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官窑瓷器,故宫也就这么几只?

宣统时期,景德镇最后一批官窑瓷在御窑厂内烧造完毕,从而结束了中国帝制下的官窑烧造制度 宣统朝烧造了多少次官窑瓷,数量有多少,目前未经正式统计,仅据清档记载,宣统二年为东陵、西陵烧造过一批祭器,多为白瓷。

从传世实物看,本朝烧造量可能较有限,品种也不多,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式颜色釉器等。

从传世作品看,宣统官窑瓷烧造质量均较高,尽管品种、样式、釉彩皆仿效前朝,与光绪器基本相似,但同类作品的制作比光绪器精细。在气息奄奄的清朝末年,出现这样的情况,确乎是一种回光返照。

宣统民窑器在传世品中出现较少,这并不定是烧造得少,本朝烧造虽仅三年,但距今时间近,损毁程度不致太高,因而必定有许多器物存世,由于许多瓷器不落款,所以在鉴定中可能被划归光绪或民国。

但以传世的有纪年的宣统民窑瓷作标本,可找到一些相同的作品宣统器品种并不多,所见仅青花、粉彩、五彩、三彩、斗彩、红彩、青花紫彩、珊瑚红釉、黄釉、蓝釉、绿釉紫彩、芸豆红釉、白釉、窑变釉、茶叶末、仿官釉、仿哥釉等常见传统品种,其间还包括停烧已久的珐琅彩等。

本朝瓷器无特别的创新,但彩瓷新品种浅绛粉彩在光绪朝流行后,本朝也继续发展。

黄地绿彩花鸟纹碗

清宣统

高6.5cm,口径12.4cm,足径5.3cm

碗直口微敞,深腹,上腹较直,圈足。内外均施黄釉,里光素。外壁黄釉地上以绿彩绘两株桃树和四只飞鸟,近口沿处饰绿色环线一周,足墙浅刻双环线一周,所有绿彩图案下的胎上均有与花纹相同的刻划轮廓线。外底墨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书款。

黄地绿彩是低温色釉釉上彩品种之一,以黄色釉为地,用绿色在锥刻好的暗纹上施以彩绘。这种装饰方法在盘、碗上较为常见。

青花矾红彩云蝠直颈瓶

清宣统

高33.5cm,口径7.8cm,足径15cm

清宫旧藏

瓶小口,直颈,圆腹,圈足。外壁以青花矾红彩装饰。以青料描绘祥云,以矾红彩描绘蝙蝠。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

红彩蝙蝠是清代瓷器上常见的吉祥纹饰之一,因“红蝠”谐音“洪福”,故寓意吉祥。而红蝠与祥云相配,则象征洪福齐天。

冬青釉凸花八卦纹琮式瓶

清宣统

高27.7cm,口径9cm,足径10.7cm

清宫旧藏

瓶仿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造型,小口,方腹,圈足。通体施冬青釉,外壁四面均凸雕八卦纹。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

此琮式瓶造型古朴典雅,应属宣统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造的陈设用瓷。

黄釉暗云龙盘

清宣统

高4cm,口径18.7cm,足径11.4cm

清宫旧藏

盘敞口,弧壁,圈足。足内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盘内外壁均满施黄釉,盘心及外壁暗刻云龙纹。

黄釉云龙纹作为宫廷用瓷的传统装饰纹样,历朝历代均在使用,且式样繁多。按清宫条例规定,里外黄釉碗的使用是有严格规定的,只有皇帝及皇太后才可使用。此盘应为清末宣统皇帝溥仪的御用瓷器。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清宣统

通高50.5cm,口径22cm,足径20.7cm

罐直口,短颈,鼓腹,腹下渐敛,近足处微外撇,圈足。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青花装饰。盖面绘缠枝莲纹。颈部绘折枝桃间“寿”字,一长方形留白框内自右向左署青花楷体“坤宁宫祭器”五字。腹部绘缠枝莲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罐上所署“坤宁宫祭器”铭文已明确说明了它的用途,即这是一件宣统年间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坤宁宫萨满祭祀所烧造的祭器。

醴陵釉下五彩花鸟纹瓶

清宣统三年(1911年)

高30.3cm,口径6.3cm,足径6.3cm

瓶撇口,细长颈,长圆腹,圈足。瓶内外通施白釉。胎体轻薄。以釉下五彩绘花鸟纹,色彩淡雅。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三年湖南瓷业公司”款,外围绿彩双圈。

湖南瓷业公司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熊希龄(1870—1937年)在湖南创立。在我国近代制瓷史上,清末民初的醴陵窑釉下五彩瓷在制作技术和装饰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堪称陶瓷艺苑中的一支奇葩。

青花双“喜”字桃蝠大碗

清宣统

高9cm,口径21.1cm,足径8.5cm

清宫旧藏

口微外撇,弧壁,圈足,足内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碗外壁以青花为饰,满绘缠枝莲纹,间以蝙蝠与桃实纹样,并对称书四组双喜(“囍”)字。

