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性地工作?

在稻盛和夫的《干法》中,有一个章节写的是「“创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钻研创新」。他提出了以下几个主张。

一是独辟蹊径,去走那些没人敢走的泥泞之路;二是在每一条路上,抱着问题意识,坚持对现状动脑筋进行改良;三是让自己不被成见束缚,以外行的角度去挑战新事物;四是要动机至善,抱着纯粹的、美好的、强烈的愿望去做;五是执行过程中,可以遵照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的实践进行。

稻盛和夫最后总结了一个将创造发明导向成功的“正确地图”:强烈的愿望,一步一步前进,日积月累,持续不断地对工作进行改善与改良,遇到困难决不放弃。就像在漆黑的大海上,没有灯塔,没有星光,我们要做且能做的就是坚定信念,不断地努力和尝试。

京瓷以新型陶瓷的结晶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太阳能电池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取得今天的成功,他们花费了将近30年的时间,但现在它已经成为京瓷的主力事业。


读完这个章节,有几个体会。

《智能商业》的作者、湖畔大学的教育长曾鸣说过,创造力正成为第四次组织创新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和组织中最大的竞争力。思考可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别说创造了。有一个实验只是让志愿者独自静坐6分钟,什么事情都不做,只是思考。研究发现,志愿者就连这么短的时间都不愿意坚持。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他们宁愿给自己施加电击。

如果有了创造性,你可能已经一骑绝尘。但如果大家都没有什么创造性,那就是谁对现状改进多,谁就更有优势。这个现状是来自客户、来自自我忧患意识、来自不断地改善和改良。

但即使是改进,我们也很容易陷入自我感动而不自知,也就是“知识的诅咒”,以为自己很专业从而无法想象不知道的情形。这时候想跳出自我的成见,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用外行的角度来理解产品和问题,可以采用“一秒变白痴”、“科技与人文结合”、“用户体验”等方法。

对于计划的执行,稻盛和夫在书中讲到:“只要具备纯粹而强烈的愿望,就必定能成功”。目前我认为还很难做到,这里面似乎隐含着“不允许失败”的逻辑,但做产品或其他很多事,很难说一定成功,除了学习怎样成功,也需要学习在失败时应该做什么,关键是我们从失败或挫折中体会到哪些新的机会。

但是很明显,稻盛和夫是一位「长期主义者」。长期主义者都有很清晰的认知,知道目标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但他们也知道目标终究能够达成,这就是稻盛和夫一直在说的: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制定自己的原则并严格执行,就像京瓷花30年的时间做成了以新型陶瓷的结晶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太阳能电池。

创造力说起来好像很神奇,就像魔术师一样,瞬间打开了百宝盒。但创造力其实仅仅是一个起点,如果没有信念,没有长期主义,没有日复一日地摸索和改良,也许创造力也仅仅是昙花一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