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祝忠建:关于阳峪铁佛“古丝绸之路”的记忆(四)

【内容提要】阳峪铁佛两乡凡是五六十岁以上且居住在古丝绸之路附近,走过这段路的人,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段路上有三多,涝池多、水窖多、窑窖多。凡是途径村镇的地方,路旁必有涝池;凡是路在胡同里穿行的地方,顺着水流的下游方向,两边崖壁上必有窑窖;在比较平坦的路边每隔二三里路边必有水窖。
关于阳峪铁佛“古丝绸之路”的记忆(
祝忠建
凡是五六十岁以上居住在古丝绸之路附近,走过这段路的人,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段路上有三多,涝池多、水窖多、窑窖多。凡是途径村镇的地方,路旁必有涝池;凡是路在胡同里穿行的地方,顺着水流的下游方向,两边崖壁上必有窑窖;在比较平坦的路边每隔二三里路边必有水窖。
涝池即池塘。水窖,北乡过去比较常见,大部分人家吃水靠水窖存水。对于现在六十岁以下的年轻人而言,窑窖就有些陌生了。

窑窖,也叫窖窑,就是挖在窑洞里面的窖。先挖窑洞后挖窖。具体的说,就是在路旁的土崖上,挖一个大约两米高左右,深四五米,宽度大约三米左右的窑洞,按照窑洞地面的大小挖一个约两米深,上大底小的“斗形”坑,坑的四面墙壁上掏出砖块形状的小坑,上下左右错开,成排成行,然后用红土泥揉成大小适中的泥砖镶嵌进墙壁小坑里,用木榔头使劲捶打红泥砖高出墙壁部分,使各个砖连成一体,这就在斗形的坑表面形成一个红泥层贴面,红泥的粘度高,防渗透性能好,这个方法叫做“钉窖”,过去水窖,涝池都是用“红泥砖钉窖”这个方法防渗漏的。存上水一般三年两载基本上是不会渗漏的。

涝池、水窖、窑窖水全部依靠雨季下雨时把路上的雨水引入,自然沉淀后人畜即可饮用。过去千百年来,旱原上的人都是依靠水窖里面蓄存的水生活。只有山里人,居住在靠近河边上的人,吃山泉水。渭北原土层深厚,一般的农家水井最浅的也有十七八丈,深度大约超过60米,据说有的地段井深四十丈左右,约合120米,用辘轳绞水,必须要两个人,井绳在辘轳上缠绕一圈,井绳两头栓桶,一头上,一头下,开始时需要人协助空桶向下拉,才不会打滑。这就是为啥很少打(挖)井的原因,可见过去吃水有多么困难,生活有多么艰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来有了深井泵,就开始挖大口深井,全靠人力挖,再后来便有了机井(机器钻井)。自从实行“村村通”工程后,首先是通了自来水,其次是硬化公路,极大的方便和改善了农村人的生活条件。自来水改善了卫生条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此不再摇辘轳打水吃。硬化公路结束了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历史。
上面说到的途径铁佛、阳峪这段十多公里路程,铁佛南北两头有涝池,半个城南北两头有涝池,前进六队有个大涝池,祝家堡关老爷庙台下是个大涝池,北大路胡同四队有涝池,冯南,冯北有涝池,全部在路旁边。十公里左右的距离,大约有七八个涝池,而且每个胡同都有少则四五个,多则上十个窑窖,这就相当于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加油站,过去马车套牲口拉车,夏季天气炎热,又是上坡路,牲口出力,出汗,必然要及时补充饮水。这样走一路,用水时用桶随时都能打水给牲口饮水,补充体力,不得不佩服过去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各村的涝池,路边的水窖基本上都填平了,窑窖基本上坍塌殆尽,七十年代学大寨时地貌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在基本上看不见了踪迹。只有上了年纪的人依稀记得这段远去的历史。
(0)

相关推荐

  • 当代校园作家‖【过年】◆张一博

    作者简介 张一博,男,汉族,河南新乡人,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 创作经历:诗歌<圆梦中华>于2018年 ...

