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如何更好地引领医学?|生命人文科学访谈系列

文丨陈剑峰 · 主播丨北屿

1. 医务人员要做到与智者同行

医学人文不仅仅指的是医学伦理、医学道德,而是医务工作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了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活学活用,而不是生搬硬套,那么,横向的、纵向的沟通执行就会更加高效。

医院要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减少培训费用。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互相都能理解的话语体系,每个人都在这个状态下学习,即如何“调频”,才会减少分歧。在医院外派学习中,要站在相当的格局和高度上去分析授课内容,才能在同一个频道上对话。外出学习考察学习是必要的,但不需要花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能够将国内外优秀的内容,关于医学人文的课程、新模式、新办法、新体系,通过试点推广到医院,让医院花最小的代价,实现信息对称。

在未来的平台建设上,会有更多的人参与研究工作,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智慧向更多富的人分享,贡献一家智慧,可以得到千百家智慧的补充。

要使我们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的医生懂得与智者同行。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从这些智者的身上学到很多道理,正如我刚才讲的,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明理”,“明”的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做人的道德在哪儿?情怀!

做事的道理在哪儿?智慧!

这两项就是教人“明理”。做人的智慧在于懂得生命的本质和智慧,这时候人们就会懂得谦虚和包容了。

做事我们需要智慧、逻辑,所以我们在这上面不得不向西方学习逻辑判断、逻辑分析、逻辑思考等。比如,中国的《中国智造》这本书和德国人写的《工业4.0》相比,我们就可看出差别。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再次反思,是不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做呢?

显然不是。

是长此以往的对问题的分析、判断不够科学、不够系统的思维模式造成的。

2.从思维力提高到创新

三十多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但又有多少东西是出自我们自己的创新?包括今天大家在医院看到的先进设备,有多少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现在的工业发展已经过了仿真阶段,又进入了精仿阶段,最后才可能进入创新。这是耗费了大量的资源,破坏了很多的环境换来的,如果一直模仿下去,这几十年的经济积累,将拱手让于人了。

医疗与教育是否应该单一地市场化,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很少有看到一个发达国家会把医疗和教育完全推向市场。以意大利为例,他们也仅仅给医院10%的市场化份额,90%依然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如果站在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医疗和教育属于国民经济的内循环,既然是内循环,总量并没有增加,不过是左手倒到右手的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思维力提高的重要性。

这就是思维力提高的重要性,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不要追求完美,因为世上本就无完美。更不要追求极致。拿一两个榜样去统一要求我们所有的医务工作者,这是不现实的。

3.找寻平衡点的路径

互联网时代到了,应该以人为本,不仅要研究人的自然属性还要研究人的社会属性,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才能构建个人、社会、国家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的大蓝图,否则顾此失彼。

这些年我们看到到处都有开办各种国学班。“仁义礼智信”,这些老师们也讲得很透彻,我们能不能用它来解决现代人的焦虑、抑郁和困惑?

人人都向往山顶,但苦于没有上山的路径。而我们研究院和基金会就是要和大家在人文素养高级研修班上探讨这些问题,避免大家走弯路,少交一些试错成本。

在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基金会,以及相同志向的人一起,为医疗战线做更多的贡献,让更多的医院参与到这项事业当中来,目的就是重塑医疗在国内,乃至国际的良好形象。只有在大环境、大格局确立了之后,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荣誉感、使命感和社会形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社会才会尊重医疗行业,尊重医务工作者。

在伊斯兰文化中,只有两个职业的人死后可以直接上天堂,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这说明了伊斯兰社会对这两个职业给予了极大的尊重。

而现在我们由于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使得各大医学院招生困难,分数线下滑,而在国外只有最优质的学生才能学医。这虽然是现状,但是我们要共同努力,只有修正思维,提升自我思维力,改变行为,才能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

陈剑峰:知名学者,“正心正举”理念提出者,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正心正举专项公益基金理事长,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院长。

(本文根据陈剑峰院长在河南科技大学医疗系统座谈会上讲话整理)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