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树平:怀念父亲。写于父亲仙逝十周年纪念日
我们的父亲,秦林章,出生于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十九岁参加工作,北豆公供销社、高臾供销社、马头供销社、磁县外贸局畜产品公司,都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十年前的今天,他老人家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八十二岁。虽然时隔多年,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有父母在,无论我们年龄多大,都是被宠的幸福儿女;父母走了,我们都成了没爹没娘的可怜孩子!我们感慨时光不能倒流,如果能够再回到十多年前,重温一下那种天伦之乐的温暖感觉,那该有多好!可是这种场景只能在梦中常常重现,醒来后默默地任凭眼泪打湿枕边。
我们的父亲,从小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孩子。父亲四岁时,我们的爷爷秦德成,英年早逝(去世于一九三三年,时年三十七岁),撇下了年纪轻轻的奶奶(二十五岁)、年幼的父亲和两岁的姑姑,她们三人相依为命。奶奶性情刚烈,爷爷过世后再未改嫁,靠她那一双勤劳之手,含辛茹苦将一双儿女拉扯大,这样涉及一生的重大举措,保护了孩子,可委屈了奶奶自己。潜移默化中,父亲也传承了奶奶那种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
父亲常常说,家庭之中,我要做到三个好,也就是,母亲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父亲。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践行的。他对奶奶的孝心,我们有目共睹。记得当年奶奶的“百宝箱”里、炕角高处的置物架上,从来没有断过父亲买给她的点心、糕点和“杂冒肉”(酱牛肉、酱驴肉、熏兔肉等),我们弟兄姐妹五个,哪个嘴馋了,就会去讨奶奶欢心,然后求一块点心或肉吃吃。
父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孝顺。他那孝老爱亲的好家风,通过耳濡目染影响到我们,并且传承了下来。
我们的父亲一米八的个头,伟岸的身躯,性情粗犷豪放,他在我们的心目中,总是那么和蔼慈祥。我们兄弟姊妹中,谁要是无意中犯点错,他从来没有打骂过。相对而言,倒是母亲会唠叨上几句。比如,哪个孩子失手摔碎一只碗,父亲就会赶紧打圆场:“既然已经摔碎了,怪罪也于事无补,碗也囫囵不了,碎碎平安嘛!”
特别是父亲喝酒以后,从来不会耍酒疯,反而会十分兴奋,脸上满满是掩饰不住的笑容。有一个下雨天,父亲去邻村朋友家赶庙会,喝酒喝到天黑才散场,醉酒后的父亲,扛着自行车、光着脚丫子,笑呵呵地回来了,当时的路况比较差,天黑路滑全是泥泞。母亲就问:“怎么光着脚就回来了?”父亲笑得合不拢嘴:“一只鞋陷进泥里拔不出来,我就索性把另一只也脱下来放一块儿了,免得谁捡到后一只鞋也没法穿。”
他的一番幽默话语和那一半醒一半醉的表情,把全家人乐得前仰后合!
父亲是个美食家,做饭的手艺相当精湛,拿手的饭菜有好多种,像焖鱼三下锅、水汆羊肉丸、牛肉大米稠饭、茄子夹肉等等。我受父亲的熏陶,也非常喜欢美食,很多菜肴的做法,只能模仿,却永远无法超越。父亲做菜手疾眼快,美中不足的就是有点粗枝大叶,在他做的美食中,曾经吃出过喷胶棉来。我们当年做皮衣,里子中间夹有喷胶棉,那些裁下来的边角料,用来刷锅和抹洗菜板,父亲往锅里收菜时,就将喷胶棉一起收到了锅里。等到做熟盛到碗里的时候,大家看到这个毛茸茸的怪物,研究了半天才恍然大悟,然后大家笑作一团!
记得有一年奶奶过生日,父亲的几个朋友前来祝寿,生日宴席到了尾声,有三四个在峰峰矿务局和马头发电厂工作的朋友,因为多贪了几杯,落在了后面。父亲为了表示对朋友的感谢,撂下酒杯,热情地要为大家做个鸡蛋汤。汤上桌后,朋友们开始兴高采烈地品尝父亲的手艺,其中一个喝酒不太多的朋友,品出鸡蛋汤微微发涩发苦、味道不正,母亲赶紧问:“你做汤都放了些啥调料啊?”,父亲回答到:“放了香油、味精、葱花、香菜,我没有找到味精,记得西屋北头的墙窑里面,有白色的面面儿像味精,就去拿来用了。”母亲顿时大惊失色:“大家不要喝了,你怎么能去那个地方找吃的东西呢,那白面咋会是味精?那是给棉花杀虫的农药溴氰菊酯粉啊!”听到这些,可把大家吓坏了,凡是喝到嘴里汤的,无论喝多喝少,统统都去灌了一通肥皂水。
这次真是有惊无险,幸亏有人吃出异常,险些酿成大祸。随后好几年,这些朋友过来家里吃饭时,还经常拿这事调侃我父亲:“这次吃完饭,不想再喝肥皂水了啊!”
