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一天遇到立春,“春”要来了吗?
“
从此雪消风自软,
梅花合让柳条新。
”
——宋·王镃《立春》
节气之首,四时之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即将开启一个新的轮回。立春预示着美好春天的到来,虽然并不意味着马上进入春天,但毕竟白昼变长、天气变暖已是大势所趋。
今年立春时间是2月3日22:58:39,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通常2月4日是立春的正日子,但是今年的立春却“提前了一天”,上一次发生这种情况是在2017年,而再上一次是1897年,距今124年。
有意思的是,1900-2000年这一百年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这两天,而2001-2100年的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3日和2月4日这两天,没有2月5日。
虽说立了春,但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季往往尚未到来,寒与暖的纠缠依然处于胶着阶段,气温的波动性开始加大。
从常年立春节气始末的冬春分界线情况来看,目前只有云南和华南投入到了春姑娘的怀抱中,其他往北地区还尚未迎来春天的洗礼。像是西北地区冷空气依旧频繁;东北地区甚至还会有飘雪;华北、黄淮一带在冷空气的间歇期,偶尔会有雾或霾出现。
立春到惊蛰这一个月的时间,春天向北推进很缓慢。春天真正快速扩展地盘,是惊蛰(3月6日前后)到清明(4月5日前后)的这一个月。
那小伙伴们可能该疑惑了,这“立春”立的到底是什么“春”?“数九的尽头”又是什么“春”?
其实这里有三个“春”。一是天文意义上的春,二是农耕意义上的春,三是气候意义上的春。
二十四节气设定了四季均等的季节框架。立春开始,是天文意义上的春。在节气起源地区,立春的第一个标志是“东风解冻”。
冬至节气,开始数九。“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九数完,寒尽春归,这个“春”,是农耕层面的春。农民伯伯最在意的是可耕之候的这个“春”。
而最后一个气象标准的春天,是连续5日日平均气温>10℃为门槛的“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古人对“立春”非常重视,一直把它当成节日来过。立春在二十四节气当中,风俗算是比较丰富的,无论是以前的官俗,还是现在的民俗都算是多的,像是迎春礼,簪春花,办春宴,吃春饼,剪春幡,鞭春牛,缝春鸡......
在古代皇家,迎接立春需要举办非常隆重的迎春礼。《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大夫于朝。”立春这一天,皇帝会带着文武百官到都城之东的田野上迎春,一色的青衣青旗,唱“青阳”之歌,舞“八佾”之乐,祭司春之神,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还要颁布谕旨,提醒百姓注意农时,不误耕种。
在民间,立春节气是喜庆的热闹。这一天,人们会举办立春游行,队伍中有人装扮成牧童牵牛、大头娃娃送春桃、燕子等各种象征春天的形象,再由几个人抬着巨大的春牛塑像走在后边。提到春牛,立春人们还会“打春牛”,执鞭抽打用泥糊成的“春牛”,边打边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以示春耕即将开始。还有一些其他的庆祝方式,比如在家门口贴上迎春的字和与春字有关的画,女子佩戴带有春天寓意的头簪子,用绢制作“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寓意福气。
立春之后,阳气开始升发,饮食上可多吃具有辛甘发散特质的食物,让身体顺应天时。所以立春这一天讲究买个萝卜来吃,叫做“咬春”。萝卜味辣,同时可以行气消滞、化痰清热,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在北京,立春这天要吃春饼,用细嫩半透明的卷饼,包卷着散发着春天气息的时令蔬菜,吃春饼也是一种“咬春”的方式了。今天不妨跟着小编一起学做春饼,用中国人最家常、最直观的方式——吃来迎接春天。
1、用稍温的水倒入面粉中,和成光滑的面团,大约醒面30分钟;
2、将面和软,揉成长条状,切成剂子;
3、取两个剂子用手按扁,在底下的案板抹上面粉,两层中间涂上油压在一起,同时擀薄擀大;
4、锅铛里不放油干烧热,直接将薄饼放入锅中,在加热过程中反复旋转、反面,放入锅中小火慢慢烙熟;
5、薄饼间出现气泡就表示内部已经熟了,一揭即开。
1、豆芽、韭菜、胡萝卜清洗干净,韭菜切成寸段、胡萝卜切成丝;
2、豆芽放入开水中焯熟后,捞出过凉水;
3、鸡蛋打入碗中搅匀,倒入热油锅里炒熟备用;
4、另起炒锅,油热后,放入葱姜爆香,接着放入胡萝卜、豆芽、韭菜继续翻炒;
5、最后加入鸡蛋和盐、酱油等调料,翻炒均匀后,即可出锅。
如果再佐以猪头肉,那绝对是欲罢不能的味道。不过,小编在此提醒,立春之后,尽量吃的素净一些,消化一下积攒了一个冬天的热量。
本期的《节气物语》就到这里啦
节气互动小剧场
你的家乡
有没有特殊的迎春仪式呀?
欢迎到评论区与大家互动分享哟~
本文版权归“环球气象”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 《提早一天遇到立春,“春”要来了吗?》-
策划丨杜燕
撰文丨杜燕
审核丨王宇岱
设计 | 付靖怡
部分素材来源丨中国天气
部分图片来源丨中国天气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