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中国传世山水画全集(九):明代 (四)

285 《溪山图》

陆师道 纸本水墨

画面前景是湖水岸柳,水上一艘小船正游,岸上茅亭绿柳;中景山峦伸延,山上山路盘旋,寺庙隐现,高山层层深远,远山高起,山下平水相连。整幅绘画意境高远,气势高孤。从前面的坡岸之树以及整幅作品的意境,可以看出画家的山水上追元朝倪瓒。

陆师道是一个诗书画皆精的画家,其画文人气十足,此图自题:“石山如画绕竹栏,玉涧飞流拂面寒。欲叩无缘避烦暑,卧游惟向画中看。师道写。”

《溪山图》比较明显的体现了画家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力。

286 《乔柯翠林图》

陆师道 绢本设色 纵174.8厘米 横98.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陆师道(1517—?)字子传,号元洲,更号五湖,长洲(今苏州)人。嘉靖进士。官至尚宝少卿。师事文徵明,诗、文、书、画所谓文氏四绝,并能传之。山水淡远类倪云林,精丽者不减赵孟頫。尤工小楷、古篆,全得麻姑坛法,而以色彩傅之,遂为一时书家冠。

《乔柯翠林图》是一幅传统的文人题材的山水画作品,画中山势兀立,树木葱茏苍翠,枝干虬劲,文人雅士赋诗观瀑,好不悠闲自得。

287 《秋溪放艇图》

蒋嵩 绢本水墨

此画描绘的是危岩欹树,下临溪水,溪中一舟,有一人独坐读书,舟尾一人摇橹。上方远山群雁,下方是巨石和水草。在表现方法上,比较粗健,用简练概括的手法表现远近溪山,轻舟横渡旷野之景。

全图布势爽朗,在画法上受吴伟水墨协议一派的影响,并上承南宋马远、夏圭“院体”的传统,笔墨有所放纵,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主要特点是山石用大斧劈皴染,勾斫皴擦多以方笔,干湿并用,泼墨、破墨兼而有之,劲健粗放,墨气淋漓。

整幅作品富有节奏感,近处的山石和小舟的浓重笔墨和远处的一抹淡化之景相互映衬,形成了远近之势的鲜明对比。

288 《庐州泛艇图》

蒋嵩 绢本设色 纵189.6厘米 横104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蒋嵩号三松,金陵(今南京)人。工于山水、人物,上宗吴伟,用焦笔枯墨最入时人之眼,尺幅之中,寸山勺水,悉臻化境。然而行笔粗莽,漫无规矩,是浙派末流。被吴派视为狂态邪学。纵观蒋嵩的绘画实属写意山水。

《庐州泛艇图》一画还是取浙派俗成之法,山势突兀却并非雄奇气魄,树枝翻卷盘曲极尽夸张之势,表现的虽然还是文人雅士的放舟清溪的儒雅清高,然而以文人画派自居的吴门画派及其他所谓画坛正统却并不买他们的账,称之为“张牙舞爪”而不屑一顾。

289 《雨景山水图》

孙克弘 纸本设色 纵171厘米 横72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幅着色山水画表现的是雨后春山的景象。前景有小桥流水,农舍、草亭隐现于林荫之中。湖水宽阔辽远,占据了中景;远山挺秀,山间云蒸雾漫,也有楼阁、村舍隐现。

画家自题云:“僧房十日掩柴关,闲看浮云自往还,无限天机心会得,起来磨墨写房山。”年款丙午(1606)。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这一作品构图布局,虽有平远之势,但远景又具高远的格局,仅由于远山四周的云蒸霞蔚而使整个画面呈平远之势。在用笔上,圆润潇洒,墨色湿润而浑厚,设色清丽而淡雅,恰当地表现了春天雨后景色。画家在技法运用上,熟练地运用了雨景山水的画法。

290 《江上楼阁图》 部分

宋旭 纸本墨笔 纵24.67厘米 横180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此图画峰峦奇险,丘壑幽深,江流开阔,舟艇竞发。将江山渺远之景表现得惟妙惟肖。画中所表现的险峻平夷极富变化,笔法深湛精妙。

画的中部画家自题:“嘉靖丙寅秋暮,石门宋旭写于云间之圆通精舍。”

