,用无名指按弦,与前面的“7”音连在一起,以推弓连奏。“闷”字伴奏有一个小停顿,这是为后面的上板行腔作一个准备,对演员,对其他的器乐伴奏都是一种交代。

“排解忧烦”四字的行腔是上板的,它的前两小节的行腔过去都是缘着板一个尺寸下来的。1978年,张君秋同志恢复演出后,有一次唱到这里,他在“忧”字行腔上略抻长了一点节奏,于是我临时在 “5”音的时值上相应地有了适当的延长。这种默契的即兴创作后来就被我们固定下来了,因为我们感到这样处理有助于表现谭记儿的满腹忧愁。

在整个唱段中,“排解忧烦”四字的行腔是一句重点的甩腔,着重表现了谭记儿内心的痛苦忧虑,演员的演唱重点发挥处,需要有胡琴的有力配合,我是在伴奏中作一些相应变化来配合张君秋同志的演唱的。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弓法上的对比。主要是连弓(两个以上的音用一个弓子连奏)同单弓(一个音用一个弓子演奏)的相间对比。因为伴奏的曲调比演唱的曲调加繁,如果完全用连弓或完全用单弓,都容易“一道汤”,难以稳定节奏,调整速度,造不成演唱的高潮。连弓的演奏,音量比较弱,单弓的演奏,宜于调整音量,或加重,或减轻。如“排解”二字的伴奏,两拍的曲调第一拍的前半拍用单弓,音量加强,后半拍用连弓,加上第二拍前半拍的连弓,音量比较弱,都是为了后面“5”音伴奏的蓄势,至“5”音演奏时,三个“5”音,一字一弓,音量十分强,这就有了起伏,造成了高潮。其他连弓同单弓的相间对比,谱例上有弓法符号的标注,请读者在练习中加以体会。

二、音质上亮与暗的对比。主要表现在里、外弦“2”音的使用上。外弦的“2”音亮,里弦的“2”音暗,譬如第二小节第一拍中的“2”音用外弦,第二拍的两个“2”音都用里弦,里、外弦“2”音的相间出现,也需要有弓法的配合,一般拉里弦“2”音时,连弓用得比较多,而拉外弦“2”音时,则较多用单弓。

三、强弱对比。如第一小节及第二小节“5”音的音量最强,而第四小节“烦”字的“5”音伴奏则要轻,轻推弓两下,而后再适当加大音量。第四小节第二拍的两个“5”音,一弓子下来,但后面的“5”音要用食指打弦。第五小节第一拍的第二个“6”音同第二拍的“6”音也是一弓子下来,而后面的“6”音则要用中指慢打弦.至第五小节第二拍到第六小节的第一拍的伴奏音量又要减轻,特别是“6”音的伴奏,虽然用的是高音,但不能加强音量,反而要轻一些,可是又不能泄劲儿,要有一股端着的力量。后面的行腔伴奏则要愈来愈强,特别是第八小节两个“5”音的使用,演唱的曲调是“5”音,为了加强力度,胡琴伴奏不用里弦的“5”音,而故意提高八度,把甩腔的情绪、劲头儿兜起来。

四、速度对比。前面讲过的“忧”字的行腔,在“5”字上稍抻长一点节奏,实际就是放慢了速度,但很快就还原了。第四小节后一拍起到第六小节,速度又稍扳慢了一点,这是为了给后面的甩腔催快事先作的准备。一般的甩腔唱法容易愈唱愈慢,张君秋同志的演唱往往相反,愈唱愈快。为了同他这种演唱风格相适应,我在伴奏时比较多地在曲调上作附点的处理,造成一种推动力,催快速度,同时加强音量。伴奏时,要有如同洪水泛滥,收不住的气势。

五、唱简拉繁的对比。在谱例中,我们可以随处发现,胡琴的伴奏曲谱要比唱腔的曲谱繁密,这其实是一般唱腔伴奏的规律性的东西,我的伴奏就更注重突出这个规律。张君秋同志的演唱极为松弛自然,他的气口变化往往能够巧妙地借助于胡琴的伴奏劲头儿,不露痕迹。譬如第七、八两小节的唱腔,曲谱所记,伴奏同唱腔的曲调基本相同,但实际演唱时,张君秋同志就不是每个音都唱满了,而是有所省略。然而我们在伴奏时,却不能他轻我也轻,他省我也省,而是应该自己作主,按着既定的力度、速度去伴奏,这样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谭记儿唱的[二黄原板]是她在与白道姑叙谈时愁苦心情的进一步表述。叙话式的唱腔, 曲调的行进一般都比较平稳。但由于白道姑的话题总要往谭记儿的婚事方面去引,谭记儿的内心便不免有所触动。一方面谭记儿不甘于就此超脱尘世,另一方面,她又担心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不能尽随心愿。这种复杂、痛苦的思想情绪在行腔中不时有所表现,谭记儿演唱的曲调中也就不时地掀起激动的浪花。京胡的伴奏就需要相应地加以密切的衬托、配合。

