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没骨点染”法,开画梅一代新风 2024-05-10 18:49:51 以画白梅著称的著名画家陈大章先生,笔下梅花疏影横斜,玉骨冰肌,暗香浮动,幽绝旨远,深得海内外人士盛赞。他不仅多次在海内外举办展览,且其作品多次被国家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泰国、意大利、菲律宾等国总统或首相。 陈大章:(1930年9月-2015年3月)北京人,擅长美术设计。曾任职中国历史博物馆美术部美术总体设计。现任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会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会副会长、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中国文化部老艺术家书画社社长。大章先生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随叔父陈林斋习工笔人物,从小跟在叔叔陈林斋后面“涂鸦”。陈林斋,京城著名工笔画家,专事故宫(微博)古画复制。那张深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手绘复制品就是他历时三载的呕心之作。即便专家用放大镜观看也与真品难分轩轾,足见其绘画功底之深厚。正是由于叔叔的缘故,陈大章才有得天独厚的机会在故宫艺海里徜徉,观赏和临摹的古本名画海了去了,因而具有非常扎实的“童子功”。大章十几岁时家道已中落,因他在兄妹九人中居长,为了帮助父亲养家糊口,他十几岁即靠卖画为生,所以除卖画外,也摆烟摊、当报童。即便如此,陈大章并没有放弃对绘画的追求,一手拨算盘,一手握画笔。他处如此艰难之境,仍勤奋读书不辍,在校时荣获“天才生”奖学金,难怪老舍先生曾大发感慨,称他“是一个苦孩子”。1952年,陈大章在中央工艺美院参加“建国瓷”设计和绘画,原打算在挖掘考古、临摹墓室壁画和名画复制的道路上走下去,这时,有两位名人对他说:你还是去历史博物馆吧,在那里可以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于是次年,他经这两位名人举荐,调进中国历史博物馆美术部,负责展览设计、古画临摹和绘画创作,这一干就是几十年。举荐他的两位名人,一位叫沈从文,一位叫郑振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大章先后多次参加考古发掘,对古画和壁画进行了大量临摹、复制,他描绘的战国漆器纹样曾经轰动博物界;他临摹的六朝古墓壁画是当世仅存描摹版本;他复制的一批历史人物画像如汉武帝、武则天、努尔哈赤,包括宋徽宗的花鸟等,为中国历史留下重要见证。王冶秋先生赞誉大章先生是临摹古画的专家。大章先生自己说,如果没有扎实的“童子功”,还真难以胜任这些工作。大章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履痕至名山大川,也去过不少国家访问,愈加对中国传统绘画这一文化遗产充满自信。大凡名家出道,均以临摹为始,进而阅览人间沧桑,踏访名山大川,眼达宇宙,胸罗珠玑,方可融人生感悟于画面,化世事人情为意境。陈大章走的就是这样的艺术之路,而且颇有心得。他说,临摹古人,是学习古人的技巧,揣摩古人的笔意,画家光有笔墨还不行,还得有生活,有社会责任感,有时代精神。陈大章七上黄山,四登泰山,在三峡崇山峻岭之间跋涉,胸中装就山水林壑、松风晨露。25岁那年他去泰山,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写生,渴了,掬一捧山泉;饿了,啃一口干粮,四天,才攀上玉皇顶,而山上道长四天前就已获报,早已烹茶以候。同时,他亦开始画梅,特别是为人所绝少画的白梅,更是潜心研讨。他仅临摹的历代古人画梅名作即有百余幅之多,而且经常奔赴盛产梅花之地观察写生。不仅汲取前贤布局立意笔法,也从生活之中孜孜以求。除此之外,他还临摹古人山水、人物、虫鱼等精品,以求师法借鉴。大章先生曾云:“沈石田用笔简练,石涛腴润多变,黄宾虹积墨浑厚,徐青藤泼墨放任无羁,傅抱石走笔恢宏,李可染气韵淋漓,这些对于我画白梅皆有启发和点悟。”确实,大章先生笔下的白梅气势不凡,雄健厚润,或苍劲挺拔于铁干,或翩然生姿于疏枝;或婀娜婉媚于梅蕊,或叠嶂盘曲于梅林;堪称“冰肌玉骨难写真,不染人间半点尘”。特别是他在古人蜂拥而至的画梅之途另辟蹊径,绝路逢生,力脱古人墨梅、红梅、粉梅之窠臼,以白梅之异而突起。多年来,他摸索钩沉“没骨点染”之法,使画面、技巧为之生辉,尤其他的月下白梅,芳姿眩目,幽香之气仿佛嘘拂而来,令人身临其境而不可,望之欲去而不能。因此,称之开画梅一代新风亦非过誉。陈大章取得了注目的艺术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他待人亲善宽容、胸怀豁达,其人品和人格魅力无不留下极深印象。不少画坛前辈称赞其有为同行“甘为人梯”之精神,更有“乐善好施”之名而备受称赞。