291 《城南高隐图》

宋旭 纸本墨笔 纵76.5厘米 横3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隶书自题“城南高隐”,并题诗:“侩牛伊昔居墙东,何如南郭张家侬。泳歌恨不惊人句,行草妙比临池工。衡门柳色和烟碧,小院荷花映日红。浮云世事异朝夕,尔独高卧全真风。万历戊子之夏,偶遇仰泉兄,斋头相与高论,移日感而有赠。檇李友弟宋旭初(中国传世山水画全集(六):明代中甫志。”)图中描写城郭内外初夏景色。

此图以粗简的笔墨,精练的绘画语言,较生动地表现了近于风俗画题材的山水景物,表达了古代文人崇尚野逸、归隐的思想情态。画中以粗笔湿墨写树木村落,以干笔焦墨点叶,笔意苍率老到。

292 《秋景山水图》

丁云鹏 绢本设色 纵63.5厘米 横27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丁云鹏(1547—1628尚在),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今安徽休宁人。白描师李公麟,似发之间,而眉睫意态具毕。设色学钱选,以精工见长。也工山水,风格略近文徵明和仇英。 丁云鹏的画法,早期细秀,晚年粗略,此幅已由工致趋向简劲,应是其中年所作。

画中石法、树法浑厚拙重,别有一种韵味。整幅作品变化多样而基调统一,敷色轻淡冷峻,有一股活色生香的境气扑人眉宇,进一步加强了画面闲和严静幽雅的气氛。

293 《山阴道上图》

吴彬 纸本设色 纵31.8厘米 横86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层峦叠嶂,千峰万壑,岗岭逶迤,绵亘不绝;村舍古刹,亭台楼榭,掩映其间;山溪流远,河谷漫漫;溪谷间飞瀑如练,丛树繁密,依聚溪边涧畔;轻云薄雾,弥漫升腾,气势浩阔。实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在岩石间题以长篇跋语,有似山崖石刻,意也颇奇。

这幅作品是为米万钟而作,米万钟是米芾的后裔,明代后期著名画家。

294 《云峦秋色图》

吴彬 纸本浅设色 纵126.5厘米 横28.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彬,明末画家,生卒不详,字文中,号枝庵发僧、枝隐庵主,蒲田(今属福建)人,流寓金陵,山水亦佳,工丽整秀,颇得神宗称赏。画面上部为一挺秀独立的主峰高高耸起,其下有侧峰支岭,层层叠起,碎石浅滩,出没山前。山间遍生丛树,细瀑清泉从山上跌宕而下,在山下汇为平静的河流。

画中笔法温厚而松秀,山石树木造型整肃,秩序井然,程式严密,但稍有板滞之弊。其设色温雅清淡,更使画面境界奇秀,温和而雅致。

295 《雪岳读书图》

萧云从 纸本水墨 纵124厘米 横47.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萧云从(1596—1673)明末清初的画家。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于湖渔人等。明朝灭亡后始称钟山老人,寓意仰望钟山陵阕(明陵)。他自幼习诗文书画,明崇祯年间曾参加反对宦官魏忠贤的复社。入清后,他拒绝作官,遍游名山大川,或闭门读书,寄情诗文书画。

画面的山石用笔勾画,无皴染,以突出雪景,富有版画的韵味。

296 《石磴摊书图》

萧云从 纸本水墨 纵132厘米 横66厘米 荣宝斋藏

萧云从画山水行笔方折枯瘦,结构繁复而不乏疏秀,气格高森苍润,人称他为姑熟派。

此图上自题七绝一首,诗云:“摊书石磴意逍遥,松下时听燕语娇;山间不知昨夜雨,瀑飞如练出丹霄。”款署:“已酉初夏,七十四翁云从。”

这幅画以全景式构图写高山峻岭,山中茅舍八栋,松树数株,飞瀑汇潭,石桥凌跨,二高士盘坐于石磴之上,高谈阔论;稍远处,一童子挥扇煮茗,以应高士陆羽之嗜。

297 《梁园积雪图》

沈士充 纸本设色 纵188.5厘米 横69.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沈士充,字子居,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他出自宋旭、赵左的门下,工画山水,丘壑青葱,皴染淹润。当时,因董其昌名重画坛,其赝品充斥天下,如果是沈士充、赵左所仿,都属于上乘之作。陈继儒曾经以信札致沈:“子居老兄:送去白纸一幅,润笔三星,烦画山水大堂,明日即要,不必落款,要董思老出名也。”公开作伪,见诸文字,甚属罕有。

