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初读

我用了最笨拙的方法把《诗经》过了一遍,从去年的牡丹未开,到今年的牡丹将开。

“暮读诗词朝读经”,这是我的阅读习惯,也是我做事情的习惯。把艰涩难懂且枯燥的东西放在大清早来读,把难做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坐,你就一直走着一条越来越简单的路。

苏轼在《石鼓歌》里说:“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这一点我在读《诗经》的过程中,感受真切。在此,要非常感谢我惠安中学的同事张锋先生,借助他的《中国古汉语词典》(上海商务印书馆),我才得以扫除字词障碍,一路绊绊磕磕地坚持了下来。

读书是一件自得其乐的事情,其中乐趣,只有自己知道。我一直认为读书就像吃肉,未必身上立即就能长肉,但它能让你却觉得身上有了力量。

基于自己资质愚钝,我的阅读方法是:抄一遍原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读诗文、读注解、读赏析,探寻其深意。我读得很艰难,很缓慢,我给自己的任务是:每天只读一篇。慢虽慢矣,可我坚信:缓慢得来的东西,不会轻易丢失。

今天,抽空把零七碎八的笔记整理一下,把这些很初浅的收获记录下来,以备今后回头看。

一、用字技巧

《诗经》里用字很讲究,却更重要的是很朴实。

1.大量使用叠音字:“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大雅·抑》)。《风雨》中,更是大段使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廖?”除此之外,《诗经》中形容词、副词以“有+”也表示该词的重叠:比如,“有实”《节南山》,就是指实实,意思是广大的样子。“有恪”即“恪恪”《商颂·那》。当然,“有”这个词也可以作句首语气词,无义。如:《杕杜》一诗中,“有杕之杜”,就是这样的用法。我们发现在现在港台口语中,也有这样的用法,不过常常处于句中。如:你有去过那里吗?或者,你有见过他吗?我们猜测,当是沿用了这种用法。

2.很多成语,源自《诗经》。如:“小心翼翼”《烝民》、“兢兢业业”《云汉》。还有些词语,是后来略加修改成为现今的通用词,如:“邂逅”一词,即出自“邂逅相遇”《野有蔓草》;“翱翔”一词出自“将翱将翔”《有女同车》等等。“衣冠楚楚”出自于《诗经·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原指衣服整洁干净。现在多被用成成贬义词了,有点揶揄人的味道。比如,我们经常说:“别看他整天一副衣冠楚楚的样子,其实不太干什么正事儿。”

最有意思的是,现在很通用的“蟊贼”一词,《诗经》里也早有出现。

“蟊”,指食苗根的害虫,“贼”:为吃苗节的害虫。当时泛指农作物的病虫害,现在指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

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状如双角。所以,总角常用来指童年。后来的词语“总角之交”,就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友谊,也就是我们说的发小。

《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之句,其实是成语“螟蛉之子”的由来。蜾蠃是一种黑色细腰土蜂,常捕捉螟蛉入巢,以养育其幼虫,古人误以为是代螟蛉哺养幼虫,故称养子为“螟蛉之子”或“螟蛉义子”。

3.古人对于农业的分类很精细。如:粺,精米。穈,赤苗,红米。芑,白苗,白米。秬,黑黍。秠,黍的一种。“重穋”,两种谷物,先种后熟曰“重”,后种先熟曰“穋”。稙穉,两种谷物,早种者曰“稙”,晚种者曰“穉”。

同时,我们在古诗中常见的“南亩”一词,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东西向的耕地叫“东亩”,南北向的耕地叫“南亩”。

4.古人作战,马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对于马也有很精细的区分:牡,公马。鸨,有黑白杂色的马。骓,苍白杂色的马。骍,赤黄色的马。驒,青色而有鳞状斑纹的马。桺,赤身黑鬣的马。雒,黑身白鬣的马。骃,浅黑间杂白色的马。騢,赤白杂色的马。马覃,黑身黄脊的马。駽,青黑色的马。骆,白毛的马。骐,有青黑色如棋盘格子纹的马。馵,左后蹄为白色,或四蹄皆白色的马。骝,赤身黑鬣的马。䯄,黄色,黑嘴的马。鐵,毛色似铁的好马。骊,黑马。

5.古人采摘多用筐,关于筐的种类也有细致分类:“顷筐”,指斜口筐,后高前倾《卷耳》。“筐”,指方筐。“筥”,指圆筐《耒耜》。这些东西,成了《诗经》中大量“思妇诗”、“思归诗”的道具。

