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绩李广远不及卫青和霍去病,问题也很多,为啥文人多怀念他?
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后世诗人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而不怎么推崇卫霍呢?
提起西汉的名将,按知名度李广可以排到前三,在很多诗作中,更是对李广推崇备至,比如: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再比如: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还有: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的名气很大,但事实上,在战绩上,李广远不如卫青、霍去病,在历次对匈奴的战争中败多胜少,甚至连个侯爵都没有封上。
那么为何在后世诗词中,对李广的推崇,要高于卫青霍去病呢?
李广的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传奇事迹多
要想被人牢牢记住,那就要有特点、特长或者特殊的气质,对于与众不同的人,大脑的印象会更为深刻。
在史书中,对卫青、霍去病的战功描述更多,而对李广的传奇经历、武功骑射叙述更多,于是李广更容易被记住。
汉景帝年间,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李广在当地驻守,皇帝派了个宦官要跟李广学习军事。一次,这位宦官大人带着几十名骑兵出行,碰到了三个匈奴士兵。理论上讲,己方有几十人,而敌人只有三个,胜算很大,但结果却是汉军的骑兵几乎被杀光,这位宦官好不容易才逃回来。
李广得知消息,自然不能放任不管,在李广看来,能有如此战力的必定是匈奴的神射手,于是他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即刻出发去追杀这三人。遇敌后,李广张弓搭箭,亲自射杀两名敌人,活捉一人,询问后才得知,果然是匈奴神射手。
就在李广率军要撤退的时候,碰到了匈奴几千大军,这可就不是小打小闹了,一旦开战,汉军必死无疑,因为人数相差太过悬殊。
情况紧急,而李广并没有慌乱,双方已经看到彼此,之所以匈奴没有发动进攻,就是害怕这是汉军的诱敌之计。李广将计就计,正大光明地在匈奴不远处休息,让匈奴军兵不敢轻易进攻。
到了半夜,匈奴害怕有汉军偷袭,这才退了兵,李广也顺势率军退了回来,由此可见,李广并非有勇无谋。
公元前129年,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不料想寡不敌众,不仅战败还被匈奴生擒。这对李广来讲可谓奇耻大辱,匈奴单于鉴于李广的大名,下令要捉活的,于是李广得以活命。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李广被抓后的待遇不佳,他被一个兜子兜着,架在两匹马中间。
史料记载:
“行十馀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兒马,因推堕兒,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馀军,因引而入塞。”
倘若李广的自尊心真的那么强,或许他真的无法接受被俘的事实,但李广并没有坐以待毙。李广跟着部队走了十多里,他一直在装死,并偷偷睁开眼,寻找逃走的机会。
恰好,匈奴换班,旁边换了一位年轻的匈奴小伙,而且这小伙骑得马不错,久经战阵的李广当然能识别出良马劣马。于是李广抓住机会一跃而起,将匈奴小伙踢下马背,他夺下弓箭,调转马头,扭头就跑。
由于李广的逃得太快,匈奴军兵反应慢了一拍,匈奴出动几百人去抓李广,李广一面逃跑,一面拉弓射杀后方的敌军,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虽说李广战败被擒,丢了脸面,但李广这一手死里逃生的绝活,却让后人津津乐道,就连匈奴骑兵也对其佩服之至。
为官清廉,受到士兵爱戴
史书记载: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馀年,家无馀财,终不言家产事。”
李广身负绝技,而且也是将军之职,会不会骄傲自大呢?李广当然有自己的执念和尊严,但李广对属下那不是一般的好。
但凡李广得到了赏赐,绝对不会吃独食,每次都要分给属下军兵,而且李广并没有太多架子,常常和士兵吃住在一起,在军中威信甚高。
另一方面,李广为官比较清廉,除了朝廷的俸禄,李广并没有太多余财,也谈不上什么家产。李广带兵,如果环境恶劣,他会跟士兵们一同吃苦,绝对不搞特殊,就好比士兵没有水喝,那李广也不会去喝水,士兵没有饭吃,李广也不会吃饭。
有个这么好的领导,士兵们自然对其爱戴有加,即便李广多次战败,但在士兵们心中,李将军的凝聚力和威信一直没有减退。
卫青、霍去病也有些许不足
谈完了李广,我们再来聊聊卫青、霍去病,不可否认,卫青、霍去病是西汉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他们宣告着强汉的威名,是他们让匈奴人瑟瑟发抖。
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卫青、霍去病身上,也有些难以掩盖的污点。公元前119年,卫青奉命再次讨伐匈奴,而李广在多次请战之后,也随军出发。
是时,李广年事已高,大将军卫青并没有让李广担任前锋,而是让李广迂回前进,倒霉的是,李广在大漠中迷了路,等到和大军汇合,早已贻误战机。
李广的错误难以被原谅,但细细想来,或许跟卫青有着某种关系,为何李广会迷路,而且李广身边并没有向导?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卫青故意不给李广配备向导,并让其绕远路。
卫青为人较为沉稳,理论上讲他不会做这种害人的事,可李广自刎身亡,跟他卫青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广的三子名为李敢,得知父亲的死讯后,李敢就将仇恨记在了卫青身上,毕竟李广是在卫青帐内自杀的。一次,为了给父亲保持,李敢打伤了卫青,不知卫青处于何种目的,他将事情压了下来,并没有声张。
不过,这件事没有逃出霍去病的眼睛,为了给舅舅报仇,在一次皇家狩猎途中,霍去病射杀了李敢。鉴于霍去病的军功,汉武帝并没有声张此事,对外宣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在江湖中就不可能做到非黑即白,卫青、霍去病为西汉立下了不世之功,但他们身上也有被人诟病的地方。
李广性格就洒脱了很多,他不拘小节,慷慨大度,纵使他屡战屡败,可他一直也没有放弃过,纵使他封侯无望,也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人在做天在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概就是李广最真实的写照。
至于,那么多文人愿意给李广作诗,主要原因还是自尊心在作祟,是人为把李广捧上了神坛。
毕竟文人嘛,总有抑郁不得志的时候,刚好司马迁也写《史记》,还把《李将军列传》,《项羽本纪》写得那么好,大家也看得多。
而项羽也是很多文人喜欢作诗的对象之一,比如: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还有这一首广为流传李清照的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些文人不过是把自己的不得志,找一个前人来映射罢了,毕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他们通过拔高李广的功绩,来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来哀叹命运的不公,仅此而已。
况且,李广的人品又没啥问题,写诗抒发情感,也就很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