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文学•建文科技杯•特写】张季平/四川/山巅上的教师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好几年前了,我一手拎三个空油桶,一手提着一袋垃圾,打算丢了垃圾,去卖油桶;下了楼梯,走到院埧,一个老人,我不认识,迎上前,很自然地伸出手一一显然,他以为我要去丢油桶。
我给了他。
他自言自语地说:“别可惜了哟!”
这件小小事,我印象很深。
没几年,老人病故了。
我心里隠隐有些痛。
有天晚上,饭后散步,我碰见老人的妻子,才知道她姓边,她爱人姓何,两个曾经都是米易县教师,后来都当了校长。教书的时候,女的在撒莲乡塆崃小学,男的在坊田乡中心校。一个在山下,一个在山上。从山脚这个学校到山顶那个学校,要翻越三座三千多米的山头,还有一架波涛汹涌的楠木河 上的索桥,一路上,全是崎岖,都是森林。“没有路,脚便是路” 。夫妻俩,几十天重逢一次。短暂的青春、毕身的心血和学识,全洒在了大山,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 令我起敬。
失去了伴的女校长每天散步,腿不利索,一只脚里安着钢板,天天吃药止痛。她爱笑,说上几句话,就开开朗朗地笑几声。讲到几十年的艰苦生活,她也是这样的笑。从此,我喊她边校长,说话时,称她丈夫何校长了!
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经了可歌可泣的100年历程,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共产党员,名人志士。是他们,对中华民族无限的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烈忠诚,用青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国家今天的强盛和辉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事迹当多多宣传,他们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搒样。我拿起纸笔和边校长又谈起何校长同她的事迹。
1958年,何德汉、边仕莲在西昌师范毕业,分配到米易县文教局,“报道的时候,对我们两个,县政府、县文教局下达命令:把山区教育事业发展起来,要使老百姓有文化;扫除文盲;大队办学校,实现儿童上学不出大队。”
在县文教局举办的为期两周的汉语拼音培训班上,他俩给全县教师一声声一琅琅地讲、读、示范汉语拼音知识、书写和发音。两周后,边仕莲去撒莲乡政府报到,何德汉上坊田乡政府报到。
何德汉翻过一座三千多米的山,又登上了一座;再爬上了一座,也是三千多米的山,到了坊田乡最高的山巅。这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这位青年教师即将走上三尺讲台的地方。这里没有街道,没有供销社 ,更没有邮政局、银行。买米买油和日常用品等等东西,需要下山到撒莲乡。学校是一围民宅:走马转角楼。有三层。当时,只有一位私塾先生,黑板,桌椅板凳该有的什么东西就缺什么东西。后来学校显现出了模样,三楼有八间教室,二楼是老师办公室,一楼是几户农户,和学生自己煮饭的一排排小灶。
何德汉到这里后,心就定在了这里。想起县政府县文教局委以的重任,他决定在这里干一辈子。
他是撒莲乡人。自小跟着伯婶,伯婶是共产党员 ,带着他参加过“农会”的工作,还揹过枪。是乡政府保送他上了小学,至今成了“人类灵魂工程师”,为山区教育事业做贡献,理所应当啊!
他跑大队,为的选大队学校的校址;他去小队,为了动员鼓励家长送孩子们上学。他愁的是山上学校的生源。几个家长送女儿来上学,看到学校都是男教师,没有女老师,学生都在学校吃饭睡觉,家长放心不下,拉着女儿回去了。
这所山巅上的学校远离人群。随处一站,举目一望 ,满眼绿浪,随着呼呼的风啸,森林绿浪翻滚,汹涌澎湃。
学校、学生用的教学用具、纸张笔墨,都得下上到撒莲去买,何德汉一周总要下山一两次。为了省钱,他从不找挑伕、请骡驮,全是自己揹,双肩担。他爬山下坡都疾步如飞,大家叫他“飞毛腿”。他又好寻近道走,跌了几次跟斗。有一次,他连滚带摔,一排木桩档住他身子,才没有掉进深深的谷底!
边仕莲,优秀共青团员,何德汉全身心办学校的点点滴滴令她感动!想到县政府和县文教局下达的把山区教育发展起来的命令,揣摩着山上学校需要女老师,她心无旁骛,申请上山 !