他无数次为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捐献,仅为亚运会就曾数次捐赠。他不以金钱为拜物,工人、战士、学生乃至清洁工都有他的佳作。古人云:“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至情至善乃是艺坛之最高品尚,大章先生可称无馏矣。 版权说明:源于网络,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处理 赞 (0) 相关推荐 金城画竹,傲骨凌霜! 在中国画坛有位英年早逝的著名画家陈少梅,他的国画作品典雅清新,儒雅精致,非常让人喜爱,过目不忘的境界.之前我图文介绍过陈少梅大师的作品,今天要介绍一下他的老师金北楼大师. 金北楼又名金城,浙江人,出生 ... 学绘画不要一上来就将创新,要先问问自己到底继承了古人多少? 他是浙江山阴人,现在的绍兴出生的时候还是清朝,成长在民国成名在新中国,他的绘画也见证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从继承传统到逐渐革新到具有个人绘画之风格,就这样一步步成为了著名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当中有赵之 ... 350年前的古画中出现穿越动物,狐狸像只狗 素说趣谈:古画的背后讲的是故事,有一些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在古代,想要记录这一些发生的真实故事,除了用文字来书写记录之外,绘画就是另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了. 这也是大家喜欢古画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欣赏他的 ... 【津门画家四才子】开津沽画坛一代新风的张兆祥 提起津门花鸟画家张兆祥,闾里父老无不交口称誉.他开创了津沽画坛的一代新风,一时从学及私淑者甚众,半个多世纪,宗风不减.北京画家中也有少数学张兆祥者. 张兆祥(1852-1908), 字和庵,天津人.少 ... 画梅干的勾皴法、结疤法、没骨法技巧 勾皴法 画梅花枝干时可据枝干体积感和光源,将之分为阳面和阴面,而阳面以勾线为主,阴面以皴擦形成的面为主的画法就是勾皴法.绘制时除了要体现出枝干的特点之外,还要注意笔墨枝法的体现. 1 选用中号狼毫笔, ... 皇帝出一上联:白扇画梅,日日迎风花不动!才子凭借下联: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高中状元 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最重要方式,对于出身寒门的读书人来说,几乎称得上唯一选择.由于朝廷录取名额有限,每次会试只能有几百人上榜,赐予进士出身,而状元有且仅有一名,钦点哪位考生为状元,要看皇帝的心情.永乐年 ... 李方膺《画梅》册页(六开)欣赏 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通州(今江苏南通)人,为"扬州八怪"之一,中国清代诗画家. 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 ... 「吴昌硕画梅罕见10开」是梅是篆了不问,白眼仰看萧寥天 吴昌硕 墨梅册 梅花对于吴昌硕来说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他一生种梅.赏梅.咏梅.画梅,去世前还立遗嘱命其三子将其葬于杭州超山宋梅亭畔,足见其对梅花的钟爱. 吴昌硕一生作画万余,而以画梅花最多.最精,也 ... 扬州八怪:李方膺《画梅》册页(六开)欣赏 扬州八怪:李方膺<画梅>册页(六开)欣赏 文/潘飞翔 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通州(今江苏南通)人,为"扬州八怪&quo ...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万上遴,画梅,独创一格,挥指点染别开生面 万上遴(1739-1813)字殿卿,号辋冈,分宜城郊辋冈人.清朝画家,曾任清宫画院待诏,专事书画.上遴年少失父,家境清寒.从小聪颖好学,酷爱王维诗画,终日练习作画,画一幅画,就写一首诗."诗 ... 清代画家代表人物——汤贻汾,点染花卉,闲谈超脱,画梅极有神韵 汤贻汾(1778-1853)诗人.画家.字若仪,号雨生.琴隐道人,晚号粥翁,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汤贻汾书画仿董其昌,点染花卉,闲谈超脱,画梅极有神韵.间写松柏,颇能 入古.山水所嫌境界细碎,无浑沦古 ... 陈鸿寿 行书《画梅种竹》联 陈鸿寿 行书七言联 水墨洒金笺 立轴 164×30 cm 钤印:种榆仙馆.陈鸿寿印 鉴藏印:口斋审定.刘国钧六四重生后所得 题识:朗斋二兄大人属.曼生弟陈鸿寿. 释文:画梅四壁横香海,种竹一庭留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