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均收益近700,有望战略性替代大豆?|玉米|莎豆|油料|种植|大豆

作者:张学昆等 长江大学

莎豆为新型油料作物,具有抗旱节水、营养丰富、产油量高特点,适宜在沙化土壤种植。我国油料自给率仅31%,2019年合计进口油籽9331万吨、食用油1153万吨,进口额占我国进口农产品总额近80%。我国传统大宗油料单位面积产出率较低,急需产出率高、发展潜力大的替代油源,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2016年,油莎豆被列入农业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为全面了解我国油莎豆生产和市场状况,提出油莎豆产业发展建议,长江大学受委托成立专题研究组,通过查阅资料、电话咨询、企业调研、生产基地调研等方式,对我国油莎豆产业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油莎豆是粮油兼丰新作物,抗旱节水,高产稳产,适应我国丰富的沙化非粮边际土地生产,在生态保护、农民增收、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油莎豆品种选育和机械化收获等生产关键技术有重大突破,初步具备了规模化发展条件。每亩油莎豆能生产4亩大豆或2亩油菜的优质食用油和0.6亩玉米相当的饲料饼粕,生产效益和效率凸显,初步具有新油源替代潜力,发展空间可达5000万亩。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开展油莎豆集成技术试验示范,加快油莎豆产业发展。

一、油莎豆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油莎豆生产处于起步阶段。油莎豆原产于非洲沙漠干旱地区,喜阳光、耐高温、抗旱、耐涝,生长期120天左右。油莎豆收获地下块茎,一般亩产500-600公斤,油脂含量平均达25%,淀粉35%,糖分15%,粗蛋白5%左右。

1.生产规模总体不大,区域分布广泛。上世纪60年代我国从保加利亚等国引进油莎豆,由于缺乏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缓慢。2018年我国油莎豆种植面积约25万亩,实际单产300-400公斤/亩,总产约8.75万吨。主要分布东北、西北、黄淮和长江流域土壤沙性较重的地区。其中吉林省农安县约7万亩,黑龙江大庆约5万亩,河北邢台约3万亩,新疆昌吉、喀什2.5万亩,内蒙古赤峰等约2万亩,河南黄河故道约1万亩,湖北江汉平原和大别山区约0.5万亩,其它地区零星分布4万亩。

2.国外引进品种为主,自主研发品种开始推广。我国油莎豆大面积应用的品种主要有四种。一是从保加利亚引进的圆粒豆,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新疆、内蒙,占总面积50%,含油量25%左右,单产400-500公斤。二是从非洲引进的大粒圆豆,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占总面积约30%,含油量25%左右,单产500-600公斤。三是长粒型品种,种植面积占10%,单产比河北豆略高,但不易收获。四是我国选育的'中油莎'系列新品种,主要分布于河北、湖北等产区,占总面积约5%,含油量29%-31%,单产600-700公斤/亩,最高单产达到1050公斤。

3.油莎豆产量和品质优势突出。油莎豆含油量20%-30%,亩产油量120公斤以上,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4倍、油菜的2倍、花生的1.5倍。油莎豆油营养价值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比达80%以上,具有高油酸(68%)和低亚油酸(12%)的特点,品质与橄榄油相似,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饼粕含淀粉45%、糖分23%、粗蛋白8%,每亩可折合0.65亩的玉米产量;亩产干草500kg,粗蛋白10%,是草食动物优质饲草。

(二)油莎豆消费用途多样,消费量总体较小。油莎豆的主要可利用成份为油脂和碳水化合物,直接产品有油莎豆油和饼粕,衍生产品有油莎豆饮料、无麸质面粉和油莎豆小食品等,主要消费对象为城乡居民烹饪和养殖业饲料加工。全国油莎豆消费量处于起步阶段,加工量和消费量都很小。年加工油莎豆油约1万吨,销售价格100-200元/公斤,以产地零售和网络销售为主,用于烹饪用油。年产饼粕约4万吨,其中2万吨用于加工油莎豆风味酒,剩余主要用于养殖业。

