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内在依然住着一个小女孩

最实用的心理疗愈&最落地的身心灵平台

文: 凡默(斑马)

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婚姻咨询师

塔罗师|资深占星探索者

1

昨日被送了一件迟到的生日礼物,收到之前,自己觉察到始终有一个逃避感,甚至都不能提到与这个礼物相关的字眼,虽然内在是渴望的期待的。

知道需要突破,就尝试着用语言一次次表达内在真实的感受,那种突破的滋味外人是无法知道有多“需要勇气”。

直到站在人声鼎沸的Apple店里,仍然有一种左右躲闪的能量,不能去看那个心仪的笔记本,脚感觉要扭成麻花了,佯装看一下手表,看一下立式的电脑,恨不能快点逃走。

在整个对方付款的过程,这种能量到达了一种“高潮”,在那个店里,简单觉得快呆不下去了,像一个局促不安的、尴尬万分的七八岁的孩子,赤着脚,正等着妈妈给买鞋子,可是内在很不安,很在意别人怎么看我,妈妈会不会觉得我任性,妈妈花这么多钱给我买鞋子会不会对她来说是个负担,妈妈开心吗,有压力吗,我可以接受吗?

整个过程就像受刑一样,努力“觉知着”“转化着”才不至于真的逃走了。

这个过程,幸好另外一个“我”始终带着觉知,看着观着,用一种包容的敞开的能量看着这一切,直到走出店门口,都可以从侧面镜子上看到那个“小女孩”脸红的像苹果一样。

2

看!我们的内在依然住着一个小女孩,有着我们童年父母的“淳淳教导”、有着那些教导背后形成的二元对立的观念与能量,一直存在着,陪着我们长大成人,虽然每个人的童年“卡点”不同,可是总是会在关键时刻跳出来主导我们甚至控制我们。

有“接受困难症”,那是因为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历过太过于剧烈的明示暗示——收别人东西是非常非常非常不好的。

甚至从父亲那种愤怒与严肃的表情,我幼小的心灵都可以感受到,是不是我长大后不听他的,收了别人的东西,会是羞耻的、甚至是犯罪的,还是会被人卖掉之类的。

因为他曾经把收到小姨礼物的我整整训斥四十分钟,命令收了同学送的柳树枝的我送回去才可以吃饭,虽然我哭着说,我还送她橡皮了,那几个柳枝子也没逃过被扔在水沟里的命运。

虽然长大后的我理解了他的意思,女孩子占人家便宜就会被别人占便宜,只是我在接收上从此有困难。

每当有人送礼物给我或者为我花钱,我就会有个“紧缩”的能量,要么跳出来夸张的不要不要不要,要么就是会马上想着有个对应价值的物品送给对方,以示清白甚至矫正“我接受了别人东西”的错误。

3

不能接收,也是阴性力量的一种丧失,接受的人低头说谢谢的时候是谦卑的、是柔软的、是感恩的。

而给予的那个人始终会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清白感,所以有的时候,生命中总喜欢给予付出,却很难接受的那个人也是因为无法链接自己的阴性面。

当你的内在准备好了,上天就会总出现类似的机会让你试练,前些日子有网络好友,素未有经济往来的朋友,突然要送我一件羊绒大衣当做生日礼物,隔着屏幕我马上感受到自己的紧缩,陈词滥调的编辑好了,谢谢你了,心领了,我衣服够多了,感恩之类的废话发过去。

就在那个瞬间,突然我突然一方面觉知到对方的一个真诚友善,另一方面觉知到自己内在的慌乱,我迅速调整了一下能量说,好吧,我接受,不过我能否自己挑款式,你来付款。

这一件小的事情,对我内在又一种突破来说却是如此的意义非凡。

虽然我知道自己日后也会真诚的以礼以待对方,可是如果能够带着觉知,这种往来就可以变成一个流动的能量相互滋养,就不再是过去为了还礼而还礼,因为“进”是通畅的,“出”也就会带着爱了。

4

我们的内在依然住着一个小孩子,是需要我们每个成年人看到的,并且还要试着去做一下“课题分离”的功课,也就是说,我们既要看到那个内在孩子受的伤理解她支持她,但是同时知道那是因为“童年创伤”引发的情绪或者不适,与当下的人与场景没有关系,俗话说“一码事归一码事”。

这个“课题分离”对南双鱼又是投射者的我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南鱼没有界限性,总是把对方的情绪自己的感受搅在一起,当然在成长之前也不容易分清楚当下受伤的感觉,是内在孩童在父亲那里的“创伤感”,还是眼前这个人做了这件事情带来的“创伤感”,反而就会掉到一个大染缸里,怎么也找不清楚做人的“本色”了。

如果我们能够有了这份“自我觉察”,慢慢的也会发展出对他人的一个“觉察能力”。

今天清晨,有友微信对话,说了一长串过去的一些事情还很认真的向我道歉,我这边正在卖力的用手机拍一些矿石给一群热爱晶石的人看,就发了几个拥抱的表情给对方,没过几秒,对方马上发过来:就发几个拥抱,看来你还是跟我划分了距离。

就这个事情,我们就会看到,每个人在关系互动中去理解他人以及事情的时候,完全是站在自己主观的思维里,并且这个主观思维背后的一些情绪或者观点又与当下这个成人无关,多半是来自我们内在孩童的内在情绪感受。

嗯,你没有及时认真回复我,就是不愿意与我搞好关系(小的时候妈妈在我不听话做错的时候,就会把我扔一边用类似的语言敷衍我);嗯我过生日你不送礼物,我在你心中没有价值(小的时候爸爸就是只给弟弟买礼物,不给我买,所以在我的世界里不送礼物就等于我没有价值)。

5

有一位男性朋友,一生最烦的就是身边亲密的人有情绪,只要身边的人一有情绪,他就会立即给予打压教育,后来发现这个模式几乎可以套在身边所有的人不同的事身上,再觉察发现,在他的童年,他的母亲就是这样对待他的。

你有情绪,你很烦哪,不就这些事嘛,你怎么不努力一点,你怎么不小心一点把头摔破了,你自己作的事自己处理我不管。

所有的情绪是不被理解、允许、看到的,所以他成为一个成年人后,就用这种母亲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

哎呦玛,如果人不能发展出“觉察”能力,我们完全就是活在一种幻像中,还会LOW到为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生气,在斗智斗勇斗嘴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没有觉察到对方有的蜕化成了20天婴儿跟妈索要奶喝的模样,也没能觉察到对面那个如同泼妇一跳半米高的女人,实际上是6岁的女孩面对不公平对待的奋力反抗。

我们内在依然住着一个孩子,真实不虚,尤其那些我们常常无法用常理、用一个成年人头脑理解的自己身上“怪异行为”“爆炸桶般的莫名情绪”“贪恋不已的情感与嗜好”,其实都非常需要被看到,那是属于那个孩子的,既要课题分离,知道那是因为童年的创伤造成的他的一部份缺失,又要真正的成长为自己的内在父母,关照他她呵护他她爱护他她,陪着他她一点点的长大。

这不亚于又养一个孩子,需要非常的细致精微的对待他她,因为过去的那些创伤让他她如惊弓之鸟般,稍没耐心,可能就会导致情绪系统崩溃。

所以我对于自己内在的那个小女孩,在接受一个苹果电脑的局促不安与紧张没有任何的评判与指责,而是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告诉她我理解你,也看到你的紧张与害怕了,没事,我陪着你,支持你,你值得拥有与体验一切。

上篇原创文章:

我如此的悲伤 却硬挺着装作没事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