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赏析︱平和冲淡的人生观---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平和冲淡的人生观
-------周作人的《乌篷船》赏析

《乌篷船》是周作人散文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26年11月,它是以书信体形式写的小品散文。本是浓烈乡情,文章却用清淡的笔墨记叙,读起来让我们感到亲切自然、闲适平和。

文章详述了乌篷船的用途、种类、结构、外形,刻画细致入微却没有冗长之感。从表面上看,作者是在写乌篷船,写游山玩水,然而细细体味,其中却透露出作者闲适的人生观。在他看来,每个人大可不必行色匆匆,心急火燎。心平气和、淡泊恬适才是处世的最佳态度。

山、水、树、桥等,这些自然景观在作家笔下是那么的悠闲自在,具有《国风》的味道,以及陶渊明诗歌的味道。实际上平和冲淡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境界,它可以避免感情的极端形式。

信的抬头是“子荣君”,刚开始还以为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后来看了一些介绍,才知道“子荣”是知堂用过的笔名,原来这是作者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孤独到只能自言自语,可见其心境的苍凉与落寞。故此,信开头的絮叨也是令人心酸的了。

“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可见“他”生活在有了现代物质文明、大概类似北京这样的现代城市里,收信人“子荣”是现实生活中已被现代文明改造了的“自我”。

而写信人“岂明”就是在内心深处顽强抵抗着的“自我”,在周作人看来,这也是更值得保存、更真实、更本色的“自我”。

“他”是那样津津乐道于故乡的“船”:讲了白篷船,又讲乌篷船;小船呢,又是怎样的矮、窄,“遇着风浪,或者坐得稍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简直唠叨得没个完,似一位热心肠的导游。

讲述着重复使用“有趣”、“风趣”、“趣味”这样的词儿,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心思不在“船”,而在“船”中所蕴含的“趣味”、情感、心态、生活方式、人生态度,概括起来,就是传统文化的底蕴。

慢慢地读下去,我们就会像进入角色一样进入作者笔下那样的“大味必淡,淡中求腴”境界:“黄昏……夜间……暮色苍茫……困倦的时候,一种寂寥的、倦怠的,几分悲凉又几分肃穆的历史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我们可以看见“山……河……乌桕……红蓼……白蘋、雨舍……桥”,面对宁静的、永恒的自然;又可以听见“水声橹声……招呼声……犬吠鸡鸣”,更有那“庙戏”歌吹的悠扬、婉转、朦胧……应和着传统的呼唤。

然后我们心中感到自由,松弛--“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岂只是“行动”的“自如”。这一切,确实非常的“迷人”。

这些水乡平凡之极的物事经作者随意清谈,便如传统写意国画,气韵充沛,情趣隽永,作者平和冲淡的人生观也就在读者的肆意想象中展开。

【附文】乌篷船
周作人

子荣君:

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

我所要告诉你的,并不是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是写不尽的,但是你到那里一看也就会明白的,不必罗唆地多讲。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这便是船。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但在我的故乡那里这些都没有,除了在城内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两种,普通坐的都是“乌篷船”,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就可以不说了。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Symenngoa),小的为脚划船(划读uoa)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三明瓦者,谓其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则无之。三道船篷之高大约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以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马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罢?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骇上,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不过你总可以不必去坐,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罢。

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柏,河边的红寥和白殇,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筋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但我劝你还是步行,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薛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倘若路上不平静,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好看,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只可惜讲维新以来这些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你到我那故乡,恐怕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川岛君夫妇现在*(左亻右上采之上部右下冉)山下,本来可以给你绍介,但是你到那里的时候他们恐怕已经离开故乡了。初寒,善自珍重,不尽。

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夜,于北京。

(0)

相关推荐

  • 勤奋的博物小亮,在《海错图笔记·贰》里藏了个风物小传

    ▼ - 风物君语 - 风物君的死忠粉可能都知道了 昨天我们跟着博物小亮 一起去了趟北京两所高校 到场同学们脑洞太大 以至于今天来办公室 我也忍不住翻开了 <海错图笔记 · 贰> 悄悄告诉你 ...

  • 【望安山文学】唐锦禄||鲁迅故里乌篷船(散文)

    鲁迅故里乌篷船 作者:唐锦禄     主编:非   鱼 暮春,我和文友一起到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参观,一进门堂,就看见一顶青布小轿.不用说,这是当时陆上交通用的.小轿的身后,有两柄小桨,这也不用说,是出 ...

  • 周作人笔下的浙东风俗

    "故乡的山水风物因为熟悉亲近的缘故,的确可以令人流连记忆,不过这如隔绝了便愈久愈疏,即使或者会得形诸梦寐,事实上却总是没有什么关系."<关于〈绍兴儿歌述略〉>,周作人故 ...

  • 唐代经典楷书——平和闲雅,褚遂良书法墨迹《倪宽赞》

    作者:赵磊(字逸之) 导读 褚遂良,字登善,因在唐高宗时期被册封为河南郡公,故世人又多称其为褚河南,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褚遂良在书法领域的成就极高,其书法开一代书风之先河,后世学楷书变化者 ...

  • 国学经典:《大学》章句集注赏析

    大学章句集注 (南宋)朱熹 大学章句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 ...

  • 茶仙卢仝的经典茶诗《七碗茶》赏析

    在中国茶诗领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卢仝<七碗茶>(又称<七碗茶诗>.<七碗茶歌>).卢仝在中国茶诗创作的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古往今来无第二人.下面茶诗网带您来一起赏 ...

  • 经典散文《离别故乡》原文及赏析

    离别故乡 离别故乡一向以为,童年活在心灵中,不管想不想它,绝不会弃离自己,它是属于自己的天地,随时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它的境界.可是这一次,主意要好生写写自己的童年,却引起我无限的伤感.童年与我之间,竟然 ...

  • 经典文言文《前赤壁赋·苏轼》原文·译文·赏析

    [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 ...

  • 经典文言文《说琴》·原文·译文·赏析

    [明]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视其黟然黑,衺然腐也.其质不任弦 ...

  • 经典文言文《原君》·原文·译文·赏析

    [清]黄宗羲 原文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 ...

  • 经典文言文《江天一传》·原文·译文·赏析

    [清]汪琬 原文 一江一 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 ...

  • 经典文言文《狱中杂记》·原文·译文·赏析

    [清]方苞 原文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余叩所以,杜君曰:&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