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走出来的
杨宏杰
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当教师。1996年初中毕业后,他没有考上小中专,失去了走出大山的唯一希望。父亲不住地叹气:“学厨师还是学家电维修?”可他却坚持要上学。最后稀里糊涂上了职业高中,两年后他考入本省一所农业院校,学习食品营养与卫生检疫专业。
2001年毕业,他无数次设想过自己的未来,却没想到在一所农村初中做了老师,当他双手递过象征着就要做老师的“报到证”时,心里没有一点底气,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不懂教材教法,不会说普通话,甚至不会写粉笔字,教学从何谈起?
开学第二天,他被告知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师以及一个班的班主任。虽然每天埋头苦读,熟悉教材,查阅资料,学习新的理论,向其他教师请教……但初上讲台的他还是洋相百出,往往下课的铃声响了,他的教学内容还没有过半;那些看似简单的公式、定理,不管他怎么解释,学生还是不懂。他犹豫过,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当他收拾行李准备外出打工时,几个孩子拦住他,流着泪说:“老师,等我们毕业以后,你再走好吗?”那一刻,他被孩子们感动了。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像样的教师。
多年过去了,他一张口便说:“我是个外行教师!”
直到一次偶然,他看到关于魏书生的经历介绍,工人出身的魏书生能够成为当之无愧的教育专家,自己又怎么能一直以“外行”为借口不成长?
于是,他几乎买光了县城书店里所有的专业书籍,积极研究教材教法;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课堂进行教学指导;征求学生的意见,怎样的课堂他们更喜欢……
3年过去了,他终于在讲台上站稳了脚跟,顺利地送走了第一届学生,孩子们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了他。
静下心来想,学生需要的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只是升入高中的那块“敲门砖”吗?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教给孩子们的只有知识吗?他开始思考,并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并把数学课堂“搬到”校外。孩子们开心极了,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机械的训练、枯燥的计算……逐渐地,孩子们开始表示“爱上了数学”。
尽管如此,他的心里依然没底。工作之余,他又开始了漫长的自学考试。他常常把那些难懂的知识点做成卡片装在口袋里,一有闲暇便拿出来看。5年后,他拿到了第一张自考本科文凭,并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缺乏专业功底,一直是他的“心病”。2007年,已经成为县级教学能手的他,毅然决定离职进修数学专业。每天泡在图书馆的他,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皮亚杰,“认识”了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并开始尝试专业阅读与写作。
2009年,他参与初中数学国培,先后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十佳学员”、“国培年度人物”。
站稳了课堂,他一直在思考:一个走得快,一群人才会走得远!2014年他组织民间草根团队——庆阳李镇西教育研究会,吸引了近1000名教师参与学习。
不久,他调入教育局成为一名教研员,但一个学期后他却申请回到学校工作,因为“讲台就是自己的舞台,这是一条通往远方的路,只有行进在路上,才会走得更远”。
这个“外行人”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
(来源: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