逢年过节,我的父亲总是挽胳膊撸袖子,一马当先将做饭的活全部承包下来,他总是怜爱地对母亲说:“平时你们最辛苦,过年过节就跟孩子们和咱娘尽情去玩儿吧!我在外面上班,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帮到你们。”
有一年春节前夕,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有大扫除的,有蒸包子、菜团子的,还有烧火添柴的,父亲忙着又是涮洗猪下水,又是烫猪头猪蹄子。燃烧的炭火中,红红的火杵和烙铁也在为新年增光添彩,渲染着喜庆气氛。父亲就在家里北屋外的小阳台上开始干活了,他手拿火杵去烫猪头上的猪毛,母亲赶紧嘱咐道,“烫猪头可别烫了壶子啊”,父亲暗自发笑,老婆知道我粗心,嘱咐我不要烫了胡子,到底是不要烫了猪胡子,还是不要烫了人胡子,便诙谐的说:“你是说啥胡子呀?我就是想烫胡自己的胡子也看不见啊!”
正说话间,就听到“噗”的一声,红红的火杵把放在旁边的塑料油壶烫了个大窟窿,油也洒了出来。母亲便埋怨:“让你操心不要烫了壶子,不要烫了壶子,结果还是把壶给烫伤了。”这时候父亲才回过味儿来,爽朗的笑声充满了整个院落:“我还纳闷你是怕我烫了猪胡子呢?还是人胡子?原来说的油壶子啊!”
三个“胡”子的故事,陪伴着大家度过了一个愉快祥和的春节!那个年代既没有电视更没有春晚,大家嬉笑着,谈论着,这个题材是不是可以编成相声了啊?
谈起父亲的粗心大意,故事很多,钓鱼是父亲晚年最大的爱好,即便十天八天钓不到一条小鱼,他会照常去接着钓,那样的沉着、镇定和耐性,我们弟兄个个望尘莫及、无可比拟。父亲近八十岁的时候,他们相约两三个钓友去钓鱼,收工回家的路上,其他钓友在前面聊着天,谈论着今天的丰硕成果,突然有人感觉人数不够啊,就说“老秦不是一起回来的吗?怎么人呢?”他们回头一看,我父亲正在往岸上拖电动自行车呢,原来是骑车不小心窜到了河里,浑身上下湿透了,可把几个钓友高兴毁了。
父亲虽然过世十年了,在溢泉湖的老钓友,提到“老秦”,都还记忆犹新,当年父亲飞檐走壁的事,给大家的印象最深刻。为了寻到一个合适的钓坑,近八十岁的老父亲会扒着水库堤坝的上沿,沿着几公分的下沿每天行走二三十米,到水库的中间去钓鱼,那些年轻人都看着羡慕不已,都说:秦老身轻体健,勇于挑战,我们甚是佩服,自愧不如啊!
我的父亲虽然有点粗心,但他属于那种小事马虎,大事清楚的人,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便显出沉着、冷静、胆大、心细。
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炎热,村里的孩子们在太平村西的排水渠里洗澡、嬉戏,抗击酷暑。初生牛犊不怕虎,几个小男孩就开始比拼了,谁能抓到水面上拦河扯的电线,谁就是胜者,其他每个人奖他三个琉璃球。结果第五生产队董家一个孩子,电线倒是抓到了,可是被电到后,手粘在电线上甩都甩不掉,其他孩子们看到事情不妙,急忙喊“救命”,可是围观了好多百姓,谁也无计可施,不敢下水,因为水中带电,感觉去救人会搭上自己性命的。
这时候孩子们的呼喊,惊动到了我的父亲,他在村里吊桥旁的朋友王大爷家门洞下乘凉午休,距离出事地点大约三百米左右,当听说有人因为中电而粘住了手,也顾不上自己只穿个大裤衩,衣衫整齐不整齐了,迅速抄起街门后的一把铁锹,奔向出事的河边。他迅速找到电源的源头,用铁锹将电线铲断,孩子立刻被电流释放,落在了水中,然后他又飞奔下河救起了孩子。围观人群中就七嘴八舌问我父亲:你怎么敢用铁锹去铲带电的电线呢?弄不好会丢掉自己性命的。父亲坚毅地回答说:“虽然铁锹是不绝缘的金属,可是干燥的木头把是绝缘的,再说人命关天,谁还顾及那么多,救人要紧啊。”村民们纷纷为他这种智勇双全、舍己救人的行为,竖起了大拇指!
