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找回失去的记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对乡村的呼唤和记忆是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主要脉动,乡村的静谧与亲密也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工业的规模化与城市的国际化,逐渐背离了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追求。否极泰来,生态文明时代人们开始真正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该怎样生活?
在生命意义的命题下,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入乡村,再次关注那些能够给心灵带来安慰,给灵魂构成启迪的生存模式。故而乡村旅游成为新时代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一种探索,更是人们人生态度的一种革新和转变。
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符合人们消费的需要。并进一步对包括田园综合体,乡村小镇,民宿等业态在内的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在新形势下乡村旅游该怎么做,应如何游,才能真正使人们获得无穷的慰籍,找到自身的价值。
总结近年来民宿发展的经验教训,依据中国旅游市场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在诗与远方之外,民宿作为一种具有市场交换属性的住宿业态,在其发展中应高度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重视民宿的区位选择
区位是指主体所处的特定场所与空间。区位品级则是对特定场所或空间各种条件因素的丰厚程度与能量大小。区位品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主体的市场覆盖能力、产品差异化吸引能力、品牌塑造能力、议价能力和可持续创新能力。因此应高度关注民宿在特定场所或空间能够获得最佳综合效益的空间组织优化问题,要求充分考虑不同区位各种条件因素的差异,实施最优化的选址决策。民宿的区位条件因素包括气候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文化资源因素、社区因素等,区位品级高低决定着民宿未来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民宿规模、投资大小、服务功能设置、预算决算、人力资源计划、品牌设计与推广等发展战略决策。
第二、强调专业化建设
专业性是指民宿建造、装修、经营管理与服务等方面所达到专业化程度。要求民宿在设计、建设与运用过程中高度关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交通可进入性、地方特色、物业基础、实际经营者文化素养、产品基本舒适度、互联网平台、宾客选择自由度等要素的建设,只有充分尊重人性需要,具有专业化意识,才能将住宿业安全、卫生、舒适、方便的基本特性与民宿特有的人气、地气、文气紧密结合起来,并最终实现民宿市场美誉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三、张扬个性特色
民宿作为一种特殊性住宿产品,消费者更加期待民宿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特质。但个性绝不是随意,从行业整体角度,需要不同的民宿企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和特色,以满足多元化、多样性的市场需求,但对具体的民宿企业而言,个性与特色则是基于自身科学定位与完整规范体系基础上的产品独特魅力和体验感受。
“一店一品”是民宿商品化的价值所在,“一宿一格”是消费者痴迷民宿产品的动力所在。
第四、确保产品舒适性
舒适性是指环境对人的刺激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就住宿业而言,环境包含硬件环境、服务环境和心理环境三个层次,因此民宿产品舒适性提升必须高度关注三个环境的建设,着力做好“八个一”的产品建设,即一种可依托的旅游资源与环境空间;一张舒适的床;一次能够松弛身体、放空大脑的热水澡;一顿可口、提神的早餐;一间仿佛充满芳香的交流空间或场所;一位充满迷人魅力的民宿主人;一场可讲述的居留经历;一段令人回味的人生记忆,才能提升民宿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冬有温庐,夏有凉荫,获行留之欢心,助行业之繁荣是中国住宿业对民宿这一新业态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民宿业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作者简介】
李原:饭店业杂志编委、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博士,国家级星评员,国家职业技能裁判员,中国国际主题酒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主题酒店研究院副院长、《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4—2017)执笔起草人、《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标准释义起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