(三)油莎豆流通成本较高,加工以油用为主。国内油莎豆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油莎豆收获后,50%作为种子进进行扩大生产。另50%用于榨油,每年生产油莎豆油约1万吨,饼粕4万吨。随着油莎豆面积种植扩大,油用比例将会持续增加,规模稳定后油用比例将达到95%以上。油莎豆的流通渠道建设相对落后,目前全国还没有成熟的批发零售市场。以油莎豆企业通过订单在新疆、内蒙、大庆等沙性土壤丰富的区域种植,收购后运回华北、东北和华中进行加工,运输成本较高,企业的资金压力和风险较大。

(四)油莎豆少量进口用于种用。根据资料,估计全球油莎豆生产面积不到200万亩,主要生产国有西班牙、尼日利亚、加纳等。只有西班牙从非洲少量进口,用于生产油莎豆饮料。我国部分企业于2015年前从非洲和西班牙进口了少量油莎豆,主要用于种用。

(五)成本收益高于主要经济作物。目前,由于油莎豆单产较高,国内种植总体偏少,产值和效益均居油料作物首位。近年来油莎豆初级产品订单收购价为5-6元/公斤,对外批发价一般为8-12元/公斤,零售价(淘宝)为25-40元/公斤。非洲加纳的油莎豆当地批发价7-8元/公斤,到我国口岸价格约15元/公斤。欧洲油莎豆的网上销售价约150元/公斤。小包装油莎豆油国内出厂价格60-80元/公斤,欧洲为450元/公斤。按当前收购价格计算,油莎豆亩产值达1500元,净利润为700元,超过花生(630元)、玉米(110元)、大豆(184元)。

二、油莎豆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国家日益重视油莎豆产业发展。2016年,农业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指出'多油并举……在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油用牡丹、油莎豆等,增加新油源'。2017年,韩长赋部长做出了'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选择区域性发展'的意见。2018年,成立了油莎豆种植加工及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2019年,科技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部署油莎豆科技创新任务。2019年,李克强总理对发展油莎豆发展建议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入研究并推进。

(二)油莎豆有望成为替代大豆的战略性产品。我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依存度分别高达90%和70%,国家粮食和食用植物油产业安全面临较大隐患。油莎豆防风节水优势突出,如果利用2%的沙化土地(全国26亿亩),5-8年可形成5000万亩生产能力,每年可以增加食用油供给600万吨,玉米替代1900万吨,饲草2500万吨,可替代1/3进口大豆的油脂生产。

(三)油莎豆生产将持续稳定增长。2010年以前,全国面积不到1万亩,2018年发展到25万亩,种植规模迅猛发展,产业化推广开始发力。好易收、鑫科创等龙头企业建立了成熟的加工生产线,订单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为油莎豆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短期内我国油莎豆生产仍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四)消费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预期未来5年,油莎豆油消费群体仍以收入较高的人群消费和礼品油为主,发展方向是替代橄榄油作为高端烹调油,消费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达到3-5万吨。未来10年,油莎豆消费对象将转向中等收入家庭,发展方向为富含油酸的油莎豆油替代调和油作为健康烹调油,进入快速增长期,消费量增加到100万吨。

三、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油莎豆发展优势区是西北和东北沙化土地、黄淮、湖北大别山区等缺水干旱农业地区,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镰刀弯'、'漏斗区'等重点区域,贫困人口较多。2019年,国家级贫困县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共6个县种植油莎豆,累计种植5万亩,每亩收益600-1000元,累计带动贫困人口增收3000万元。由于油莎豆收获机具不成熟,加工相对困难,缺乏收购市场,风险较大,生产模式为'企业+合作社'的订单模式生产,订单规模为100-1000亩,由龙头企业提供机械化收获服务。

(二)主要经验做法。公司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构成了市场牵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实现了农社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既免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又推动了公司快速发展。

(三)典型案例分析。湖北欧博美在随州市打造油莎豆全产业链。欧博美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2009年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油莎豆良种选育繁殖、推广、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型非粮农作物绿色企业。该企业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签订协议,引进油莎豆新品种'中油莎1号',在湖北省随州市淅河镇建设了2000多亩的国家级油莎豆良种繁育及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构成了市场牵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实现了农社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先后投资2亿元,成功建立了10万吨的低温萃取生产线、100万吨油莎豆奶生产线和30万吨油莎豆面粉生产线,具备了年产值10亿元的能力。