6.古人在烧烤方面,也是很有研究的。炮:将带毛的动物裹上泥放在火上烧。燔:将肉放在火里烧炙。炙:将肉类在火上熏烤使熟。烈:将肉贯穿起来架在火上烤。煨:用文火烧熟或加热。焖:盖紧锅盖,用微火把饭菜煮熟。想象得到,我们现在很多烹饪的方式,兴许就是从这里得来的灵感。

7. 《七月》是《诗经》里较长的诗作代表之一,基本按照时序来写。读它,首先要弄懂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读《诗经》,就要进入《诗经》当时的环境,才能读准确,也才能读出真的味道。

二、修辞技巧

“重章叠句,回环复沓。”是《诗经》最惯常使用的艺术手法。如《兔爰》一诗,几乎全章都是如此(此举前两段):“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讹!有兔爰爰,雉离于罦。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下武》则完美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排比手法的运用,在《汉广》里体现的最充分。三章都用了“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不可”八句排比句结束,气势层层推进。末尾又巧妙的用了平声发音的“思”字,给这一组气势磅磅礴的排比句留了一个减速的出口。有句话说的很好:“不加克制的感情只会毁灭自我。”这话用在写作手法上,也极有道理。

三、写作技巧

1.关于《诗经》的写作技巧,重点要说一下《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这是一篇妻子思念远出征战的丈夫的情歌。诗的开篇是一幅动感的画卷:“一个女子挎着浅竹筐(即,顷筐,前低后高),一棵一棵地采摘卷耳菜。可她採了大半天,浅竹筐也没有满,有很多卷耳菜都掉在了地上。原来,她的心思没有在卷耳菜上,而是一直在她远征的丈夫身上。然后呢,她就痴痴地望着丈夫离开家的时候的那条大路,把竹筐放在脚下,顺路张望,仿佛看到了丈夫归来的身影。清醒过来,才发现那是自己的幻觉,不由嗟叹连连,眼里浸满泪水。

至此,四句诗已经将女主人公的思念写尽,该怎么办呢?作者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或者导演,将镜头拉到了远方行军打仗的丈夫身上。——“妻子思念丈夫,丈夫也一定在思念着妻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机巧的写法,让两地情丝隔空对接。

丈夫久日行军,连马匹也累倒生病,艰辛劳顿中的丈夫,自然会遥遥思念家中的妻子,借酒消愁,愁已沉淀,无法可解。

写作跟走路一样,前方不能直行那就试着侧拐绕行。或者,就像打隧道一样,这边遇阻打不通,可以从对面开凿,相向对接。

“爱情”和“思念”以及“苦难”,是文学作品里永远的话题,但又很难写真写好,《卷耳》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提示。

2. 以好衬恶,可以显出恶之不好;而以一恶比另一恶,则可以更显其恶之恶。这个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相鼠已经是非常可恶的东西了,有那些比相鼠更可恶的人,“为什么还不去死?”“不死还等什么?”“为什么还不赶快去死?”《相鼠》是《诗经》怨刺诗中,骂人骂得最痛快淋漓最尖刻入里的。现在读来,相当解气。

四、社会意义

在社会意义的诗作里,《鸨羽》是很能反应社会现实的一首。“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鸨羽”是一种起兴,引出了下文的反常社会现实:农民不种地耕作,却长期在外服役,上头的差事一拨接一拨,不知何时是个尽头。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过去的十多年来,耕地种粮已经让农民无法养家糊口,于是出现了大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逐渐地,土地已经不再耕种粮食,除栽种花草树木水果蔬菜外,一些土地到了闲置也比耕种划算的地步。近三两年,尤其是去年,“拆迁”成了最热的词汇,伴之而来的是一个怪异的名词“失地农民”,没有土地的农民,跟没有课堂的老师,没有医院的医生,不是一样滑稽么?

