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多名小学生背唐代张九龄肉麻情诗《望月怀远》引观众担忧:早恋就是这样产生的

数个月前,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讨论的是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否应该加入中学课本。大家都知道,元稹在唐代是一流诗人,与白居易并称,但因为他的多数作品都是十分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所以入选课本的作品是少之又少,以致现在很多学生都以为元稹是一个小众诗人。

当时笔者此文发出后,读者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多数网友还是认为:既然是优美的作品,选到课本里让孩子们读一读,也算是提高审美,没什么问题。

由此可见,大伙儿对于孩子读情诗这件事,基本上还是能理解的。但近日,第6季诗词大会上的几个孩子的表现,却让不少观众表示担忧。

事情是这样的:节目进行到飞花令环节,台上的选手要和台下百人团以“相思”二字对诗。轮到少年组的时候,出现了几位小学生,分别背出了下面这些诗:

这是第一首,出自张九龄,全诗内容为: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是中学课本里才学的,台上这名10岁的小学生属于提前掌握了。大家应该很清楚,此诗之所以能成为张九龄的代表作,原因就在于前两句写得太精妙了。至于后6句,对10岁的孩子来说,则多少有些肉麻了。

中间两句的意思大概意思是:痴情人怨恨这漫漫长夜无人相陪,因相思而彻夜难眠。而最后两句则更为直接:我想手捧着美丽的月光送给你,可惜我做不到,还不如早早地睡下,与你在梦中欢聚。看到一个10岁的小男孩,背下这样的情诗,不少观众已经不淡定了。再来第二首:

这次是另一位10岁的小姑娘,背得也很通顺。第三位则是一个更小的同学,只有8岁,他背的是李清照的《一剪梅》,大家且看:

咱们都知道李清照这首词是她与丈夫短暂别离时,写下的相思之作。笔者当年是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学过它,老师当时重点是从词句的审美上来讲解,并没有过多地谈其中表达的爱情。

但现在这位8岁的小朋友却能背下来,这就让不少观众表示接受不了了。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现在学校里的早恋大概就是这样形成的!

对此,笔者想说一句:这个事还是得多角度来看待,首先,古诗词还真背不了早恋这个锅。

一方面,从这个小男生背诗时的表现来看,他应该还无法深层次地理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具体意思,不管是老师在学校让他背的,还是为了这次节目特意准备的,如果他理解不了词本身的意思,又如何能影响到他呢?

另一方面,从小接触爱情诗词还真不是只有现代人这么干。大家都知道,古人从小就要背四书五经,其中就包括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而《诗经》里关于爱情的描写实在是太多了,语言十分直接。到了后来又出来了《唐诗三百首》等儿童启蒙诗集,其中也并没有减少爱情诗的数量。光是李商隐,《唐诗三百首》就收录了22首;而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也妥妥的位列其中。古人为了科举,从小背它们。

古人对待爱情是何等矜持,那为何他们并不忌讳让孩子们读情诗呢?或许孔子的一句话能解释,他老人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是当初他评价《诗经》中的情诗时说的话,这也能解释为何《诗经》中的第一篇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但咱们同时也要注意,爱情诗词是否适合让如今8岁的孩子就背,这一点是有待商榷的。咱们如今的教育专家在收录爱情诗词时,本就是有意识地把一些写得比较直接的放在中学阶段,这样做是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的。

偏偏有部分家长和老师,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非得让才几岁的孩子就背大量的李清照和李商隐,这显然就不太合适了。一方面,孩子们理解起来有难度,光是死记硬背有什么意思呢;二是,这也为难老师了,他们该怎么解释这些诗句呢?综上,笔者的结论是:爱情诗词学生读没错,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式的学习方式。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