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的文人时代

西湖周边,叫得出名字的地方都有文人的影子,但最“文人”的地方,还得算孤山。这座小土坡,高不过40米、大不过半个天安门广场,却是文人们挤破头都想去的地方。

这样一处文人的圣地,自然有她最辉煌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回到孤山的文人时代,看看文人们是如何塑造孤山的吧——

俯瞰孤山

前奏

孤山的历史,是从人类定居开始的。

南北朝时期,西湖水完全淡化,成为饮用水源。于是,当时的杭州人纷纷走出山中,来到西湖东岸筑城居守。这些人中,有一位年轻貌美、身姿绰约,徐徐走到了孤山对岸

民国初年的慕才亭(苏小小墓)

她叫苏小小

今天的西湖边,不少人在讲述苏小小“被富家公子始乱终弃”、“红颜薄命”、“为爱坚守”等曲折离奇又哀婉动人的故事。不过,这些故事的情节太过丰富,历史上“素颜出镜”的苏小小可消受不起。

慕才亭(苏小小墓)。“慕才”本是文人杜撰,与《白蛇传》的故事如出一辙

苏小小的名字,出自南朝陈·徐陵编著的诗歌集《玉台新咏》。《玉台新咏》里收录了一首《钱塘苏小歌》*: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苏小小的出镜,到此结束。不过,由于这首诗的意境太过婉丽,引得后世文人,在为其倾倒的同时,不自觉地开始“创作”苏小小的生平故事

1938年的西泠桥

到200多年后的唐代中期,苏小小的名字已经在文人圈中传开。韩翃《送王少府归杭州》中,便有“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的句子,可见在当时,钱塘苏小(小)已经是杭州本地的一位名人了

只不过,苏小小的时代和生平,都太过渺茫,如同当时的孤山一样,缺少可靠的记载。

1938年的慕才亭(苏小小墓)

后来白居易到杭州做官,闲暇时与一众好友相会孤山,写下《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白太守写诗太夸张,遣词造句要商量,怎么孤山成了海中的“蓬莱宫”?怎么过个西泠桥到北山路,就叫“到岸”了呢?

原来,当时的孤山是座岛屿,而《钱塘苏小歌》里的“西陵”则是上下船的渡口——至于说,“西陵”(西边的土墩)是如何变成“西泠”(西边的清风)的,那就全靠历代文人的笔了

正曲

如果说,苏小小的孤山和“蓬莱宫在海中央”一样虚无缥缈的话,那从白居易开始,孤山逐步进入了文人时代

白居易在杭,不过数百日,但他那支笔,寥寥数语,便让杭州天下闻名。

白苏二公祠,纪念白居易、苏轼二位杭州老市长

且看,白居易春游后所作的《杭州春望》: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望海楼、白沙堤、伍员庙、苏小家(苏小小墓)等一众景点,个个在列,还有柿蒂绫、梨花酒这等杭州特产:一首《杭州春望》,简直是杭州旅游手册啊!

吴山上的伍公庙,即白居易诗中的“伍员庙”

还有我们熟悉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早春时节的杭州,景色最是迷人。至于全诗开头的孤山寺,年纪与苏小小相仿,到白居易的时代,已经在孤山上伫立了两百多年,只不过,此时的孤山,还没有从杭州的众多景点中脱颖而出——直到一个完全符合孤山气质的人,用自己的余生为孤山代言

中山公园里的“孤山”二字,笔力遒劲,可惜题字者今已无考

这个人叫林逋,也叫林和靖。要说他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不娶妻、不生子,二十余年不入杭州城,整日与梅树、仙鹤相伴,真是单身贵族的典范。

他那支笔,留给我们“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类的千古名句;而这些名句,冷艳无双,任谁见了,都能感受到一股寒梅傲雪的清高之气

(南宋)马远《林和靖月下赏梅图》

真实的林和靖体弱多病、手无缚鸡之力,十分符合我们对传统文人的印象。他早年也曾在外漂泊、以求仕进,但人到中年,忽然如蒙恩诏一般,回到西子湖畔的孤山,筑庐隐居,一住就是二十年。

古代文人,多有幽栖之志,但真能如林和靖这般,放舟碧波之上、徜徉群山之间的,不是退休后的垂暮老人,就是不求仕进的纨绔子弟。而林和靖出身贫寒,又在壮年毅然选择种梅、养鹤的自由职业,真是让人钦佩不已。

为纪念林和靖而修建的放鹤亭。“放鹤”典故出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也算是北宋文人推崇林和靖的一段佳话

林和靖这种超凡脱俗的体质,冷艳了湖山,惊艳了世人,让赵宋王朝的文人士大夫,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山

从此,文人们知道了孤山的好,而白居易笔下朦胧的“蓬莱宫”,有了一层文人的光环,孤山的文人时代,到了

林和靖墓

高潮

旧时文人,大多有着与生俱来的孤傲,喜欢些难度极高、受众极小的内容,比如:

