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伏兔穴: 散寒化湿,疏通经络

伏兔为经穴名。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别名外勾、外丘。属足阳明胃经。伏即俯伏,兔即兔子,穴位局部肌肉隆起,在特定体位下形如伏兔,故名伏兔。

【腧穴释义】

伏即俯伏,兔即兔子,穴位局部肌肉隆起,在特定体位下形如伏兔,故名伏兔。

伏,有覆义,面向下卧。兔,动物名。《针灸大成》谓:“膝上六寸起肉处,正跪坐而取之,以左右各三指按捺,上有肉起如兔之状。”人当跪坐之时则腿足之气,冲至两膝以上,则两腿股直肌,肌肉绷急,推捏不动,犹兔之牢伏也故穴名伏兔。

【取穴位置】

在股前区,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穴位解剖】

浅层布有股外侧静脉,股神经前皮支及股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的降支,股神经的肌支。

【功能主治】

功能:排渗脾土中水湿,固化脾土微粒、散寒化湿,疏通经络、伏兔有散寒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

1.下肢冷痛,下肢痿痹,脚气;

2.疝气。

【穴位配伍】

配髀关、阳陵泉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1—2寸。

【临床运用】

1.下肢麻痹、瘫痪:伏兔配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三阴交。

2.腿痛:伏兔配髀关、风市、阳陵泉、膝眼、足三里、地机、丰隆、悬钟。

3.腿足痛:伏兔配解溪、太溪、申脉等穴。

4.脚气:伏兔配风市、足三里、绝骨、犊鼻、上巨虚、商丘等。

刮痧拔罐手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