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雨农丨散文《回忆少年时代的田园风光》
散文《回忆少年时代的田园风光》
作者:向雨农
小时候我曾经记得每年的芒种季节,是农民最忙的时候,既要收割麦子和油菜又要插早稻秧。熟话说:芒种芒种忙忙种,过了芒种就无用。这芒种季节一来到呀!农民们就忙得不可开交,不分白日黑夜的干,但总有忙不完的农活。
农民们是最勤劳和最辛苦的人。他们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要吃没有吃,要穿没有穿。无论生活怎样辛苦,但他们都没有怨言。那时在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积极劳动,一心为公。大家虽然累一点,穷一点,饥饿一点。可那时人们的道德好,思想好。大家虽然处在半饥饿的日子里,人们始终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人与人的相处是融洽的,互相帮忙是真诚的,阶级觉悟也是自觉的。在学校的娃儿们争当少先队员,在生产队的社员们都争当劳动模范。
那个年代对于我们这些穷乡村的娃儿们来说:那可是最快乐的时光,也是实实在在的开心啊!记得放学后,小伙伴们三五成群的在一起放牛,把牛撵到坡上以后。大家便自觉的开始分工,留下一个娃儿狩牛。其余的都到龙洞沟里去逮鱼摸虾,捉黄鳝,抓泥鳅,在沟里的岩板下翻螃蟹。这沟里水质特别好,冬暖夏凉,清澈见底。最深处淹没小孩的头顶,最浅处盖过膝关节。这溪沟里小鱼小虾特别多,鱼虾一群群,一浪浪的游来游去,我们在水里看得非常清楚。于是大伙就用石头砸,用木棍打。不一会儿大家便捉了很多鱼虾。每个人都把捉到的鱼虾用小草串起来。然后找个平坦的地方升起火,娃儿们一起围在火边用小棍棍把鱼虾串起来烤着吃。这时的鱼虾是不分彼此的,都是大伙共同的美食。这烤熟的鱼虾越吃越香,这香味慢慢的就飘向了山岗,飘进了夕阳。
我们几个娃儿们把鱼虾烤吃完后,又跑到溪沟里喝几口凉悠悠的溪水。这山洞里流出来的溪水又清又凉,喝到肚子里是特别舒服呀!大家吃饱喝足后,就准备玩游戏打仗了。这打仗是从电影里面学来的,分敌人和解放军两派。娃儿们都不愿意当敌人,都要争当解放军战士。可这敌人总需要有人扮啊!不然这个仗就没法打了。于是大家通过商量后,决定抽签来决定。若抽到长签就扮演解放军战士,若抽到短签就扮演敌人了。抽签后谁也不能反悔耍赖,这是我们这些娃儿们自己定的规律。若谁反悔就开除谁,今后在也不要他和我们在一起做游戏了。这条规律对我们这些娃儿们来说:是最有效的好办法了。
敌我双方人数分好后,娃儿们各自站在各自的队伍里。娃儿头喊声开始,敌方就朝青岗岭最高的山上逃跑,待敌方跑了有一两百米后。扮演解放军这方的娃儿们就拿着木棍当枪,向敌方追去。敌方在高处向我们扔土块和小石头。我们就爬到岩老坎躲起来,假装怕这几个敌人攻击。他们几个敌人在上面看见解放军战士不敢冲上去抓他们,几个敌人就得意洋洋的哈哈大笑。解放军战士趁敌人不注意时,迅速勇敢地冲上去就把这几个敌人俘获了。几个解放军战士得胜之后,高兴的手舞足蹈。敌我双方又抱在一起倒在地上打几个滚,然后大家就嘻嘻的相互笑了起来。
我们几个娃儿玩累了,就坐在山岗上看中坝垄的稻田。这中坝垄是一个大坪坝子,垄里面有好几千亩肥沃的田野。这些稻田被弯弯曲曲的田埂串联在一起。形成大小不同,长短不一,形状各异的稻田。从高处往下看这些稻田美的就像一幅田园诗画。这些奇形怪状的稻田被农民形象的取了各不相同的名字。有些稻田的名字是从旧社会遗传下来的。比喻:燕子丘田,胡家大田,月亮弯田,牛角尖田等等,这些奇奇怪怪的名字一直沿用到分田到户。
当时的土堡大队有二十七个生产小队,其中有十几个生产队的耕田都在中坝垄这里面。每年插秧的季节,男女老少齐上阵。中坝垄的秧田里,田埂上到处是人来人往,就像赶集一样熙熙攘攘的闹热。有犁田打耙的壮劳力,有扯秧插秧的妇嬬老少。大家插秧时山歌谣谣,你唱头句他接下句。栽秧时你追我赶,那真是热火朝天的劲头啊!
