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流感发热呕吐,忌用汗法!小儿推拿中的“三仁汤”组穴!
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中,丞林为大家介绍了冬季流感,邪犯上焦初期(温邪犯肺) 的治疗思路,并通过银翘散的方义指导穴位的配伍。
其中一个要点就是用辛凉透表的穴位组合来祛邪外出,既然透表就要发汗,但不是用大热的穴位来发汗,而是用扶正气的办法来祛邪气。
中医有句名言就是“体若燔炭,汗出则散”,其实西医退热药也是这个道理,但是外国人是理解不了中医的,中医的精髓在辨证论治。
所以出汗可以退热,但解决不了所以的发热。
在吴溏《温病条辨》中有:“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
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注意这段话表述了湿温之邪,传至中焦病变的特点,并特别指出:汗之则神昏耳聋……
许多同学可能不理解,这冬天这么冷怎么会有湿温之邪?
古人在研究温病时发现,温病的产生和时气有关,具体就是“非其时,有其气”,比如冬天应冷,阳气才能闭藏,反热,则产生非其时之气、
怎么会热?你看今年天这么冷?
都是暖气空调惹的祸。室外天寒地冻,室内高热如夏,临床中发现,凡是家里温度特别高的,生怕孩子长病的反而特别容易得病,相反一些农村的孩子整体在外面跑,家里没有空调,但身体却很健康。
湿又如何产生,冬天干燥寒冷?
多是饮食肥甘所伤,现在的孩子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吃出来的问题,已经不是物质匮乏年底,而是太丰盛,又不知节制,幼儿园吃完,家里再吃,吃了正餐吃零食,过多的能量聚集在胃里,突然感受外邪,或流感,快速入里化热,邪郁中焦。
表现为:恶心、呕吐、脘痞腹胀;湿蕴下焦则小便不利、大便稀薄;蒙蔽清窍则头昏胀痛、神志不清。
所以在《温病条辨》里指出: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1
三仁汤方义解析
药物组成:杏仁、半夏、滑石、生薏仁、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根据患儿年龄不同酌量应用。
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健脾助运,能升清,有助于恢复中焦升降正常;薏苡仁渗湿利水健脾。三仁合用,三焦分消,为君药。通草助薏苡仁淡渗下焦水湿,合竹叶、滑石以清郁热,俱为臣药。厚朴降气、行气宽中,半夏燥湿醒脾,为佐药。全方合用,三焦同调,以达 “宣上、畅中、渗下”之功。如果伴有头痛身重困倦者,可加羌活6g、蔓荆子2g、川芎1.5g。
从三仁汤的功效中,可以看出,治疗中焦湿温之邪初起,重在条畅三焦的气化水液疏布功能,而禁用汗、下、润三法。
湿温治病,与脾胃关系密切
上焦当宣发肺气,开腠理以散外邪、通调水道以化水湿。中焦当健脾助运,脾运化功能正常以遏湿邪内生。下焦当恢复膀胱气化功能,膀胱气化正常,小便方可通利,湿热有路可出。
所以对于本次流感如发现是邪在中焦,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不退,再用辛温的药物在发汗,所以推拿就不能用透汗的方法或温阳的穴位。
2
小儿推拿组方
治则:清热化湿、健脾行气
组方:顺逆八卦、分阴、合阴阳、清胃、清板门、清肺、清肝、清小肠、清大肠、顺八卦、清补脾、补肾阳、清天河、搓小横纹,倒捏脊、顺摩腹(重点做)
外敷:藿香正气水蘸棉球敷肚脐
中药:三仁汤
方义:
既然湿温之邪困厄中焦气机,导致三焦气化不利,所以中在条畅三焦尤其是中焦,而中焦湿热蕴结,所以要化湿健脾行气。
和气机有关的两个重要脏腑是肺和肝,所以清肺平肝,湿邪粘腻最易困脾,所以要先化湿在健脾行气,搓小横纹、清大小肠、清板门,可以化湿并通过小便排出,清补脾可以健脾助运,倒捏脊可以引热下行,这个与上篇文章中正好相反。
摩腹是最后要做的重点穴位,可以条畅中焦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