以“双喜”字作为瓷器的装饰纹样,在民窑中出现较早。在官窑瓷器中清早期偶有发现,清中期以后大量出现于官民窑瓷器上。同治大婚时,以此为题材的瓷器就烧制了六千余件。此碗据清宫档案记载烧成于宣统元年(1909年)。

粉彩描金云蝠纹赏瓶

清宣统

高40cm,口径10.2cm,足径12.7cm

清宫旧藏

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瓶外壁通体以粉彩描金装饰。腹部主题纹饰云蝠纹,肩部两道金彩弦纹之间以粉彩描绘宝相花间以金彩篆体团“寿”字。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
此瓶式一般用于皇帝赏赐,故曰“赏瓶”,系清雍正时期的创新器型,一直延续烧造至清末宣统朝。雍正至咸丰朝多以青花缠枝莲纹作主题纹饰,因“青莲”与“清廉” 谐音,故皇帝赐给臣下,是希望其能“为政清廉”。同治以后又新添了粉彩、粉彩描金及单色釉等品种。

黄釉盖罐

清宣统

高28.5cm,口径9.5cm,足径11.3cm

清宫旧藏

罐直口,束颈,圆腹,腹下渐敛,近足处外撇,圈足。罐外壁及圈足内均施黄釉。颈部以青料自右向左书写“坤宁宫祭器”楷体五字铭。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罐附伞形盖,盖顶置圆珠形纽。

此罐属于宫廷祭祀用器。在清宫旧藏品中,有大量专为祭祀而烧造的陶瓷器皿。清代宫廷经常举行祭礼的地方有两处,一处为皇城东南的堂子,另一处就是此器所标明的内廷坤宁宫。据档案记载,此器应为皇帝大婚后的祈福用具。

撰稿人:赵聪月

青花松竹梅纹碗

清宣统

高7cm,口径13cm,足径5cm

碗口微撇,弧腹,圈足。白釉,青花发色浓艳,碗口沿内外及足墙均饰青花双环线。碗心绘团云纹,外壁满绘松竹梅纹。外底署青花“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松、竹、梅分别象征常青不老、君子之道和冰肌玉骨,这三种植物不畏严冬,故名“岁寒三友”,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

粉彩花卉纹碟

清宣统

高1.9cm,口径7.5cm,足径3.7cm

碟撇口,折腹,圈足。内外边缘均饰蓝色宽带一周。碟心绘粉色桃花一枝,旁有一丛青草。外底署青花“大清宣统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此碟蓝色的口沿配以粉嫩柔美的桃花,新颖别致。

东青釉杏圆瓶

清宣统

高30cm,口边长11.5cm,足边长13.2cm

瓶通体四方形,直口,口至颈部委角,鼓腹,四方圈足。内外通体及圈足内均施东青釉,颈部两侧对称置贯耳,腹部前后两面均有杏核状凸起。外底署青花楷书体“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

杏圆瓶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传统品种,自清雍正以来几乎历朝都有烧造,宣统时期的杏圆瓶现有窑变釉、仿官釉、东青釉等品种,均制作规整,反映了清代封建统治者奢靡生活用瓷的尾声。

红彩双“喜”字碗

清宣统

高9.3cm,口径21cm,足径8.8cm

清宫旧藏

碗敞口,弧壁,圈足,足内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款。内光素无纹,外壁腹部红彩满书“囍”字,外口沿处蓝料彩绘如意云头纹一周。
查1925年刊发的清室善后委员会《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此碗置于西六宫中的体和殿内。溥仪自宣统三年(1911年)退位后,民国临时政府给予清廷一系列优待政策,使得溥仪能够在宫禁内继续生活,而体和殿也是其曾经居住的宫殿之一,此碗应为溥仪曾经使用的生活用品。

矾红彩描金云龙纹高足盘

清宣统

高6cm,口径22.5cm,足径14.2cm

清宫旧藏

盘敞口,折沿,弧腹,高圈足。外底署青花楷体“吉祥如意”四字楷书款。通体以矾红彩描金装饰,盘内底、折沿内外均绘云龙戏珠纹,高足外壁绘海水江崖纹。

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遗留的宣统朝瓷器中,有一套矾红彩描金云龙纹西餐具,共计134件,此为其中的一件。器型有高足盘、大小配套的椭圆形盘、把盂、带托匜、大小圆盘、盖缸、叶形盘等。装饰图案均为中国传统的云龙纹,但有些器物的造型却具有欧洲特色,反映了当时西方生活方式对中国的影响。

宣统款仿钧窑变釉杏圆瓶

清宣统

高30cm,口横10.5cm,口纵9cm

足横12cm,足纵9cm

瓶直口,溜肩,鼓腹,长方圈足。颈两侧对称置贯耳,口下至肩转折处四边呈委角状。通体施窑变釉。足内无釉露白胎。外底署阴刻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