待到谷子黄时,奶奶就教我们唱山歌,只听她轻轻的对我们唱道:稻花香,稻花落,稻谷丰收了哦,男的挑呀!女人撮哎!娃儿们张嘴要吃馍哟!唱完后她自顾的哈哈笑了起来。我们觉得她唱的很好听,于是又央求奶奶还唱一首山歌,奶奶笑着答应了。接着她又唱道:谷子熟哎!媳背谷子送给婆哟!脚踩石头要过河哎!我去时看到牛生蛋呢!回来看到马长角哟!听到奶奶悠扬的山歌调子,我们这些娃儿就笑嘻嘻的跟着奶奶的歌声也合唱着好玩。
农民最忙的季节是双抢的时候,每年古历的六月中旬太阳又辣又毒,农民们既要收早稻谷又要插二季稻秧。反正睡半夜起五更都有忙不完的农活,那真是又忙又累又苦啊!正如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诗歌一样。日禾锄当午,汗滴禾下土。要知盘中歺,粒粒皆辛苦。这就是对农民辛苦劳动耕种的真实写照啊!
每到农忙时,学校就放暑假了。我们这些娃儿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烈日炎炎下帮生产队割早稻谷,栽二季稻秧。这田里的水就好像是温开水那么烫。我们下田要不了几分钟,便汗如雨下。背上皮肤被烈日烤的焦痛,要不了多久背上就起很多小水泡泡。晚上睡到床上水泡被磨破了就疼痛难忍,第二就脱一层薄薄的皮。大人小孩在烈日的暴晒下,要不了两天大家都像个非洲人,黑不溜秋,皮肤油光水滑。娃儿们在劳动时只要听到老师吹休息的口哨声后,大家争先恐后的跑到溪沟里面洗澡去了。
这时人人都像个泥猴子,跳到水里立马就冒出一股股的浑水来。我们这些娃儿们只要跳到了水里面,便把劳累和饥饿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伙伴们又高兴和快乐起来了。
娃儿们有的在水里打水仗,有的在扎猛子,有的在水里捉迷藏,有的在摸鱼虾。大家玩的不亦乐乎啊!待玩够后,也洗干净了。各人就把用稻草串的小鱼儿带回家。然后高兴的递给妈妈。妈妈把鱼儿洗干净后,就把青辣椒切成细颗颗和小鱼炒,这样炒出来的辣菽鱼又香又好吃,这香喷喷的鱼椒菜是最好的下饭菜呢!
吃完了夜饭,天已经是麻麻黑了。我们这些不知疲劳的娃儿们又一起跑到活水大队新农村电影院去看电影。那时的门票五分钱一张,可对于我们这些娃儿们来说:口袋里穷的叮当响。那有五分钱去买票呢?最后只有想办法钻窗子,翻院墙,像做贼似的钻进电影院里找个角落躲着查票人偷偷的看。那时我们最喜欢看打仗的电影。比喻:地雷战,地道战,闪闪红星,小兵张嘎等等。这些战斗故事片咱们是百看不厌啊!
我们这些娃儿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甚么苦也吃过,什么活也干过。七八岁时就帮家里喂猪,放鸭,做饭,扯猪草。十一二岁就上坡狩牛砍柴。上树掏鸟窝,下树捡山货。只要能吃的食物或是能卖成钱的东西我们都不放过,那时候的农村没有一个懒汉波皮。
娃儿们最大的快乐就盼望过节过年,若到了过节时就有一歺白米饭吃。到了过年就有白糯米糍粑和几歺猪肉逮。若条件好的家庭还可以把娃儿们做件新衣服穿。到了正月初一大清晨,娃娃们早早的就起来了。穿着新衣服满院子跑过遍。甭用提心里乐开了花。这就是我们少年时代的快乐时光啊!
近几年搞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建设,中坝垄几千亩良田全都建成高楼大厦,钢棚铁架。现在农民们失去了稻田,全都买粮买菜吃。唉!好可惜呀!中坝垄几千亩肥沃的稻田就这样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消失得一干二净。从此在夕阳下再也看不到绿油油的秧田,再也看不见稻田里那黄灿灿的稻谷,再也看不见麻雀和青蜒在稻浪中飞翔盘旋了。再见吧!中坝垄,再见吧!几千亩肥沃的田野。无论如何咱再也找不回惜日的田园风光了。
文/向雨农
编辑/王孝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向雨农五十五岁农民,笔名:龙洞果园,喜爱文学创作,在中国乡村杂志,南方诗刊,金秋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了几十首诗歌,散文和中篇小说,现为中国乡村作签约作家。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