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58: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1、司马错:生卒年不详,秦国名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2、张仪:战国时魏人,师从鬼谷子,著名纵横家,主张连横,秦惠王十年(前328年),用张仪为客卿; 3、秦惠王:嬴驷,孝公之子,前337~前311年在位,前325年改“公”称“王”,成为秦国第一王; 4、蜀:国名,今四川西部和北部; 5、韩:战国七雄之一,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周威烈王承认,正式位列诸侯,韩国建立,前230年为秦国所灭。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sè)轘(huán)辕、缑(gōu)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xié)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1、三川:指黄河、洛水、伊水流经之地,属韩; 2、轘辕:山名,今河南偃师县东南;缑氏:地名,今偃师南,为军事要地; 3、当:阻挡;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 4、二周:西周、东周; 5、周主:指周显王,前369年即位,在位48年; 6、九鼎:传禹收天下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夏、商、周时奉为传国之宝; 7、图籍:地图与户籍,代指疆土人民。
今夫蜀,西僻(pì)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cháo),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1、僻:偏僻; 2、戎狄:指西北方的少数民族。蜀为古族名,其首领蚕丛始建蜀国,称蜀王,中原诸国将蜀国视为与羌、庸等同类的蛮夷戎狄之国; 3、敝:疲惫; 4、顾:反而。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wàng)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wàng)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jié)纣(zhòu)之乱。以秦攻之,譬(pì)如使豺(chái)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shàn)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
1、王:称王,统治天下; 2、资:材料,此指条件,即“广地、富民、博德”; 3、王:王业; 4、桀纣之乱:《华阳国志》载,蜀王封其弟苴侯于汉中,苴侯与巴王友善,而巴与蜀为仇,蜀国伐苴,苴侯奔巴,并向秦求救。桀、纣之乱即指此; 5、缮兵:整治军备。
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yè)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1、利尽西海:得利(的地域)达到西海边上。古人以为中国处于“四海”之内,蜀在西,故此提及“西海; 2、名实两附:犹言“名实两得”。名,指不贪、不暴之名;实,指得蜀国之实; 3、劫:胁迫; 4、谒:禀告; 5、与国:友邦; 6、因:依靠; 7、完:完备,完满。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gēng)号为侯,而使陈庄相(xiàng)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1、子:古代对人的尊称,指司马错; 2、起兵伐蜀:据《史记·秦本纪》,事在秦惠王后元九年,即公元前316年; 3、 陈庄:战国时秦臣,为蜀相。
《司马错论伐蜀》全文: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sè)轘(huán)辕、缑(gōu)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xié)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pì)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cháo),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wàng)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wàng)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jié)纣(zhòu)之乱。以秦攻之,譬(pì)如使豺(chái)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shàn)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
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yè)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gēng)号为侯,而使陈庄相(xiàng)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清 林云铭《古文析义》评:
伐韩伐蜀二说,俱以“名”、“利”二字作骨,张仪谓王业起见,浯虽大而实疏。司马错只拿定富强二字做去,而王业不争自成,何等万全。切实优劣,判如指掌矣。....战国中求实落经济,无出司马错之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