白地描金红云龙盘

清宣统,高3cm,口径24cm,足径14cm

清宫旧藏

盘直口,板沿,直腹,圈足。足内青花书“吉祥如意”四字楷款。通体以红彩描金为饰,盘心、板沿处均绘云龙赶珠纹。盘外壁则光素无纹饰。

此盘为宫中所藏西餐具品种之一。自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十八日开始溥仪在宫中读书,民国八年(1919年)请来英国人庄士敦到毓庆宫教授其英文。在庄士敦影响下,溥仪开始追求欧化生活,宫中由此开始也使用西餐具。

东青釉八卦纹琮式瓶

清宣统,高27.6cm

口径9.3cm,足径10.6cm

瓶仿玉琮造型,小口,方腹,圈足。通体施东青釉。外壁四面各凸起八卦纹。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瓶从造型和色泽皆仿周代玉琮,古朴而雅致。

粉彩夔凤纹碗

清宣统,高9cm

口径21cm,足径8.7cm

碗撇口,弧腹,圈足。碗内白釉光素,外口沿和近底处各饰金线一周,腹部以粉彩绘夔凤穿花纹。外底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碗器形周正,线条柔和,用紫、红、蓝、粉、黄、绿设色,色彩艳丽,画工精细,构图饱满而不失清爽,是一件上佳的粉彩瓷器。

粉彩绘夔凤穿花纹是清乾隆时期以来官窑瓷器习见的装饰纹样。

(0)

相关推荐

  • 末代余晖,清瓷最后一次高峰——宣统瓷

    宣统时期,景德镇最后一批官窑瓷在御窑厂内烧造完毕,从而结束了中国帝制下的官窑烧造制度. 清宣统历史虽仅有三年,却仍在烧制官窑瓷器.据<清档>载记载,宣统二年,为东西陵烧造供器豆.爵.罐.盘 ...

  • 宣统官窑瓷器 , 故宫也就这么几只?

    从传世作品看,宣统官窑瓷烧造质量均较高,尽管品种.样式.釉彩皆仿效前朝,与光绪器基本相似,但同类作品的制作比光绪器精细.在气息奄奄的清朝末年,出现这样的情况,确乎是一种回光返照. 宣统民窑器在传世品中 ...

  • 宣统官窑瓷器:故宫也就这么几只精品

    ▲ 資訊.品鑒. 交流. 古玩艺术雜誌 [黄地绿彩花鸟纹碗] 黄地绿彩花鸟纹碗,清宣统,高6.5cm,口径12.4cm,足径5.3cm. 碗直口微敞,深腹,上腹较直,圈足.内外均施黄釉,里光素.外壁黄 ...

  • 宣统官窑瓷器反而贵:故宫也就这么几只

    [黄地绿彩花鸟纹碗] 黄地绿彩花鸟纹碗,清宣统,高6.5cm,口径12.4cm,足径5.3cm. 碗直口微敞,深腹,上腹较直,圈足.内外均施黄釉,里光素.外壁黄釉地上以绿彩绘两株桃树和四只飞鸟,近口沿 ...

  • 极其稀少的宣统官窑瓷器

    宣统时期,景德镇最后一批官窑瓷在御窑厂内烧造完毕,从而结束了中国帝制下的官窑烧造制度 宣统朝烧造了多少次官窑瓷,数量有多少,目前未经正式统计,仅据清档记载,宣统二年为东陵.西陵烧造过一批祭器,多为白瓷 ...

  • 宣统官窑瓷器

    以楷书在陶瓷上题写年款从明朝(1368-1644年)起开始时有出现,一直延续至清朝(1644-1911年).物以稀为贵,本文将盘点那些存世极少而价格昂贵的带皇帝纪年款陶瓷. 中国陶瓷,自明以前,鲜有底 ...

  • 现在仿宣德官窑瓷器很多,多看看这些出土残器标本,辨伪眼力也许会有所提高

    宣德为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公元1426年至1435年,前后共十年.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的长子,汉族,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死于宣德十年(1435年),在位10年. 有了前面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 ...

  • 洪武、永乐、宣德官窑瓷器传世与出土对比

    在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是专门为皇帝生产御用瓷器的基地,紫禁城是这些御用瓷器的唯一合法使用地.御窑烧造的合格品被源源不断地送进紫禁城的同时,在严格挑选标准下的落选品和残次品均被集中销毁. 经考古发掘,御 ...

  • 故宫专家谈:宋代官窑瓷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生活中的创新关注2020-09-21 21:45在中国陶瓷一万多年延绵不断的发展史上,宋代堪称一个高峰期.当时因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社会各阶层对陶瓷器的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涨,全国各地瓷窑林立,名窑迭出 ...

  • 看北京故宫哥窑瓷器展,不知您能否搞清哥窑与官窑瓷器的区别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合称"五大名窑".故宫博物院是收藏传世"五大名窑"瓷器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且多数藏品属于原清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