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与心上人幽会后,写下一首肉麻词,引得后世争议不休!

很多人都说,李清照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二是甜蜜中带着苦涩的青年,“才下眉头,去上心头”;三是孤苦无依的晚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词风婉转细腻,自成一家。然而她也有豪放的时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在面对南宋朝廷的无能,和丈夫的懦弱时,她也能高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后世称她“词压江南,文盖塞北”,不是没有道理的。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李清照年轻时写的一首肉麻词,描写的是女子和心上人幽会的情景,词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这首词名为《浣溪沙·闺情》。
浣溪沙·闺情
作者: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一个面容姣好的少女,她的笑容像荷花盛开,斜坠的云鬓,双手衬着雪白的香腮。她的眼波灵活可动就像能说话一样。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笔下的纸笺写了一半,上面全是寄托自己娇嗔和思念的话语。月上阑干,花影摇动,正是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后世对这首词争议还是很大的,很多人认为这首词应该不是李清照所写。第一是因为李清照没有与人幽会的经历。再有一个就是有人认为这首词用词放荡,有污李清照之名。
我们也知道,古代对女子诸多束缚,尤其是随着理学的盛行,对女子又多了几分苛刻。稍晚于李清照的另一个女词人朱淑真,向往自由的爱情,却为世俗所不容,连她的父母都不理解她,在她抑郁而逝后,将她的词作付之一炬。
但笔者却不这么认为,李清照生于北宋的书香门第,那时理学对人的荼毒还没那么深,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不是迂腐顽固之辈,李清照的闺中生活还是相对自由的,不然也不会有“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哪个少女不怀春?也许她年少时也有过爱慕的对象,两人也曾相约幽会。也许她确实不曾与人幽会,但是少女对于爱情总是向往的。所以,笔者认为当时的词人尚处在少女年纪,对美好的爱情充满向往,所以,此词当是李清照词人最早一批描写纯真爱情的词作。
此词的起笔“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便带出了不同寻常的女性之美。“绣面芙蓉”与下面的“斜飞宝鸭”对举,应也指装饰物。当时的妇女多有向脸上贴绣画的习惯,其内容以花鸟为多,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有芙蓉。
芙蓉一笑而开,变静为动,看似颇为无理,实则更显有情。本来芙蓉贴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这种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维诗里最有体现,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等。
发展到此词作者手里,添上一层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种似真实幻、难以言说的美妙意境。再则,“绣面”“芙蓉”、“笑”“开”,两两相对,又暗含比喻意味,借芙蓉之开极有力地衬托出了少女之笑。此外,“开”字既指芙蓉花开,少女颜开,又可暗指少女的情窦初开,为全词统帅。
“斜飞宝鸭衬香腮”,承接上句,继续写少女的美貌。她又贴花饰,又戴宝鸭头饰,正是一个着意打扮的初恋少女。“眼波才动被人猜。”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显然是在想心上人。她偷偷喜欢上了一个人,可能有时想起,越想越高兴,表情不对,被人注意到了。于是她心里打起鼓来,生怕被别人发现而害羞。
这种手法也见于唐诗,皇甫松《采莲子》中就有“遥被人知半日羞”。其实,别人也许并没有注意到她的异常,更不可能知道她心中所想,不过在她看来,却很可能,特别难为情。这种狐疑更给少女添了一分天真羞怯,也更显生动。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二句把上下两阕的因果衔接和少女此时的心理展示了出来。前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虽作定语,但关联词的意味还保留着,给人以一种“虽然一面……但是半笺……”的感觉,这不得不说又是女性思维之巧。
后句提到笺即书信,显然是久不见面,才以书信传达爱意,娇恨自然也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种小情愫,小埋怨。信上写的内容是“月移花影约重来”。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会的宝地,女主人公此语表现了其对未来的期待。
唐代元稹《莺莺传》中有《明月三五夜》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所以,此词最后这句,似是《莺莺传》这个情景的再现。
综合全词,词人出色地发挥了女性思维的长处,在氛围、比拟、画面以及细节的捕捉上,都表现出了出色的艺术天分。词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身处青春爱情之中,情绪难免波动,其性格也颇富变化。
女主人公倩然一笑,美丽活泼;眼波流转,细腻羞涩;凝视花月,苦苦思恋;写信抒怀,大胆追求。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动时复杂的心理。
在封建家长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胆的,也是美好的。这正寄寓了词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全词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明朗欢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