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儿童节”原来这么过,真好玩!

点击免费领取➔ 花鸟、山水画、水墨技法大全视频教程

 ◆ ◆

在中国古代

并没有专门的儿童节

但是在某些节日里

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活动内容

儿童们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过节形式

或者某些节日的活动内容

更偏重于少年儿童

春天的儿童节

春天的儿童节,是早已被人们淡忘了的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上巳节在我国历史悠久,据《论语》中记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可见在当时,上巳节是极受人们欢迎的,其主题是游春。而在庆祝节日的人群中,最开心的莫过于“童子”们了!他们踏青、玩水、野炊、捕蝴蝶、放风筝……把这个节日过得欢快,不亦乐乎。

夏天的儿童节

夏天,是粽子飘香、龙舟竞渡的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重午节、矢中节、天长节。自汉朝以来,大多将节日定在农历五月初五,直到今日没有变动,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当然,最活跃的、最开心的还是孩子们,他们胸前挂着一大串香甜的糯米粽子,后背背个用红布制成形似鸡心,内装茶叶、米、雄黄、艾香等物的小袋子,胳膊上系着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或绒线结或丝络的“长命缕”,一群一伙地聚在河边斗草戏、放纸船,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河中心大人们赛着的龙舟。

秋天的儿童节

也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月如玉盘、秋高气爽的中秋节。李白诗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都曾把月亮当作盘子,何况那些只知道数星星、看月亮的顽童?

冬季的儿童节

自然便是举国欢庆、欢天喜地的春节了。虽然这个节日不论天南地北,也不论男女老少,全都开心快活得很,但最快乐的仍然还是孩子们。吃糖果、放爆竹、点焰火、逛戏场、看龙灯……要是能有个手巧的长辈做一盏《满堂红》的小红灯笼提着,那便成了孩子堆里的焦点人物,整个春节便可以享受同伴们艳羡的目光了。

仇英《汉宫春晓》(局部)

除了一年四季可以过儿童节

他们的玩具也别具一格

玩具作为一种普通的商品普遍出现于市场,是在宋代。其中最受儿童欢迎的玩具之一就是花灯:两名童子一提兔儿灯,一提瓜形灯,旁边的桌子上还放着一只走马灯。

可辨识者有如下诸种:

小鸟、鸟笼、拨浪鼓、小竹篓、香包、不倒翁、泥人、小炉灶、小壶等。

还有在圆墩上玩小游戏,叫“推枣磨”,玩具是自制的。此外,小姐弟身边还有一个圆墩,上面也堆放着几个小玩具:人马转轮、八宝纹纸格、玳瑁盘、小陀螺、红色佛塔、棋盒。

南宋苏汉臣绘《秋庭戏婴图》

苏汉臣绘《秋庭戏婴图》 局部图(无注释版本)

苏汉臣 《婴戏图》

焦秉贞 《百子团圆图》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李白《长干行》

竹马是古代儿童游戏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玩具。

典型的式样是以竹竿为材料,

一端安放马头模型,

有时另一端装轮子,

孩子跨立上面,假作骑马。

还有孩子玩的就是“打娇惜”。。货郎贩卖的小商品,除了日用杂货与时蔬酒果之外,最多的就是儿童玩具了,可辨识者有如下诸种:小鸟、鸟笼、拨浪鼓、小竹篓、香包、不倒翁、泥人、小炉灶、小壶等等。

到了宋代,

放风筝就成为一种人们喜爱的活动,

延续至今。

苏汉臣《百子嬉春图》

苏汉臣《蕉荫击球图》

捶丸来源于唐代的“步打球”,

与现代曲棍球十分相似。

但到了宋朝,

步打球由原来的对抗性竞赛,

逐渐演变为非对抗性比赛,

取消了球门,改用球穴,球进穴得分。

竞赛形式变了,

名称也随之改变了,叫“捶丸”。

跟现在的冰壶、高尔夫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鸟儿,

还有扑蝴蝶的,

玩儿小鱼的,

斗蛐蛐的,

当然,也不乏一些玩蛤蟆的熊孩子.......

仔细看,

这个熊孩子绑着蛤蟆的一只腿!

古代延续至今的活动

捉迷藏

王朴《婴戏图》 局部

老鹰抓小鸡

《婴戏图》

无论是

上巳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

古人都在节日里

给了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活动空间

正是有了这种对于儿童的关怀和“纵容”,

儿童节才会在我国顺畅的被接受

“六一”才会顺理成章地

成为完全属于儿童们自己的节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