恰好,这几天我无意中看到了《天地粮人》这部电视剧,那里面厅长高远的有一句话很实在:现在农村普遍不存粮的现象,一旦发生粮荒,后果不堪设想。“家中无粮,心底发慌。”这是中国历史上几代人铭刻在心底的记忆。

“失地农民”,究竟会是一个进步的开始,还是一个悲剧的启幕,只能让历史来评鉴。

五、父母亲情

“孝”是《诗经》里很重要的一个话题。《诗经》中关于父母亲情的诗作也不少,最有代表性的,当首推《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这首诗把比兴手法发挥到了极致。寒泉自浚邑流出,它清凉的泉水反过来可以滋润浚邑;儿子七个,让母亲辛勤操劳,却不能替母亲分忧解难。好看的黄鸟传来好听的叫声;母亲有七个儿子,却没有一个能够安慰她的心。寒泉、黄鸟这些不通情理的,尚且能有所回报,我们做儿子的竟不能为母亲做点什么,真是连寒泉和黄鸟都比不上。

《蓼莪》也是其中一首。

《蓼莪》是一首劝勉我们要在短暂的人生中奉养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为天有不测风云,决不能有任何的犹豫和迟疑,否则将抱憾终身。

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这样评价:“此诗为千古孝思绝作,尽人能识。”

六、生活气息

文学即是生活,生活即是文学。《诗经》中生活气息浓郁的诗,《女曰鸡鸣》很有代表性。

这是一首很有生活情趣的诗:“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这句话很有意思:妻子清晨催促丈夫起床准备干活,说“鸡鸣了,该起床了。”而丈夫却想撒点小懒,不大情愿起床,说“天还没亮”;他怕妻子再催促,辩解道“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言外之意就是那不是天亮,是星星很明亮,天色尚早,让我再多睡一会儿吧。——一个活脱脱的小无赖丈夫形象生在我们眼前。

后面呢?等丈夫真的收拾弓箭准备出发的时候,妻子又心生愧意,责怪自己早上把丈夫叫的太早,心疼中又很不舍。于是说“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等到傍晚丈夫归来,“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男的鼓瑟,女的弹琴,比起男耕女织更多了一份浪漫。

向往美好的生活,从古代到现在,是普通百姓的最善良的愿望。

七、重情重义

古人在友谊方面,尤其是对廉洁的官员,是很诚挚真切的。《九罭》是其中之一。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提供了一个古老的传统:留帽,即下层官员或者平民百姓把高级官员的礼服留下来,表达对客人的诚恳挽留。这种风气,后来演变成了“留靴”,把离任官员的靴子留下,表示实在不愿让他离去。《诗经》中,也有留朋友的马匹的,这都显示了古人重礼节重友谊的美好情感。

《甘棠》是一首怀念召公的颂扬诗。

周朝建立,召公向武王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措施,武王严检自己的一言一行,躬身为政,专心治国,周王朝经济迅速发展。“召公甘棠树下听讼”的故事,流传千古。

召伯南巡,所到之处不占民房,只在甘棠树下停车驻马、听讼决狱、搭棚过夜。他死后,人们为了怀念他,舍不得砍伐他停歇过的甘棠树,留下了这首朴素的心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通税,休憩)。”

《甘棠》不仅仅是人们出乎对召公本人的敬仰,更包含着人们对统治者的喻示和劝诱,以及期盼统治者能像召公一样体贴民心体察民情的心情。这对于我们目前薄情的社会风气,不啻为一份谴责和呵斥。

八、思妇怨妇

“怨妇诗”是《诗经》没有回避的话题,它真实的反映了这种现象。如《何人斯》等等的怨妇诗,占了《诗经》很大一部分,艺术性很高,也很细腻很含蓄又很透彻。

“柔情女子薄义郎”,陈世美的形象《诗经》里也早已有之。《何人斯》是典型代表。

随着岁月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不再鲜丽,薄情寡义的丈夫便不再珍惜,粗暴取代了昔日的温柔,冷漠代替了过去的热恋。甚至,丈夫进了家门,却只想去河梁捞鱼虾。从房前过,都很少停下来看望在家忙碌的妻子。丈夫的“不入我门”“不入唁我”的举动,让她在追忆往昔“二人从行”时的亲密时,更加悲愤。于是发出了“为鬼为蜮”的诅咒。

深情密意的思妇诗,也是很大一部分。

《采绿》是一首思妇诗,但它跳出了一般的藩篱。丈夫外出逾期不归,妻子“终朝采绿,不盈一匊。”显然心不在焉。她神情不安,精神恍惚,也无心梳妆打扮。等想到丈夫就要归来时,才开始沐浴梳妆,但归期已过,丈夫却没有归来。

诗的后半部分,是妻子美好的畅想,让诗的味道哗然一新。妻子设想丈夫归来,一家团聚。丈夫捕鱼打猎,自己跟随在丈夫身边,丈夫打猎,她就替他装弓箭;丈夫捕鱼,她就整理钓线。妻子的想象很美好很甜蜜:丈夫捕了很多鱼,打了好多猎物,他们的日子和和美美。