第一句“深羡你出家人一尘不染”的伴奏比较平稳,只在“人”字的伴奏上有行进中的顿挫。这表现在:第八小节第一拍的前半拍及第二拍的后半拍各有一个小抖弓的演奏,这两个小抖弓都是在里弦用推弓演奏的。小抖弓的演奏切忌持弓的手腕子僵,要在轻巧中有一股内劲儿,否则,顿挫的效果体现不出来。第九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的四个音符用推弓演奏,音量比较弱,从而突出第二拍的“4”“3”两个高音,这两个音用强拉连弓,后面的“5” 音翻高八度,用外弦,可以产生较大的力度。以上伴奏中的顿挫处理,是为了把谭记儿内心积郁着的不平静点示出来。

第二句“诵经卷参神佛何等清闲”的伴奏有音色明暗的对比,“参”字前面的垫头的“2”音及“何”字伴奏的“2”音,用的都是以无名指按的里弦音,音色较暗,用以同其他的外弦亮度大的“2”音形成对比。

第三句“我今日只落得飞鸿失伴”的伴奏,“只落得”三字前面的垫头中,“1”音是个上滑音,约滑到“#1”的音高上,“飞鸿失伴”四字的伴奏有强弱的对比,第二十四小节“飞鸿”两字的伴奏,第一拍的“7” 音前有一个三音连奏的快速装饰音,可以把 “7”音拉得饱满有力;用拉弓奏 “6”音时,弓子不要拉满,只拉小半弓,到第二十五小节的前半拍有个停顿,再全力拉出“失”字的“3”音伴奏,奏出“5”音推弓的小抖弓,然后音量再减弱。第二十六小节“伴”字的伴奏音量弱,音色暗,以无名指按里弦“2”音,滑至“7”音,音量要减轻。第二十五、二十六小节“失伴”的伴奏,速度要扳慢一点。

第四句“孤零零惨凄凄夜伴愁眠”一句的伴奏需要着意渲染, 以烘托出谭记儿内心的不平静。此中,第二十七小节“孤零零”的伴奏,第一拍有两个音的连续拉弓,“1”音用无名指按里弦,“2”音用小指按里弦。第二拍有两个音的连续推弓。这一小节的音量要轻,音质则要求清晰,以衬托谭记儿孤身愁困的心境:第二十八小节的“小过门”伴奏,我是借鉴了《文昭关》中生行伍子胥所唱“我好比波浪中失舵的舟船”一句的“小过门”的曲调及拉法,加以变化而成的,这种伴奏有一股迸发的气势,有利于进一步渲染人物的痛苦心境。“夜伴愁眠”四字的伴奏,一要托满了,二要注意快慢速度的转换适度。托调,指的是“夜伴”二字的伴奏要顺着腔走,“伴”字的演唱是个下滑音,速度还要有所扳慢,所以,伴奏的速度相应地慢下来并且也相应地在“3”音按弦上急速下行的装饰音,用来配合演唱上的下滑音,使这个下滑音能够舒服地唱出来,再以加附点的办法把后面的腔再催上去,不至于拖沓。“眠”字的腔也略微扳了一下,同样也用附点的处理,使后面“过门”的演奏速度催上去,所谓快慢速度的转换适度关键就在于附点的处理方法。等到第五句“倒不如出家断绝尘念”一句开口唱的时候,速度又略微放慢一点,顺畅地伴奏好这一句的行腔,速度快慢转换的尺寸不是很容易拿捏的,要能做到扳慢了但不拖沓,催快了又不显慌乱,这就需要经常练习,才能因熟生巧。

第六句“随师傅同修道,也免得狂徒摧残,到来生身列仙班”,是一个垛句甩腔的唱句,效果出在“仙班”二字甩腔的地方,但不可忽视前面垛句的蓄势。垛句是由三字一小节或四字一小节的单元组成,蓄势就表现在各个单元之间连接上的变化,如,单元之间的空隙,有的地方如“随师傅”的后面及“同修道”的后面加垫头,有的地方如“也免得”的后面就不加垫头,同行腔一起休止。加垫头的地方又要避免垫头的重复也要有变化,而垫头的变化又要以它过渡到才顺畅为变化的依据,使之听来舒服。把各个单元连成一起,最后在甩腔时,如同把来自不同方向的乐汇,汇聚在一起,流入一条大的乐汇一般,蓄势的作用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到来生身列”五字是由垛句转入甩腔的一段过渡,我用强拉弓在第四十二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上,以有力的小抖弓引出这段过渡腔来,音量的加强是为了预示大甩腔的即将来临,起到提神醒脾的作用。第四十三小节“身列”二字的伴奏音色转暗,由明转暗以无名指按“2”音,使听众的乐感产生悬念,然后再以一个流畅的连弓垫头引出后面“仙班”二字的甩腔。

