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王子——箕子

时间:2011-05-29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据《史记》记载:商朝第15代王帝太丁之子有四人,微子、比干、箕子、帝辛,最终小儿子帝辛即位,是为商纣王。
  
  王子箕子对纣王的腐败曾竭力劝谏。纣王开始用象牙箸时,箕子叹道:“你能用象牙的筷子,必然想用玉做的杯子。用了玉杯必然想到把远方的珍怪之物收到自己身边,装饰豪华的车马、宫殿。奢侈之风从此开始,国家将一厥不振。”(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始,不可振也。)纣王淫佚,听不得半句。有人对箕子说,你就离他而去吧。箕子却说:“作为臣子劝告君王,君王不听,而后我离去,这是为了显示君王的罪恶而让自己取悦于民,我不忍离去。”(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于是箕子装疯而为奴,隐隐鼓瑟而自悲。
  
  武王伐纣夺得江山后,一天,武王访问箕子,问他“常伦所序”的道理。箕子说:“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党毋偏,王道平平。毋反毋侧,王道正直。”这里讲了什么是王道,一个国家必须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天子作民父母,为天下王。”天子是人民的父母官,必须平等对待国民。“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德行的至高境界就是上述的六个字。“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臣子不要作威作福,也不要锦衣玉食。如果作威作福锦衣玉食,将有害于家,也有害于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修)好德,五曰考(好)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五福与六极是相反的。在箕子看来如果能够做到上面所说的王道和德行,就会有五福,相反,就有六极。从表面上看“常伦所序”是“天乃锡(赐)鸿范九等”,而实际上是箕子在由坐上宾到阶下囚的大起大落中对人间世事的感悟。
  
  三千多年前的箕子就能感悟出这许多的道理,而且很全面很深刻,可见他是我国远古的一位最早的思想者。箕子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每一个当政者需要考虑的,要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要讲公平、正直,讲道德风尚;一味地享受,作威作福,不仅有害于家,也有害于国。
  
  武王在访问箕子以后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来周朝拜时,经过虚(河南安阳),看到宫室毁坏,杂草丛生,禾黍随风摇晃,不由得悲从中来,“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

  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
  
  彼狡僮兮,
  
  不与我好兮!
  
  所说“狡僮”即是纣王。殷民听到这歌,都为之流泪。
  
  此时箕子是何等心情?
  
  他恨,恨纣王不听他的劝告,骄奢淫逸,以至江山丢失;他悲,悲叹旧为王子,今为人下;他痛,痛昔日华丽之宫厥,如今已长满禾黍,一荣一衰何其鲜明;他叹,叹人生之无常,世事交递更迭,明日又在何方?
  
  箕子这首诗传达的情感,有一个人可比,这就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李煜,他在亡国之后写过一首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是亡国之君,国家的灭亡他有推卸不了的责任,而殷商的灭亡箕子是没有责任的。由此可以推断两人望故国的情感,其悲的程度,箕子不亚于李煜。
  
  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故事演不息。既有亡国之君,又有悲伤之子。痛改前非,收拾旧山河,已不可能;将已故国君鞭尸三百,也不可能回到往昔。唯有告诫后人,因此有了这些诗篇。
(0)

相关推荐

  • 李煜所有的忧愁全部在这首词中,无一字不伤感,无一字不忧愁!

    南唐的覆灭李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由于他没有尽到当皇帝的责任,身处在高位,可是他并没有为国为民,去提升国力,而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文学创作上,终日里饮酒作诗.这一点与北宋的宋徽宗有得一拼,两个人都是 ...

  • 商朝历史人物——箕子

    箕子(约公元前11世纪) 名胥余,商纣王诸父,官居太师.周灭商后,走之朝鲜,建立了延续千年的箕氏王朝,为古朝鲜第一个开国君王. 商纣王最初制作象牙箸时,箕子悲叹道:"他现在制作象牙箸,将来就 ...

  • 从箕子的“占辞”中看商末人的“天人合一”思想(读书箚记)

           周武王战胜商纣王后,立即把囚禁的箕子放了出来,并向箕子讨教传世的治国大法典<洪范>里的主要内容,于是,箕子便向武王阐述了<洪范>中治国御下的九大类内容,以及&qu ...

  • 《智囊全集·箕子》

    [历史故事] 殷纣王夜夜狂欢醉饮,以致连日子是几月几号都忘了,问左右侍臣,侍臣也都不知道.于是派使者去问箕子.箕子对他的门人说:"身为天下之主,竟然把日子都忘掉了,这是天下要发生祸乱的征兆. ...

  • 「明夷卦」六五爻辞“箕子之明夷,利贞”破解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释字(词): 箕子 参见前面<彖传破解>. <论语·微子>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 ...

  • 箕子(箕子朝鲜开国国君)

    箕子 - 箕子朝鲜开国国君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人,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 官太师,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 ...

  • 商朝人物——箕子

    箕子,名胥余,因封国于箕(今山西太谷县东北),爵为子,故称箕子. 生年:(约公元前1173年-公元前10 80年) 箕子与纣同姓,是殷商贵族,性耿直,有才能,在纣朝内任太师辅朝政. 箕子佐政时,见纣王 ...

  • 箕子碑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二 一般说来,伟大人物立身处世的原则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危难仍能保持正直的品德:二是将治理天下的法典传授给圣明的君主:三是使人民受到教化.殷朝有位贤人叫箕子,确实具备这三方面的德行而在世上立身行事,因此 ...

  • 古文观止145:柳宗元•箕子碑

    箕子:名胥余,殷纣王的叔父.曾官太师,因封国于箕,故称箕子.纣王暴虐,箕子屡谏不听,无奈披头佯狂为奴,为纣王投于狱中.周武王灭纣后,箕子获释,武王曾向他询问怎样顺应天命治理国家,箕子遂以<洪范九 ...

  • 古文观止:《箕子碑》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箕子碑 唐代:柳宗元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