“思而不怨”,是这首诗最大的亮点。生活其实就是这样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给自己找快乐的由头。

《君子于役》虽然也是一首思妇诗,但“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却是一幅恬淡的乡村生活图,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后代古诗文的“日暮情结”。如:“日暮飞鸟还”“日暮苍山远”“日暮乡关何处是”等等,都是由这里得到的启示。

《君子于役》对于唐宋诗词有很大的贡献。

《采葛》表达的思念,可以是爱人之间,也可以是友朋之间。“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就是从这里来的,成了表达思念的妙句。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三秋”其实是长于三个月短于三年,大致等同于三个季节,相当于九个月。后来,人们通常把一秋作为一年,后来也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

九、小人女人

“小人”是人类中特殊的一类,未必个儿小,是心胸狭小心地恶毒。他们往往长着如抹了蜜的嘴,却怀了一颗饱蘸毒汁的蛇蝎心肠。

“小人”误国是《诗经》里篇幅量很大的话题。《青蝇》是一首谴责馋人害人祸国,劝告君子“无信谗言”的诗。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莹莹青蝇,止于棘。馋人罔极,交乱四国。营营青蝇,止于榛。馋人罔极,构我二人。”

把小人比作苍蝇,形象生动,十分贴切,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了馋人令人厌恶作呕的特点。关于批“小人”的诗作,《诗经》里还有好几篇,都很鞭辟入里。

可见,“小人”这类东西,是在古时候都有的。就像自然界,有香草,自然也会有毒草。所以嘛,对于“小人”这类东西——我从来不把“小人”当人看,当驴马一样的畜生看,就像走路遇到毒草或者毒蛇,前者不沾染就不会中毒;或者须得动用锐利的捕蛇神器,一击而灭之。

关于“淫女”误国的史事,不胜枚举:姜嫄、褒姒、妲己……对于女子祸国殃民的批判,《瞻卬》是最有代表性的。其中的“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应该是最犀利的点化和深刻的剖析了。

十、劝谏兴国

《抑》是一首很好的劝诫诗,引进“靡哲不愚”的谚语,说明人都有犯糊涂出错误的时候,“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很有警醒的意味:人要“敏于事而慎于言”,要行有规言有度,即便是贵为君主也不能免,更何况常人呢?

十一、日当三省

《无将大车》是一首对我们个人很有借鉴的诗作。全诗以推大车来作比,“大车”指的是地位尊崇的人坐的车。作者在后半段由推车之艰难,引发了“无思百忧”的感叹:人生在世,不要像推大车一样,心里不要老装着世上的种种烦恼和所谓的不公。这些烦恼,我们可能无能为力去解决,装在心里,就像推动沉重的大车,既弄脏了衣服,也加重了心理负担,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总之一句话,人,不要做力不能及的事情,否则就是自取烦恼。其实,“将大车”就是推举小人的意思,在一个混乱的时代,智者就应该不要趟这样的浑水,努力做到洁身独立。

十二、千里送别

送别诗是古诗不可剥落的话题。《燕燕》一诗被清王士禛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后来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表达了妹妹要出嫁远行,哥哥远送,兄妹之间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十三、爱情亲情

爱情是人类历史最美好的话题,《诗经》里有很多这样的诗作,人们广为熟知的《关雎》《蒹葭》等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里以《狡童》作例,可以看到另外一面。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唯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唯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中男女情侣似乎闹了别扭,彼此生气冷战,而男子的每一个冷漠表情都让女子痛苦不已,寝食难安。男子不跟她说话,她就吃饭没有滋味;男子不跟她吃饭,她就不能安然入睡。爱情里这样的折磨,很常见有很有别样的意趣。

表达夫妻情感的词语,莫过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它出自于《击鼓》这首战争诗,是人们在流离失散的环境里对家人的一种美好想象中的承诺,唯其如此,才更显恳切感人。

读懂这么词句背后的故事,我们倍感伤痛。

“诗三百”,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座山峰,读一遍显然只能管窥其中的一个小斑点。必须承认,这是一项艰难的工程,惟其艰难,才有意思;惟其艰难,才有价值。

把这些初读的感受零零碎碎的记录下来,为了今后再读提供点方便。

(作者简介:陈启, 教师,乒乓球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写作,文风力求散淡,干净。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酸汤挂面》、《一件棉袄》、《吃搅团》、《吃麦饭》等发表于《教师报》。诗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发表于文学陕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