  • 【颦儿】原创//同官文明乡,演池乡的前世今生

    同官文明乡,演池乡的前世今生 文王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其主峰海拔1531米,不是很高,但绵延起伏跌宕.文王山之西曰武王山,上各有庙.雍大记云:文王射丰于此而得名.这里沟深林密,地势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 ...

  • 7旬老人吃水不花钱,家传自动供水系统用了100多年,看是啥样

    近期秋雨绵绵,山西省多地遭遇涝灾,汾河洪峰过境运城市的稷山和新绛两县出现险情,相邻的稷王山区究竟是个啥样,让大家不免非常担心,周日摄影师一行人走进了大山,来到了一个10户人家的凹里小山村查看状况,踏入 ...

  • 邢小俊 | 让义村

    黄堡文化研究 第122期 让义村 邢小俊 人们大多还住着窑洞,窑洞也只有在黄土高原上才能打出来,冬暖夏凉,里面砌着土炕,土炕由八块大泥坯构成炕面,面积往往占据窑洞空间的一半.一抱麦秸塞进去,一把包谷杆 ...

  • 田文智 | 林场往事

    林场往事 文/田文智 前几天,回老家(富平东北的万斛山下)看望父母.闲聊时,父亲说起他年轻时在山上林场的生活情景,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使我想起了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上林场的日子. 当时我还没有正式上学 ...

  • 山西农民大叔创新自动供水系统,一辈子生活用水不花钱,啥样子

    近期,山西省运城市下了一场几十年从未见过的暴雪,初春的大地银装素裹,分外美丽,周六早上我们一行人便来到了稷王山区,经过2天的融消,大面积的白雪已经融入大地,屋顶房檐上滴滴答答的水声便是大雪最后的歌唱. ...

  • 【诗歌】祝忠建:五四青年节感怀

    [前言]都知道"生命在于奋斗",都知道<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都知道"别人家"的妻子(丈夫)孩子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

  • 【诗歌】祝忠建:悼念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逝世

    [前言]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 ...

  • 【随笔】祝忠建:养育之恩比山高 战友情谊似海深 ——沉痛哀悼母亲离世

    [前言]父母在,家在:父母去,家不在.父母在,家是儿女温馨的避风港,在外边受了委屈,我们可以回家疗伤:父母不在,家只是记忆中的归途,却永远也回不去.一篇<养育之恩比山高,战友情谊似海深--沉痛哀 ...

  • 【诗歌】祝忠建:​牵挂——悼念母亲去世

    [前言]母爱不及爱情热烈似火,不及父爱恩重如山,不及友爱热热闹闹,但却是世间最淳朴无华的爱.这种爱会陪伴我们一生,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回味. 牵挂 --悼念母亲去世 作者:祝忠建 牵挂,牵挂, 近半个 ...

  • 【诗歌】祝忠建:回眸庚子年

    [前言]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整个社会的步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不仅战胜了疫情,将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而且还顺利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务,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人民 ...

  • 【随笔】祝忠建: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昔日辉煌 ——家乡的“梁山宫”有一段尘封的历史

    [前言]据说乾县梁山镇瓦子岗是秦梁山宫所在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 ...

  • 【诗歌】祝忠建:纪念“八一”建军节九十三周年

    [前言]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九十三周年,追昔抚今,真是感慨万千啊!正如毛主席说的:成千上万的先烈,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今天的幸福真是来之不易,当你住着洋房,开着小车,徜徉风景如画的公园,游览在祖 ...

  • 【文学】祝忠建:悼念杨俊武战友

    悼念杨俊武战友 文/祝忠建 杨俊武,陕西省乾县梁村镇人,生于1955年,1974年12月入伍,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政治处干事,组织股长等职.1986年转业咸阳市工作. 杨俊武同志在部队,服从命令 ...

  • 【诗歌】祝忠建:​“七一”访延安

    [前言]2001年,"七一"前夕,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组织本单位部分党员.三名新党员和建党积极分子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在"七大礼堂&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