298 《寒塘渔艇图》

沈士充 纸本浅设色 纵132厘米 横50.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一山中林下,寒塘渔艇的图景。画面下部是水边碎石叠积,交错而起伏的斜坡。山峰左陡右缓,峰上林木丛生,左侧深涧中,一山溪在乱石间跌荡奔涌而下,流向下方寒塘之中。孤峰后侧远景,是隐约呈现的黛青色秀峰。

此画布景既合常规,又别出匠心,笔法浑润,树石形体苍劲厚重,而其中又不乏松秀清逸之气,其用墨浓淡干枯,变化丰富,不拘定式,敷色温和,更使画中意境深秀而空灵,宁静而不空寂。

画面左上方有画家篆书自题“寒塘渔艇”四字。

299 《秋林读书图》

沈士充 纸本没色 民间收藏

沈士充的山水以清劲细静见长,这幅画中的几株枯木用笔简括,人物衣纹用笔简约劲挺,流畅无碍。堤岸山峦以浓淡不同的线条勾形,再施以淡墨晕染,勾勒笔力尖劲,显示了画家的功力,晕染墨色轻淡湿润,石壁用斧披皴法,山坡上少林木点苔。水面用大片的空白表现。画面的气氛非常清淡枯寂,显示了画家清静超逸的心怀。

他擅长画山水画,笔法松秀,墨色华淳,皴染淹润,画山很少有突兀之势,清蔚苍古。松江画派的正宗人。他常为董其昌代笔。传世作品有:《仿古山水图》卷及《天香书屋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秋林水阁图》轴,藏南京博物院;《仿黄公望天池石壁图》卷,辑入《沈子居陈眉公书画合壁》单印本。

300 《仙山楼阁图》

李士达 绢本设色 纵167.7厘米 79.2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李士达,号仰槐(亦作仰怀),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年(1574)进士,工画人物、山水。曾经论述画有五美:“苍、逸、奇、远、韵。”又有五恶:“嫩、板、刻、生、痴。”

此画用笔繁密紧圆,刻划精工,着意晕染,山峦有脉可寻,松针细如毫发,足具功力。画家在绘画技法上,摆脱前人的成规,自创特异的艺术风格。

整幅画面,不见摹古之信息,画家于严谨之中细致刻划了一幅江山千里的图景,新意独造。

301 《高逸图》

董其昌 纸本水墨 纵89.5厘米 横51.6厘米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一作元宰,号思白,一作字思白,号玄宰,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又曰南董北米。画山水初学黄公望,中年宗董源、巨然,复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秀润苍郁,超然出尘。

此图绘平坡杂树,远处山峦层叠,茂然森秀。在表现手法上,用笔秀逸,皴写适度,苍然萧古。

自题:“烟岚屈曲□交加,新作茆堂窄也佳,手种松杉皆老大,经年不踏县门街。高逸图赠蒋道枢丈。丁卯三月。董其昌。道枢载松醪一斛,与余同泛荆溪,舟中写此纪兴。玄宰又题。”

302 《关山雪霁图》

董其昌 高丽笺本水墨 纵13厘米 横142.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用墨笔画平远山景。山峦起伏层叠,林壑幽深,连绵无际。全幅布局严紧而气势雄健,苍苍莽莽,一气呵成。用笔苍劲老辣,墨气浑厚,兼有生拙秀润的特点。

画中自题云:“关仝关山雪霁图在余家,一纪余未尝展观。今日案头偶有此小侧理,以图中诸景改为小卷,永日无俗子面目,遂成之。乙亥夏五,玄宰。”

正如卷后顾大申跋谓“文敏墨妙,自成一家,适意匠心,不全摹古”者。

303 《林和靖诗意图》

董其昌 绢本设色 纵154.4厘米 横6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林和靖诗意图》用笔老健和极强的形式感,都显现了画家的艺术特点:师承古代各家,以书入画,柔中有骨力,转折灵便,墨色干润浓淡,层次分明,蕴蓄丰厚,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以平淡天真取胜。

此图是董其昌根据北宋诗人林和靖的诗意而创作的。林诗为:“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重移居。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

此图又名《三竺溪流图》。作品构图以深远兼平远法,画面设色以浅绛青绿为主调,温润淡冶,表现出画家在设色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304 《岚容川色图》

