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我们身边的 “芒种”

在不同的节气体验中认知节气的存在,

记录身边的各种变化,

培养自己持续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在上个节气时大家分享了你们身边的“小满”:

慧子:暴雨过后,深圳的闷热有缓解,无需开风扇体感也舒适。路两边树上的知了声不绝于耳,这声音特别容易让我回忆小时候躺在竹床上纳凉听蝉鸣数星星的夜晚,再喝一碗酸梅汤消暑开胃也是非常好的。

随缘:我在想,关注节气这么久了说的内容似乎都离不开习俗、吃、天气,是不是节气就只有通过这些来体现呢?每天的杂事儿都在影响我们身体机能的敏感度,是脑袋用多了吗?

明夜风:刚专门在网上查了苦菜,苦菜不是蒲公英哦,两者都可以吃,也可以入药,但的确是两种植物。常德

霖张:干燥,持续的干燥,本来就干燥的肌肤在灌了一杯又一杯水的情况下,还是如稻田抗旱后一如既往的起皮,干裂,褶皱,以及由此延伸出的让人厌倦的紧绷……,常州

碧海蓝天:小满祭蚕以前在江浙地区是有的,要去蚕娘庙祭拜下,现在住在城里嘛,很多事都不知道了。湖州

春色满园:艾灸比较适合这个时候,每年这会儿我都会去灸一下。珠海

清晨:晴朗的天空,温度已经有点热的迹象了,现在就走在外滩江边,还是比较舒服的。不过这偌大的上海滩,这么多的高楼和房子,我的压力就来了。

村里的芳芳芳芳:昨天下午开始下雨,今天天气阴沉,起码没那么热,这时候比较舒服。看到要祛湿,可以回家煲汤——土茯苓薏米猪骨汤。上次从村里拿了些舅舅上山挖的土茯苓,去皮后切块,放冰箱冷藏。嗯,想舅舅了

晨曦:记得奶奶有说过小满时“抢水”的事儿,这个时节水车要开动了,一大早,点堆火,吃麦饼,然后大家敲锣打鼓的去踏水车。海宁

绾青丝:刚打电话给西安的女友,她说最高气温要29度了,早晚温差也没之前大了,哈哈,估计是最近起的比较晚吧。北京也是,据说后几天是高温天气哦。北京前段日子真的挺美的,有好多的花都开了,一片片的。

淡然:今天是21,昨天是20,记得3年前男友向我表白时都已经过了12点。如今我们已经结婚,所以这个日子忘不了呀。小满这个节气也就和我挂上钩了。

手心残留de余温:说到吃苦菜,我小时候是干过的,经常去田埂边挖,拿回家一部分煮了凉拌,多的就晒干,备着吃。不过,我妈说不能多吃,尤其是寒性体质的人。兰州

闲庭信步:这两天有闪电,有阵雨,的确是夏天的感觉。虽然气温不低但卧室内感觉还是有股霉味,可能是通风不畅吧。昨天下午从空调房里走出去,室外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有点闷热。深圳

灯塔与孤岛:内蒙感觉没有湿气一说

稻子:是哦,从感觉上讲是这样。不过,北方也一样有湿气的,就看湿气在外,在内了。所谓内湿、外湿。

灯塔与孤岛:嗯嗯

稻子:去湿想起的就是拔火罐,每次去推拿都被告知湿气很重,不知道是整个城市的人是湿气普遍重,还是个个案。这是一个在建的小区,每天从这里走过,白色金属表皮和树木都是移植来的,深圳的气候下,不需要顾及节气变化它们也能安然的存在。不知道金属表皮下的房子能耐住多长时间湿气的侵扰。

PoeziaFilozofio:湿气分很多种,有些不是拔火罐就能拔出来的

今天是“芒种”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芒种是农忙季节。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

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

关于麦客

在中国北方(西北地区),由于各地麦子成熟时间的差异,一些以收割麦子为职业的人,换取收入。这些人大多体力较好、技术过硬、勤奋肯干,这些人被称为麦客。麦客的存在缓解了广大农村地区在夏收时节面临的时间紧、任务重与人手不足的困境。常有因这些问题而引起本是丰收之年却因收割不及时而造成减产减质。因产麦区成熟差异性,如一般从东往西逐渐成熟,所以麦客中一部分是位于晚熟区,由北向南,由南返北,像候鸟一样迁徙游走,一路收一路走,等麦客走到自家门前,自家的麦子也熟了;另一部分是早熟区的农民等自家收割完后便前往相对晚熟区收割。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成群结队,其中有兄弟同行,还有父子同行甚至夫妻相随,来到产麦区,寻人雇佣,替人割麦,用汗水换取微薄的收入,以补家庭短缺或寻找生路。产麦区的人称他们为"麦客"。麦客们一般带一个干粮袋,拿一把镰刀上路,还有不能少的被褥。麦客至少在明清时的中国地方志中就有记载。

现代麦客(又称铁麦客,机械麦客)是机械收割,小麦成熟后不及时收割会减产减质,每年到这时候,政府会对他们像开通绿色通道一样给予特殊照顾,如免过桥费,高速收费等。他们和传统的麦客一样也是结伴外出,但是工作还是生活上,已经和传统麦客截然不同了,最显著的是他们的工具--收割机,有好多的机器所有者是雇佣专职司机来操作,他们只是收取收割费的,或者与雇佣者或亲朋轮流操作。

关于24节气的知识,关于“芒种”大家可以自己去补课。或者,先感受、感受节气再补充知识。

这几天我们也会继续把自己的观察和认知不断地写在评论里。

我们在深圳,

你们在哪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