训诂、辞章、义理、金石、书画……

自从林和靖带来文人光环之后,孤山就开始不遗余力地网罗各色文人

为纪念阮元而修造的阮公祠,位于吴山上

首先登场的是阮元

阮元年少时,亲眼目睹了天下文人的盛事——修撰《四库全书》。煌煌数万册的《四库全书》,总共抄了七部,其中一部便落户孤山,入藏文澜阁

当时文人,但凡于《四库全书》中任一部类有兴趣,便可以前往孤山,在文澜阁里自由翻阅。当时的孤山,虽然是文人们的,但门槛尚不高——直到诂经精舍的创立。

文澜阁。阁前池水环绕,仿天一阁形制

阮元一生,为政四方,他没有在孤山留下太多风流佳话,却在那儿建了一所学校——诂经精舍,正是这所学校,把孤山的文人时代推向高潮

诂经精舍的学生们,靠着文字学、语音学等各类学术方法,死磕儒家经典,并借以经世致用。

别的不说,光看“诂经精舍”这名字,便赫然是一道门槛。这一所学校,汇聚了江浙文化精英,却让孤山愈发难以亲近了……

浙江博物馆(孤山馆区),诂经精舍旧址在内

阮元去世后不久,杭州成为太平军与清军角力的战场,数年兵燹,引得斯文丧尽。等到烽烟褪去,文澜阁的《四库全书》已经十不存一

此时,诂经精舍和孤山却迎来了一位福星——俞樾

俞樾曾经做过官,但性格过于耿直,最后干脆辞去教育厅长(学政)的职务,回到孤山之阳的诂经精舍,安心做他的校长

俞樾(1821-1907),晚号曲园,世称俞曲园

俞樾其人,于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到他那儿,想学啥尽管开口,老先生都能教。

这么厉害的老师,教出的学生也是一时无两。

比如安吉人吴昌硕,年轻时只身来到孤山,从俞樾习小学与辞章。后来,名满天下的吴昌硕,又回到孤山,成为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真是一段佳话。

西泠印社的创办者们

20世纪初,当所有人都在寻求富国强兵之道时,几个文人却在孤山上创办了一家小众的社团——西泠印社,专事研习金石篆刻之学

孤山上与世隔绝,不管是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驾崩,还是辛亥革命的枪炮声,都没有惊扰到社员们,自顾专研印学。

到1913年,西泠印社专门请出吴昌硕,聘其为首任社长。吴昌硕的书画与篆刻,功底深厚,可谓“大巧不工,重剑无锋”,对于20世纪的中国艺术,影响深远,由他出任西泠印社社长,真是实至名归!

吴昌硕(1844-1927),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到此时,《钱塘苏小歌》里朴拙的“西陵”,终于成了风月无边的“西泠”,堪为一桩雅事。但当我们回头去看孤山,却发现:老师俞樾“两耳不闻窗外事”,学生吴昌硕“一心只研金石学”,师徒二人的孤山,可是清冷孤寂啊。

或许,是孤山的文人气太重了,最终在俞老先生治下,还是出了“异类”

俞楼:俞老先生曾经在孤山的住所

终曲

章太炎到孤山求学时,俞樾已经在那儿待了二十多年,甚至还在孤山西侧建了一座小楼,终日与西湖为伴。

作为吴昌硕的“学弟”,章太炎从俞樾习辞章、明训诂,先后八年,终成一代国学大师。但他和吴昌硕不同,因为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光复会发起人、同盟会元老、民国元勋,如假包换的革命家……

章太炎(1864-1936),“章疯子”本疯

离开俞樾后,章太炎在外面发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他自己也加入其中,成为革命党人。

而当师生二人再次见面时,老师俞樾竟然破口大骂,以“曲园无是弟子”之语,将章太炎逐出师门

学生章太炎也不客气,在《民报》上刊出《谢本师》一文,公开断绝与俞老先生的师生情谊……

20世纪20年代的西泠印社后山石坊

1907年,俞樾在苏州辞世,享年八十七岁。而就在同一年,章太炎的革命同志——秋瑾,在绍兴街头被清廷杀害。

俞樾的辞世,结束了一个时代;秋瑾的牺牲,则开启了另一个时代。各地革命,风起云涌,不数年间,清王朝土崩瓦解——孤山的文人时代,也到了告别的时刻

20世纪初的西泠印社(远处为汉三老石室)

1929年,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如期举行。

汹涌的人潮往来于孤山与北山街的时候,孤山的文人时代,已经结束了

孤山上的陈英士雕像。陈英士即陈其美,民国元勋,蒋介石的结拜弟兄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俞樾旧居重新建起一幢小楼,名曰俞楼;而巾帼英雄秋瑾的墓,也迁到了孤山西侧:当年一心革命的秋瑾与忠君爱国的俞樾,安然做起了邻居。

今天的孤山上,属于文人的时代已然落幕,只留下那些文人的印迹,供我们凭吊……

孤 山 游 览 指 南

孤山的“魂”,是历代文人赋予的,游孤山,主要是看文人印迹,包括各种墓、碑、亭、馆……

【一日行程推荐】

  1. 浙江博物馆(孤山馆区)+浙江美术馆[宝贝众多,足够逛半天]

  2. 林和靖墓+放鹤亭[让孤山成名的人,是个单身贵族]

  3. 西泠印社[文人的乐园,体验一下文人们的清趣]

  4. 文澜阁[也算是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了]

  5. 浙江图书馆(古籍分馆)[注意:周日不开门

  6. 苏小小墓、秋瑾墓、俞楼、苏曼殊墓、冯小青墓、陈英士像、白苏二公祠[适合凭吊,路过瞻仰一下即可]

  7. 印学博物馆[对印学有强烈兴趣的推荐参观,否则可略过]

【半日行程推荐】

  1. 林和靖墓+放鹤亭

  2. 西泠印社

  3. 文澜阁

  4. 苏小小墓、秋瑾墓、俞楼、白苏二公祠

[也就是,本文中那些人物的旧迹]

【书籍推荐】

  1. 《西湖孤山》

  2. 《西泠印社老照片》

看完记得点赞、转发、收藏!

*钱塘苏小歌:“钱塘”原名“钱唐”,唐代因避国号讳(唐)而改为“钱塘”,文中为方便起见,统一用“钱塘”。


游杭州,不听故事,只看历史

每周六推送

下期内容预告:如果说孤山是属于文人的世界,那西湖东边的吴山就是市井文化的家园。下期内容,我们一起去到杭州城南,探访市井繁华的吴山。“钱塘自古繁华,从这儿开始”(附深度人文游览路线),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