董其昌 纸本墨笔 纵13.9厘米 横5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董其昌与莫是龙、陈继儒倡南北宗说,把“院体”山水画与“文人画”分为南北两派,随着宗派观念的深入,形成一种形式主义,陈陈相因,给清代三百年画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此图是董其昌山水绘画的代表作品之一。画幅上画家自题。此画兼具黄公望和倪瓒二家画法,虽然在画家的自题诗中称追想沈启南画意,实际出自董其昌自己的胸臆。

表现笔墨为长,尤见笔墨特色,笔墨秀逸,墨淡而不掩用笔之迹。其画山石凹凸向背分明,峭丽中含淡逸之意。

305-1 《秋兴八景图》之一

董其昌 纸本浅设色 每页各纵53.8厘米 横37.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这套册页,共八开,每开都有作者行楷题记及署款。乃作于庚申八九月间的北航舟次,历时二十余天,途中经过江苏省松江、苏州、镇江一带。

305-2 《秋兴八景图》之二

董其昌

体现了画家的艺术风格:平淡、酣畅、古雅、秀润。其用笔回腕藏锋 ,所作线条兼沉稳、生拙、柔秀之美;其用墨,神采飞动,有股天真潇洒之气扑面而来,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浓、淡、干、湿以至黑、白这“六彩”的妙用。其色彩的运用上,雅淡而生动;在结构布势上往往寓奇于正,善于以平淡取胜。

306 《对径仿古图》

董其昌 纸本墨笔 纵140.6厘米 横51.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董氏山水学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不重视写实,而追求笔墨意趣,古雅秀润是其主要特点。

此图古意森然而秀润,正体现了画家的艺术特点,用笔柔中带刚,中锋直皴。

董其昌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一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此画便属于这一种。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有时出以没骨,比较少见。在这幅作品中,既有董源、巨然、米芾、赵孟頫、黄公望、倪云林乃至李唐的遗风余韵,又有他自己的动人华彩。

307 《岩居图》

董其昌

此图真谓奇峰图,一突兀的山峰直立图中,其势高耸入云。悬崖峭壁,不见山路,惟有层层白云拥于山腰间。白云下面连绵山峰,丘壑丛林。近处群树成行,劲枝繁叶,树丛中隐现草舍。山峰用淡笔勾勒出轮廓,作横笔米点皴,留出大片参差空白,以示白云。山石用润笔,连皴带擦,画面突出山峰,渲染江南秀润风光,体现了董其昌秀朗明润的笔墨技巧和葱郁苍茫的山水画风格。

308 《设色山水图》

董其昌

董其昌富收藏,精鉴赏,书画艺术及绘画理论对清代影响极大。山水画学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不重写实,而追求笔墨趣味。古雅秀润是其主要特色,但柔媚有余而魄力不足。

此《设色山水图》描绘山间的苍翠景色。高山奇峰,树木葱茏,山石圆浑秀润,远山坡石上杂树成行,层林迭翠,近处参天古树,枝长茂叶,远处山上有拦腰白云,飘忽似山中岚气。丘壑高耸,体貌崇峻,一派秀丽景象。

309 《书锦堂图》

董其昌 绢本设色 纵41厘米 横196厘米

此画是董其昌山水画中比较写实的一幅,画面设色古雅沉秀,山势绵延起伏,山石树木华滋秀丽,层次井然,虚实相映成趣,是董氏的经典之作。

本幅有画家的自题诗,画上钤有“石渠宝芨”、“三希堂精鉴玺”、“御书房鉴藏宝”、“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鉴赏”等皇帝的收藏玉玺。

310 《云山幽趣图》

陈继儒 绢本水墨 纵110.4厘米 横54.6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上海松江)人。工诗文、书法。陈继儒在当时和董其昌齐名,是一位积极提倡文人画的著名画家。能作山水,也以梅竹著称于世。 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创作中,诗、书、画的巧妙结合构成了特有的东方艺术特色。

陈继儒的的这一《云山幽趣图》, 诗,书、画相结合,文人墨气十足,我们从中可以品味出东方艺术所特有的气质。画有诗显,使山水画题材传达出远为深阔的思想容量。

311 《仿巨然小景图》

赵左 纸本墨笔 纵67.1厘米 横35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傍山村野的景致。近处坡岸林木,苍润葱郁,远接高峰叠岫;山谷间有草屋坪地,有人物活动其间。左岸板桥临溪,画景虽少而意境开阔。以阔笔作皴,墨韵浓润厚重。

