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离开你,我爱你
晚下班后,心情莫名不好。
我想要去找我的妈妈,还想住妈妈家。她呢,不想住姥姥家,要回来住,但又想要跟着自己的妈妈,我俩争执不下。
最后她妥协了。因为我说:要不这样吧,你在家里跟奶奶住,我自己过去姥姥家住,明天让奶奶送你上学。你都想找自己的妈妈,我也想我的妈妈了。
她想跟着我,又不想在姥姥家住,但还选择跟我一起去,路上还体谅我说:如果,你一定要住姥姥家,那我就也住那里吧!
我问:那我平时出门学习时,你跟奶奶住吗?
她说:那是你去学习,我就跟奶奶。如果你在家,我就跟你。
我想想自己也够残忍的,就又补充道:那咱们看情况吧,如果能回的话就回。
姥姥带着她,要比我照顾得好得多,但她还是不爱在姥姥家住,一天两天可以,时间长了,就要回自己的家。因为那是那自己独立的空间,看书,玩玩具,玩电脑,都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感觉更安全,更舒适,更自由。
不管大一些孩子和小一些孩子,妈妈还是要亲自带的,孩子是从心理上情感上都依赖妈妈的,并且要有固定的住所,孩子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最好在孩子童年不要来回搬家,很不利于安全感的培养。
晚上很晚了,没住姥姥家,又带她回家了。这样她睡得更踏实。
她不任性,也不犟,对别人也能理解,至少我当时脾气不好,吼她了,她很理解地配合我了。其实,我是内疚的,可心情不好时,不自觉就急了,表达出了自己的攻击性。
关键我是大人啊,有时候范点错误死要面子还不愿意承认。即使觉出自己做法欠妥了,还要想方设法给自己找借口。
早送她上学时,我嫌她对邻居说话带着不耐烦的口气,又训斥她了,她心情低落地“哦”了一声。
我训斥她的时候,正是用跟她一样的口气,看来,真是这样的:说别人就是说自己。
我都没能用好好说话的口气与她交谈,怎么能要求她呢!
不能这样,中午接她的时候,必须反思,改正,向她认错,道歉。
表达这些,我只是想表达,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如果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能起到作用,如果用不正确的方式表达,就会伤害到对方,甚至给对方造成阴影。
来看看中国妈妈和美国妈妈处理孩子事情的不同之处:
超市一妈妈在买东西结账,两岁孩子坐在婴儿车里大哭。
大多中国妈妈会低下头对孩子说:不要哭了,再哭,再哭不要你了。或者一大堆恐吓吓唬的话,比如警察抓你之类的。或者立刻抱起来哄。
而美国妈妈则这样做,首先蹲下来,与孩子视线相平,对她说:你知道妈妈爱你对不对?
孩子满脸泪花地点点头。
妈妈又说:你知道妈妈很爱你,那你也很爱妈妈对不对?既然你爱妈妈,那就给妈妈十分钟,让妈妈给你买好奶粉,然后我们就出去,在这十分钟里你不要再哭,好吗?
于是,孩子立刻安静了下来。
很惊奇,两岁的孩子怎么会懂这些呢?其实人内心的诉求是:我希望关系是稳定的,希望你不会离开我,我大部分的时间会苦恼,会暴躁,是因为恐惧你会因此而离开我。
如果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不会被抛弃,才能让情绪更稳定。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妈妈是需要主动的,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而忽略了这些感情的表达。
如果还正处于断乳期或马上面临要上班的妈妈,怕孩子追或哭闹不跟孩子打招呼而偷偷溜出门的妈妈,一定要注意了,一不小心孩子就没有安全感了,并且会影响以后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