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季节,湿热体质调理,忌跟风进补!
《黄帝内经·素问》中,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火化之变也。这是对于湿热体质的一个诠释。
外界是因,内在结果。通俗点来说,一个人的百病来自于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风寒,暑湿,燥火,在体内千变万化,再加上一个人的先天体质,逐渐演化,造成了一个“果”。
很多人问,湿热体质,在冬季时候该如何调理,注意些什么呢?万物有因,才能成果。我们想要调理什么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一个“因”字。
一、湿热体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湿热体质,包含两个关键:一个湿,一个热。人体内的“湿”从何而来?“热”又是如何形成?
所谓湿,在中医上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字面意思,由外界的因素造成的一种影响,导致人湿气增多,例如居住地区、居住环境的潮湿;内湿是一种内在的影响,例如身体内部的器官病变引起的。
中医上,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好则正常,脾若运化失灵,造成脾虚,则“水湿内停”,使湿从内而生。
外湿,内湿,两者独立又联系。内湿脾虚之人,也亦招惹湿邪侵入,从而加剧体内的湿气增加,症状加剧。
热,即谓:“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热是一种现象,比如在闷热潮湿并存的地区,湿与热容易同时混合进入人体,滞留不消而长留。
无论是湿邪还是热邪,根本在于脾、肝、肾!
脾虚则体内运化失灵,湿从内而生,加剧内湿;肝主渲泻,“肝气郁结”则面色黄暗,疮痍滋生;肾主水,肾主水液代谢,肾水失调则皮肤粗糙,肝肾也会影响人的新陈代谢,助长体内“水湿内停”,加重湿热体质的身体症状。
二、湿热体质,冬季如何正确调理?
湿热,初起为湿热邪气困阻肌表,营卫失和,周身困重酸楚,湿热闭阻清阳。即为《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因于湿,首如裹之谓。所以健脾祛湿很关键,调肝温肾为辅助。
湿热体质,想要调理,就要从这几个方面下手。随着季节性的变化,除去先天,后天的调理,顺势而为显得尤为重要!
1. 环境调整
湿热体质的湿,分为外湿和内湿。由此可见,外部的因素也显得至关重要。
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是我们要注意改变的部分。避免长时间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工作,如因情况无法全部改变,则应保证住宿环境、贴身衣物干燥,能改变的部分,尽量改变。
生活中,可以使用空调、烘干机等外界物品来调节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
2. 睡眠调整
无论是哪个体质都要保证任何阶段的睡眠充足,而温热体质的人也不例外。
一个人的睡眠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血运转,好的睡眠质量能够给身体第二天供给充分的补给运转,而熬夜就是提前消耗自身的气血,常年累积,就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温热体质的人,居住应保证拥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如果刚开始难以习惯,可以采用音乐调理,舒适安静的轻音乐,营造出氛围,以帮助自己的睡眠。
3.饮食调整
病从口入,一个人的体质都是由一日三餐中,日积月累中影响而改变的,反之,也可以从饮食做起,做到中医中防治未病的目的。
温热体质的人,要改变湿热内蕴的体质,平常饮食应以清凉泻火、化解湿气,忌辛辣油腻,温燥滋补为主。
冬季,顺势而为,有几个药膳大家可以食用。熬粥时可以加入:薏苡仁、莲子、山药、红小豆、绿豆等;煲汤时可以加入:冬瓜、黄瓜、丝瓜、茯苓、鸭肉、鲫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