董家的孩子得救了,只是抓电线的那只手,留下了伸不太展的小小后遗症。他的年龄比我大一岁,一九六四年出生。我们都在同一个村上住着,分别是第五和第六生产队,可是此事过后,两家并没有多少交集。我的父亲是个施恩不图报的人,有人问及当年救人的行为感觉值得不值得?他的回答:“没有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了,做这件事我无怨无悔。”
二零一一年春,我父亲在磁县去世的噩耗,传到了老家太平村,众乡亲纷纷落泪,董家孩子听到消息,及时赶过来奔丧吊唁,甚至要求为自己的救命恩人披麻戴孝,当时我们在场了解故事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关于我们的父亲临危不惧乐于助人的事迹,还有很多,这些感人的故事,也被当地百姓传为佳话。称赞我们秦家辈辈出人才,代代有英豪!
我们的爷爷是红枪会的首领,他侠肝义胆,热血衷肠,当年为了躲避土匪追杀,趟水过河,导致腰疼成疾,因而殒命。据传,我爷爷力大无穷、武艺超群,他自己能够将两个碌碡(碾场的石磙子),搂在腋下,并且再将碌碡蓬在井口。他还是神枪手,飞鸟经过,想打左边翅膀,就不会打中右边翅膀,所以他俨然成了土匪的眼中钉,老百姓的保护神。
当时村里流传一句话:“村里有个秦德成,土匪不会抢太平。”土匪对他既恨又怕。那一年,土匪组织半夜进村行动,要捉拿、剿灭我的爷爷,土匪组织内部有位良心发现的人,给我爷爷的朋友通风报信,然后这位朋友让爷爷赶紧逃命。行动的时候,却发现大路已经被封锁,于是顶着寒冬腊月刺骨冰水,趟水逃过一劫,以后却落下了腰疼的毛病。奶奶不忍心眼看着爷爷承受非人的折磨,就靠变卖家业给爷爷买止痛药(类似鸦片的东西)维持。可是,由于那时的医疗水平很差,最终还是因为腰疼病要了爷爷的命。
我们的爷爷秦德成,也是我们秦氏家族引以为豪的骄傲!
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以后,父亲作为最早一批弄潮儿,下海经商,并且也是成功者。在他的带动下,太平及周边十里八村,大多数人干起了皮毛畜产品的购销生意,并且很多村民因此致富。在我们马头一带,提到“老秦”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到了一九八九年,随着外贸生意越来越难做,畜产品购销也进入严冬,再加上十几万的货款被赖账,成了要不回来的三角债,我们家也是起起落落,最后从万元户,变成了负债户,可谓是“辛辛苦苦十几年,瞬间回到解放前”啊。
我从十几岁开始跟随父亲做生意,从他老人家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胆识、魄力、眼界、格局、心胸,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些知识和能量积累,也为我在以后做腾龙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虽然父亲做生意大起大落,到最后没有留下什么万贯家财,可他这种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广阔胸怀,以及沉着冷静、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是我们秦家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有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所以,留下精神财富远比留下家产更有价值,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父亲的一生起伏跌宕,历经风雨坎坷,如果心量小的话,不知会垮掉多少次?可是他每次都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从容面对。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其中一条就是,当面临困境和人生低谷的时候,他有句八字方针,“能吃、能喝、能睡、能忘”。父亲这种百折不挠、笑对人生的心态,是儿女们永远的楷模!
父母在晚年期间,居住在大哥在磁县的一处两层楼小院之中,虽然宽敞舒适,但是有一个弊端,就是远离集体供暖,冬天温度不理想,再者,父母又年事已高,需要温暖的环境。所以,我在2010年开发腾龙小区回迁房项目的时候,专门为父母留下一套位于一楼的房子。想象着房子建好以后,能在暖融融的家里,陪父亲喝喝茶、聊聊天,为母亲洗洗脚、修剪一下脚趾甲,给我们做子女的更长一点时间,更多一些机会,来尽孝双亲!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房产开发于二零一二年年底竣工,父母却分别于二零一一年春和二零一二年秋先后离世,最终父母二人也没有住进我给他们精心准备的房子里。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刻骨铭心的伤痛,怎靠一个“忘”字能够了得!无论是一个十年,还是若干个十年都不会轻易忘怀的!
我们最敬爱的父亲,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勤劳的一生,不平凡的一生!他的丰功伟绩无以言表!在追思和缅怀他老人家仙逝十周年之日(2021年4月12号,农历三月初一),苍天似有感知,大地为之动容。惊蛰节气已过月余,可是就在今天这个特殊日子里,才第一次雷电交加,春雨骤降,这也许是上天安排,都在为这位逝去的感天动地慈祥老人洒泪纪念吧!
我们作为秦家的儿孙晚辈,但愿能够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发扬他乐观向上、助人为乐的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服务于社会,回馈于社会,积极致力于公益事业,力争像我们的先辈一样,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奉献自己的光热和能量!
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二日
— END —
父亲的一生起伏跌宕,历经风雨坎坷,如果心量小的话,不知会垮掉多少次?可是他每次都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从容面对。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其中一条就是,当面临困境和人生低谷的时候,他有句八字方针,“能吃、能喝、能睡、能忘”。父亲这种百折不挠、笑对人生的心态,是儿女们永远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