画家自识:“戊午夏日,仿巨然小景,华亭赵左”。

这幅作品山石、树木画法虽可窥见巨然的影子,但有着画家自己的风格,较之巨然,画家用笔愈显舒放,皴染结合,滋润厚重。整幅作品风格清雅,境界具有一种脱尘的宁静的超拔,充满闲适、自在、远离人间烟火的意趣。

312 《山居闲眺图》

赵左 纸本设色 纵161厘米 横6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用米氏云山略参黄子久画法,湿润浑厚,是赵左绘画作品中的杰作。

此图卷,墨画山水连绵,千里江山之景象。山间云蒸雾漫,村落处处,山中楼阁隐现,林木葱郁。山的画法,用米氏云山法,圆厚凝重而润泽,得米氏笔意。树石画法也有元朝黄公望的影响,用笔干净利落,皴染结合。

整幅作品,画家用笔肯定,技巧熟练,无轻浮之感,用墨富于变化而不杂乱,渲染之中略带皴擦,画面湿润,墨气淋漓,笔势潇洒而秀润,墨色透明而凝重。

313 《碧溪垂钓图》

米万钟 纸本墨笔 纵124厘米 横46.3厘米 香港虚白斋藏

米万钟(1570—1628),字仲诏,号友石、湛园,陕西人,居北京。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江宁令,官江西按察使、太仆寺少卿。米芾的后裔。善书能画,蓄奇石甚富,并好画石,有祖风。山水细润精工,布局深远。兼擅泼墨,曾仿米氏巨幅,骑士浩瀚,烟云弥漫。

此画用笔挺劲,墨色浓淡相间,分远近层次,花草用“勾花点叶法”,以淡墨点叶,浓墨勾筋,墨色温润而富于变化。湖石皴染结合,用墨,厚重并敷以淡彩,质感强烈。

314 《寒江独钓图》

袁尚统 纸本设色 纵131厘米 横61厘米 山东省博物馆藏

这幅画取唐人诗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清冷静寂的湖面上,停一小舟,一位蓑笠翁正独自垂钓,对岸山势险峻,天空阴沉,将雪山反衬得更为鲜明。近处挺劲的青松被积雪覆盖,迎风傲立,枯树低枝,颇具生机。

在艺术表现上,这幅画取平远布局,构图有宋人笔意。画面上的色调单纯,点以赭石、花青,与墨色相间。一派寒气,使作品凝重而又生气,充满了静寂、萧寒的气氛。

315 《枯林孤棹图》

明袁尚统绢本设色 纵187.5厘米 横60.5厘米 江苏常熟博物馆藏

袁尚统(1570—约1661后),明代画家。字叔明,吴(今江苏苏州)人。善长绘画,山水浑厚,人物野放,颇得宋人笔意,多画民间风俗,作品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艺术表现上,这幅画取平远布局,构图有宋人笔意。树干以淡墨写出,树枝用干笔,松针用浓墨写出,笔触清晰,再以淡花青渲染。颇有几分清新之韵。

316 《晓关舟挤图》

袁尚统 纸本 设色画 纵115.6厘米 横60.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晚明时期江南繁华城市之一苏州市井生活为题材,描绘苏水西门群舟争渡相拥挤的情景。

此图描绘刚刚破晓的苏州西北隅及虎丘周围的景物,为氤氲晨雾所笼罩,人们驾驶着满载人员与各种货物的大小船只十五六艘,一挤向不大宽敞的西门,由于一般较大的船在水门阻寒通道,其余船只首尾相接左右碰撞,拥堵不堪,船上梢公摇橹撑篱,篱杆交错纵横,使晓关舟挤这一主题更加突出。此图在笔墨技巧运用和各种形象的描绘上都相当熟练。

317 《青绿山水图》

张宏 绢本设色 纵130.3厘米 横63.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张宏(1577—?)字君度,号鹤涧。吴(今江苏苏州)人。清康熙七年,邹喆曾为他的《山水图》记年,悉知他活到了清初。张宏师法沈周,又重视写生,作品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他的画以石面连皴带染为特色。

画面的上层是村落后面起伏连绵的高山,峰群绵延无尽,云烟缭绕,驻目其间,观者仿佛置身千岩万壑之间,不知其有几许遥远。

此画构图深远壮阔,笔法苍劲古拙,墨法苍润,格调苍劲秀雅,布局含蓄谨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