山区学校各有特点。星期六上半天课,老师送学生回家,学生一个个揹着空背篼。星期天下午,学生从家里来,背篼装满了一个星期的粮食和日用东西,老师又去接。那时候,山区七八岁的娃娃没出过门,没下过山,到了学校,更认生,走哪里都靠着边老师。不是一个学生如此,一年级的娃娃一个样。吃饭,边老师教他们做、给他们煮;晚上睡觉,课桌木板拼在一起,边老师和学生一起睡;学生病了,边老师用在父亲手上学到的偏方治疗……
“学生喊老师叫妈妈,而不是老师。家长称老师叫老师娘。”
讲到这些,边校长喜悦溢于言表,似回到了当年,孩子们就围在她身边。
在教学上,他们采取的是“复式教学”、“三式教学”,甚至“四式教学”。在一个教室里,学生不多,却有不同年级的学生。“复式教学”,把黑板分成两半,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先给一年级的学生讲课,之后布置作业,一年级的学生做作业的时候,再给另一年级的学生课。“三式教学”、“四式教学”如是……
我问边校长,你们休息时间,做什么娱乐活动?
她稍为地笑笑:“ 哪里有休息?晚上改作业、备课,直到深夜。照明用松树明子。这明子烟大气又重,何校长被熏成了气管炎。煮饭呀,拾干树枝呀,就是我们休息的时间。检蘑菇、挖茯苓、扯野菜、摘果子,打野兔子追山鸡……就是我们的娱乐活动。”
说到婚姻,边校长笑了。她说:“我父亲是医生。当年填志愿的时候,前三个志愿,我都是填的卫校,最后一个志愿,才填的师范。”
“没想到,把山村教育发展起来的志向,把我同何德汉联在一起,并结合成夫妻。”讲到这里,边校长笑了。很轻松、很喜悦……
“老师上了山,就下不来。杨兴才是西昌人,在山上当了几十年的老师;没结婚;学校就是他的家。有年何德汉要升一级工资,经批准,他把这级工资给了杨兴才。”
边仕莲生小孩在山上,是她母亲为她接生,“没有产假,没有老师代课,也请不到代课老师,生小孩的当天,我就到教室上课。”
山区扫盲,面太大、点很多,“何德汉想出了好办法,发动学生参加,把扫盲课本带回家,学生当家长的扫盲老师。
县里来抽察验收扫盲成果,获得全县最好成绩。”
有了两个娃娃后,边校长从山上调下来,在垭口小学任校长。学校就在大公路边。何校长仍在山巅巅上。直到退休。
在采访中,边校长讲了两个听着害怕想来惊险余后言说有趣并赞何校长命大的事!
“何德汉几次碰到老虎。有次下山,何德汉看见老虎昂着头,张着大口,露出獠牙转圈圈地要吃人,镇静中,他悄悄的爬上了一棵大树……逃过一劫。”
何校长多次遭遇过豹子。有一次呀,吓得他舞动手中的棍棒大喊:“救命呀!救命呀!”直到众多乡民赶来,点燃火把,吓跑豹子……
“还有一次,他遇到豹子,只好跳崖,落进黄泡刺笼笼里。黄泡刺的果果好吃又好看,那刺却又尖又硬有三四公分长,刺破了脸刺穿了衣裳,何德汉的背成了筛子,一家人给他拔刺尖尖……”
“杨猫岭有人熊。人熊喜欢直立,前脚很长,像人的手;碰撞到人,会拿脚爪爪拉你的手。我们在那匹山过,都要带竹筒套,才敢过。有个学生,十四、五岁,人熊抓住他的手,高兴得闭着眼睛(人熊)笑呀笑呀一一这学生没趁人熊笑得痴了醉了的时候脱手一一他手上又没套竹筒一一有竹筒,人脱手跑了,人熊抓住竹筒依旧笑。结果,这个学生脸和腮被人熊抓烂了。还好,没吃他的肉……”
边校长告诉我:”这学生,现在还在撒莲乡,他有几匹骡子,常常驮东西上山。”
边校长八十五岁了。头上几乎没有白发,但脸上皱纹很深,尽显沧桑。我问她何校长天寿,她从随身衣裳里摸出一个包,从包找出一个精巧的口袋,抽出两本烫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干部退休证》。神情有些自豪。何校长比她长三岁 。在另一个塑封袋里,有十多张照片,经她同意,我看见,有张一食指长、两公分宽的一张照片,那是全班五十个同学中十七个女同学和班主任的合影。还有何校长在勤工俭学活动中摘木耳、挖茯芩,上课板书的照片……
边校长指着一张张照说:“何德汉一辈子热爱山区,忠于山区的教育事业,他说他死也要死在山上,埋葬在山区。”
边校长呀,随时都在深深地思念 和怀念……
我看见:万顷绿浪莽莽的原始森林中,茂生出了一棵棵大树,挺秀茁壮,其中一棵,参天而立,枝更粗,叶更繁,树干多 沧桑,惹人注目!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承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曾训骐三月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顾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