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犯错,领导为何不追究责任?因为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益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魏纪七(公元250)
【事由】王昶、丘俭听说东部魏军失败,各自烧毁营地后撤走,朝臣议论想要把诸将罢官降职,大将军司马师说:我没有听诸葛诞的话,才造成这样的后果。这是我的错误,各位将军有什么罪?于是全部宽恕了他们。
司马师之弟安东将军司马昭当时为监军,所以只削去司马昭一人的爵位而已,任命诸葛诞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
【解析】魏国国力强大于吴国,因此与吴国开战,但因为轻敌的缘故,导致损失数万人马,最后以失败告终,这时魏国的朝臣开始追究责任,于是建议把诸位将军降职处理。
魏国打败仗并不是说实力不如吴国,而是因为轻敌,而且损失数万人马,也不是小数目,按理说要追究当事将领的责任,就算不杀头,活罪也难逃,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司马师则不按常理出牌,将领犯错不处罚,反而处罚自己的弟弟司马昭,为何要这样做呢?职场智谋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1、平息舆论

司马师说这是自己的错误,与诸位将领无关,其实是为诸位将领说情,为将领说情,说明并不想处罚将领,但不处罚将领又无法平息舆论,权臣们必须要一个说法。
为给权臣们一个说法,最后处罚自己的弟弟司马昭,但也只是削去爵位而已,不痛不痒,爵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对别人来说可遇不可求,但对司马昭来说并没什么。
因为司马昭的老爹是司马懿,魏国的政权表面上是曹氏,其实真正掌权的是司马家族,司马师削去司马昭的爵位,也只是给大家一个说法而已,目的是要平息舆论,等舆论平息后,随时可以找理由提拔起来。

2、施恩手段

司马师不处罚将领,目的是要进行施恩,因为打了败仗,肯定要有人担责,将领们相当害怕,生怕性命不保,原本是要人头落地的,现在司马师无罪赦免,将领肯定感恩戴德。
不处罚将领虽然可以施恩,但又无法平息舆论,司马师是大将军,不可能自己背这个锅,所以必须要找个背锅侠,而司马昭就是合适的人选,因为司马昭当时为监军,以监督不力为由处罚他,也就合情合理。

3、一举两得

司马昭虽然是监军,但并没有战场的指挥权和决定权,真正指挥作战的仍然是将领,司马昭这个锅背得有点冤,深层次分析这有可能是司马师一举两得的计谋,趁这个机会削减司马昭的势力,既可以削减他的势力,又可以向将领施恩。
处罚司马昭后,就任命诸葛诞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这都是关键职务,从这点可以看出,司马师在安插心腹,诸葛诞、丘俭就是司马师的心腹。
司马师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巩固政权,以接替老爹的班,司马懿此时已经年老龙钟,几乎不能处理政事,不趁这个时候固权集权,更待何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