“仙班”二字的甩腔伴奏也要适度掌握好曲调的轻重快慢的转换,一个劲儿地快,使听众分不清乐句的主次,无所适从,而为了强调乐句的主要部分,着意加以渲染,则容易拖沓,让听众泄了劲,这都会破坏听众接受上的快感,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想的艺术效果。张君秋同志演唱这段甩腔时,从第四十四小节第二拍起,到第四十九小节的第一拍,都是用平稳的速度,暗含着一股力量在低音区迂回行进的。我在伴奏时,有的地方是同他相合而成,如第四十六小节第一拍至第四十七小节第一拍的伴奏,基本上同他的演唱曲调一致。为了配合他演唱中暗含着的劲儿头,我使用了里弦“2”音的伴奏,把音色减暗了;有的地方则与他的唱腔相反而成,如第四十七小节第二拍有三个“6”音,后两个“6”音,就翻高八度演奏,加强音量,同张君秋的下八度“6”音的轻声演唱形成对比。第四十八小节到四十九小节的第一拍,我伴奏的曲调亦同他演唱的曲调形成上下八度的音高对比,但音量同他取得一致,是减轻的。为了减轻音量,我用了一个连推弓,把7个音符用一弓推出来。我体会,在伴奏上与唱腔相合而成及相反而成的方法,可以造成伴奏同演唱之间乐汇的呼应效果,有利于加深听众在乐感上的悬念,预示着演唱高潮的即将来临。第四十九小节第二拍开始是整个唱腔的高潮,高潮来临之前有一个停顿,然后扳慢,全力以赴唱高腔。伴奏便随之以强拉弓演奏高音。由于有前面减轻音量的对比,这一小节的高音伴奏便可以更显得饱满有力。接下来第五十小节的伴奏,就要紧紧咬住行腔催上去的节奏,一字一弓地把每个音都饱满有力地演奏出来,整个垛句甩腔的伴奏任务就可以圆满地完成了。

后两句唱腔前是白道姑的夹白,由于篇幅有限,夹白的“小拉子”配曲,在记谱中予以省略。这里需要提请注意的是,“小拉子”的曲调音量要减弱,不能干扰演员的念白。由“小拉子”入“过门”时,音量再加大。这两句唱的速度比前面第六句稍快一些,“婚姻事”开唱前的一小节“过门”要有别于“深羡你”三字开唱前的“过门”,这里用了一个小抖弓,而“深羡你”前的开唱开唱“过门”,没用小抖弓。第五十九小节的“小过门”,第二拍的后半拍是用一字一弓的方法演奏,也有别于前面第六小节的两音连弓的演奏。

“婚姻事恐难天随人愿”一句的演唱比较平稳,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恐难”二字行腔的伴奏中,第六十小节的音量要渐强,至第六十一小节时,音量又减弱了然后再到第六十二小节后,又逐渐加强音量。这样做,免得把这句唱单调。“不如意岂不是反把愁添”一句是个结束句,没有大腔,京剧界通常称为“干收”。“干收”的演唱要撑着平稳的速度一扳到底,不能往下扳,此外,还要干净利落,掷地有声。我把第八十五小节第二拍的伴奏曲调调整了,以伴奏的繁衬托行腔的简,又以伴奏的高音来衬托行腔的低音,使用了一个推弓的小抖弓,加强力度,然后殊途同归,有力地结束全段唱腔。

有的同志感到,我现在的伴奏曲调及方法,同以往有所区别,甚至有的变化还很大,这个感觉是对的。这种变化来源于不断的实践,也来源于不断的琢磨、推敲。没有实践,听不到演唱、伴奏在观众中的产生的效果,也就难以找到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但光有实践不肯下功夫琢磨也不行,私下琢磨、推敲所下的功夫往往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甚至走路、吃饭时也要想,想到之后,抄起胡琴就去反复推敲、练习。有时候,一个微小弓法的变动,或者几个音符的重新调整,伴奏出来的效果就会同以前的效果完全两样。这能使人兴奋不已,得到一种艺术劳动的美好享受。“艺无止境”,这四个字的含义,只有通过艰苦的艺术劳动,才能认识到它的真谛,我愿与同好者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