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典故系列 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悠远流长。在灿若星河的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名人趣事、名诗佳话被广为流传,成为后人争相引用的典故。
31·折腰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2·哀鸿
比喻悲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33·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代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朝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34·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苍狗。
35·献芹
也说“芹献”。《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36·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37·冰心(冰雪)
①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② 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宋代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作者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
38·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荞麦,一片荒凉了。李白《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这里就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表惋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荡然无存,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39·婵娟
原指姿态美好,多用来形容女子。因人们常以美女喻月,故也称月亮为婵娟。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就有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0·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41·雕虫
语出汉代扬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李贺的《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42·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43·风骚
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毛泽东《沁园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44·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宋代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说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巾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借指以诗传情。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45·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宋代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海右文苑旨在弘扬国学文化、推广优质文史内容,我们尊重原创,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