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彩 | 中共领导下的黄梅抗日烽火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企图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黄梅作为“武汉保卫战”的最前沿阵地,受到日寇重创,国民经济几近崩溃,民生凋敝,哀鸿遍野。为救亡图存,在千疮百孔的土地上,黄梅人民不屈不挠,高高举起抗日大旗,在全县山区和湖区到处摆开杀敌战场,尤其是活跃在黄梅大地上的新四军五师四十二团和新四军江北游击八大队,给日寇以沉重打击,使敌闻风丧胆。黄梅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战前夕,黄梅的中共组织和革命根据地受到重大损失,只有少数基层组织和为数不多的革命骨干在隐蔽的状态下坚持斗争。1937年8月,石碧清、吴光治等革命青年为了开展黄梅县的抗日救亡工作,分别在县民众教育馆、县中心小学以馆员、教员身份作掩护开展活动,他们同梅电奎一起发动群众,以一些爱国青年学生为主,成立抗日救亡的群众团体一一黄梅民众抗敌后援委员会,公推梅电奎为主任,以县民众教育馆为活动阵地,开展抗日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
11月,土地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桂林栖,按照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董必武的指示回黄梅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在本地坚持革命斗争的党员邹一清等人一起,开展了恢复党组织的工作。
桂林栖回黄梅后,他以国民党通讯社工作人员的公开身份参加县抗敌后援委员会的工作,担任组织委员,以这个群众组织为活动中心,广泛联络土地革命时期的老关系、老同志,了解各阶层人士的思想动态,大力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政策。针对不同情况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1938年1月桂林栖又去武汉向董必武汇报黄梅工作情况,董必武对他在黄梅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建立了一支抗日骨干力量予以大力支持和鼓励。他们商谈了黄梅下段工作计划。分两步:第一步,在黄梅沦陷之前,通过县抗敌后援委员会的组织,继续开展抗日宣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建立抗日武装作准备;第二步,在黄梅沦陷后,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斗。董必武帮助他解决了党的组织关系,亲自将他介绍给当时的黄冈中心县委主要领导人方毅,交代了他的组织关系。
2月,桂林栖带着党的组织关系和任务,第二次从武汉返回黄梅,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党员骨干,先后担任过黄梅东区区委书记,黄梅赤卫队总指挥和中心县委暴动指挥官邹一清的大力协助下,很快与全县各地的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使黄梅一些区乡的党委、党支部纷纷恢复开展活动。
此后不久,桂林栖在县抗敌后援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以组织委员身份提议组织青年学生参加抗日宣传,在后援会领导下成立青年抗日组织。经过讨论命名为“黄梅县青年战时服务团”,委派王占松为团长,蒋永孚为副团长,团址设在县城东街的“天后宫”,服务团成立之后大量收青年学生入团,县中学学生杨鼎、蔡琼等人带头参加,陆续有二三十人加入。服务团组织全体成员学习抗战文献,编印宣传材料和文艺节目,他们利用寒假期间深入农村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5月初,桂林栖按照董必武和湖北省委民运部长方毅的指示,在考田镇吴之江家召开了黄梅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次全县党建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共产党员桂林栖、邹一清、蒋永孚、桂挹清、石莹等人。桂林栖传达了上级党的指示,讨论通过了全县党建工作计划。同时批准了几个新党员。临时县委成立不久,以各地土地革命时期的党员骨干为核心,先后恢复了3个区委和一批基层支部。
7月,日本侵略军由长江南北分两路向武汉方向进攻,从此中国军民揭开了保卫大武汉的战争序幕。7月中旬,在黄梅、广济两县地域进行了“黄广会战”。日军华中派遣军第十一军由安庆溯江西上。
7月19日,日军长冈村宁次发布攻占黄梅和九江的命令,23日凌晨1时,日海军军舰28艘炮击南岸九江和北岸黄梅小池口,相继以70架飞机轮番轰炸,掩护海军陆战队从南北两岸登陆。国民党军第六十八军刘汝明部4次击退登陆日军,自己伤亡惨重,守军奋战两昼夜,力量悬殊抵挡不住,26日小池口失陷。接着安庆方面日军从陆地疯狂西进。8月2日分三路进攻黄梅县。南路日军约3000人沿京川公路西进;北路日军约2000人从宿松县狮子头经停前童寨向黄梅县城进攻;中路日军约2000人从宿松县经独山卓壁镇向黄梅县城进犯。途中还留下200多人在张万城村设立东北前卫据点。
当时国民党驻守在鄂东和皖西的杂牌(川军)约有几万人,在黄广会战中被日军打垮了几个师,伤亡惨重,抵挡不住武器精良的日军侵略,节节败退,不多时全线崩溃。侵华日军所到之处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地上杀人放火,奸污妇女,抢劫财物,天上飞机狂轰滥炸,侵略行径惨无人道。
8月,黄梅县城及大部分平原地区沦陷了。中共黄梅临时县委机关迁到苦竹乡小溪山大古岭,依靠大别山麓峰峦起伏的群山有利地形,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游击抗日战斗。
国共两党会同全县各界知名爱国人士联合召开会议,决定将黄梅县抗敌后援委员会改建为“黄梅县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桂林栖等共产党员担任领导工作。从延安抗大学习归来的吴之汉任动委会指导员,桂林栖任组织委员,桂逸仙任财务委员。在动委会领导下,各区、乡都成立了动委分会,各分会带领成立了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商抗会等群众组织,掀起了新的抗日救亡高潮。当时的口号是“各党各派,各军各界,统一战线,抗战到底”。
全县一批爱国青年也纷纷来到大古岭投入抗日战斗。10月,县委决定以原来的青年战时服务团为基础,组建黄梅少年抗日先锋队,以共产党员邹一清担任队长,蒋永孚任副队长,以党团员为骨干,组成了100余人的抗日武装工作队伍(简称武工队)。队伍成立不久就打了一场火烧二套口日军飞机场的首次漂亮胜仗,使日军损失惨重,毁掉了这个机场,抗日武装首战告捷,大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灭了回寇的威风。
同年12月,这个抗日先锋队发展壮大了,组建成抗日总队第四中队,大部分战士都是共产党员,战斗力很强。
1939年1月,在临时县委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共黄梅县委,县委书记桂林栖,组织委员邹一清。在县委领导下全县党组织迅猛发展,各大区都成立了分区委和中心支部。全县共建立了4个区委,35个基层支部,党员发展到近1000人。
4月,在黄梅土桥街成立了中共鄂皖边地委,书记李丰平,组织部长桂林栖,军事部长邹一清。管辖黄梅、广济、蕲春和皖西的宿松、太湖、望江等县党的工作,进一步开展鄂皖边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
从此以后黄梅的抗日烽火在大别山南麓的鄂皖群山和平原及湖区燃燃不断,虽经过无数艰难困苦,但在共产党领导下党组织由弱变强,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几次著名的抗日战斗胜利,直至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1941年8月打了一场奇袭白湖渡的胜仗,击毙了25名日军,俘虏了伪军一个班,缴获了机枪、步枪、子弹等武器,拔除了敌人的咽喉通道卡子。1941年10月,又在苦竹油铺鄢家畈打了日军一个伏击胜仗,歼敌48人,俘虏1人,缴获不少机枪、步枪、子弹和小钢炮等武器,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但我方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四十二团团长熊桐柏在这次战斗中身中7枪,壮烈牺牲。
【作者简介】何国彩,山野村夫,停前镇三渠村人;爱好旅游、拍照、唱歌、种养花草,偶尔写篇把文章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