四、油莎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

(一)主要问题

1.缺乏优良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油莎豆为非主要农作物,尚未列入登记作物目录,缺乏区域试验和油莎豆种子标准。大面积推广品种含油量偏低,品种混杂退化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我国油莎豆种质资源匮乏,缺乏完善的良种繁育技术体系。

2.机械化生产装备较为落后。油莎豆的块茎分布在地下10厘米土层,块茎颗粒大小及形态不一,叶、根、豆、土分离困难,收获成本很高,是制约油莎豆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现有收获机具作业效率低、损失率大、稳定性差、价格高,需要进一步完善。

3.加工技术和设备研发基础薄弱。目前油莎豆加工生产线的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且成本高,急需加强规模化的产业化压榨及浸出制油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和配套。油莎豆制糖与制粉、饮料、配方食品、休闲食品等产业链延伸的附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装备亟需研发配套,饲料利用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深入研究。

4.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亟待加强。油莎豆是各地企业主导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油莎豆产业尚没有国家财政资金的研发投入和产业扶持,尤其是新品种选育、机械化收获装备、加工等方面还处于财政投入空白。油莎豆食用油、面粉、饼粕等产品尚未列入食品目录,市场准入还需有关部门进一步批准。国家有关油莎豆的发展政策、发展规划、农机补贴、种植补贴需要研究完善。

(二)风险分析

1.市场风险。世界上油莎豆供给量小,国外仅西班牙具有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且需要进口,随着国内油莎豆种植规模的增加,供给量增加后,可能带来价格下跌的风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植主体的收益和种植积极性。

2.生物风险。曾有专家认为,油莎豆是外来草本,担心杂草化变成外来入侵物种。种植实践发现,在零下5℃低温,生长点就会被冻死,北方难以越冬。此外,国内已经有很多除草剂可防治莎草科植物,如'灭莎光'(2甲4氯钠苄嘧磺隆)、'莎灭'(草坪隆3号)等,南方的油莎豆是可控的。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一)充分发挥油莎豆产业战略作用。油莎豆作为新油源作物,具有高油高产、耐旱抗逆,可在沙土地推广种植,具有替代大豆油脂的潜力。建议把油莎豆作为替代大豆进口的战略性新油源作物,深入调研,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全国油莎豆发展规划,把握发展方向,制定有关发展政策。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油莎豆是粮油兼丰作物,建议设立油莎豆生产示范基地试点,新增每亩面积按150元(采购种子)给予发展补贴。将油莎豆收获机列入农机补贴目录,加快机械化普及。积极推进油莎豆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出台有关收购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油莎豆产业健康发展。

(三)强化油莎豆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大国家财政投入,产学研集成攻关,形成国际领先的油莎豆全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油莎豆新品种,农机农艺配套,重点突破高效低损收获装备瓶颈。研发油莎豆有效成分深度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提高产品加工效益和效率。

(四)加快油莎豆生产新技术推广示范。将油莎豆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内容和工作任务,支持建设5-10个规模化油莎豆种子繁育基地,建立20个绿色高产示范基地,加大油莎豆新品种和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示范,建立节水灌溉为核心的绿色生产投入模式。

(五)推进精深加工,加大健康消费宣传力度。大力推进高油酸的健康营养油莎豆油的加工和系列精深产品的开发,延伸产业链,促进加工增值和健康发展,实施品牌差异化战略。培育油莎豆龙头企业,培训专业合作社,强化油莎豆流通渠道和销售渠道建设,宣传油莎豆的产品优势特点,扩大市场消费。

(六)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国际供给来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沙化土地丰富,干旱严重,具有巨大的油莎豆发展潜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与发掘、品种培育、典型示范、产业标准化与推广,在'一带一路'开拓油莎豆生产,扩宽油料进口来源国家,降低对美洲国家油料的过度依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