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干货)

导读:中医诊断,以四诊八纲为主,四诊中以重诊居先。若能详细观察,对病症轻重吉凶即能有个初步的概念,富有实用价值。
“望而知之谓之神”,我们如何提高望诊的准确性?希望看完今天这篇文章,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1
望 面 

望诊之中,面容居先。

面青主痛,大凡面色青黯,脉象迟,舌质淡红或淡白,苔白薄或白滑,而无发热现象者,多属气郁结、脾失健运、气机不畅、胸腹满痛之候,宜运行胸中大气。

若面色青黯,脉大,气促,自汗,便溏,而无发热者,多是久病脾肾大亏、升降功能失常的脱症,须速进纳气、敛汗、固脱之品。

若妇女面色青白,眼眶凹陷,为寒凝气滞血瘀之象。

若幼儿面色青白,言迟,行迟,人虽肥胖但面容缺乏血色,容易泄泻、感冒者,是先天阳气不足,宜温暖三焦、补益脾肾。

常年吃素之人,营养不良,面容白中带青,且有虚肿及气喘促者,为气虚湿停之征。

若外感症,面红娇嫩带白,如微饮酒之状,其脉寸关洪大无伦,而尺脉虚迟,舌质红绛鲜泽、有液无苔者,是下元空虚、浮阳上越、大虚似实之戴阳症,切勿误认是热盛实症。

倘满面通红,而脉见洪数,舌深红,苔黄厚,口渴,便秘,为肠胃燥火炽盛之象。宜清解伏热,急下存阴。

以上两者,面容均呈红赤,但病法虚实悬殊,临症时应慎思明辨,切勿大意,以防误事。

若久病虚损,反见面容娇艳,两颧鲜红,脉急滑疾,是真阴下竭,相火上炎之象,昔称桃花疰,是痨瘵败症。

形瘦,两颧高突,若有肺痹、吐血病史,一旦感受外邪,治当标本兼顾,解表勿碍虚,保元无恋邪。古人所以有于表散方中参入滋补之品,滋养方中加入解表化湿之药,即是这一道理。

内伤病多面色萎黄无神,缺乏精彩,或黄瘦苍白,或青黯枯涩不扬;而外感症则多面赤或黄,或有油光,精神比较充实。

眼眶周围有青紫色,多因郁怒所致。证见胸腹饱胀,头晕目眩,烦躁失眠,治疗当从开郁调气、平肝和胃着手。

眼眶深陷,面容黄瘦失华,多是中气不足,或久病泄泻,是脾肾两虚之征。

凡面容白,鼻梁青,每多腹痛或便泻,为虚寒之证,治宜温补脾肾之阳。

若小儿鼻梁色青,经常泄泻,容易啼哭,此为脾疳,治宜健脾消积。

2
 望 唇 

唇属脾,为肌肉之本。视唇色泽,可知脾脏疾病。

唇干焦者,多为食积。

唇色紫黯者,平时性情怪僻、容易发怒,此是脾气失调、气机不畅之象,治宜调气血、和肝脾。

唇白面黄,呕吐涎沫,食量稀少,为胃虚运化无力之象,治宜温中止呕。

唇色淡黄而胸腹胀满,为湿热内伏、运化无力之证。

唇红紫者,为血分有瘀热,倘有虫积作痛,宜用凉血解毒杀虫法。

唇内发糜点,并有呕逆、头痛、腹痛者,此乃虫积。

唇红赤,证见吐血、烦躁、便秘,是属胃热,治宜清热和胃祛瘀。

3
 望 鼻 

鼻孔干燥者,乃热在阳明,日久则有衄血之虞。

鼻孔干燥,黑如煤烟,证见神昏谵语或高热,此乃阳毒热深,治宜凉血解毒。

鼻翼扇动,在小儿为邪热不能透达,内陷入肺,是肺炎重症;成人须据病情急缓,急症多因痰热壅肺。治宜清热化痰,宣肺开窍。久病面色苍白,头汗、肢冷,鼻翼扇动则是肺气受伤之脱证。

产妇鼻孔黑色,多为恶露上冲危证,应立即扶元神,祛瘀血。

鼻梁色黑而冷,是属虚寒;色青者,为肾亏,男子常有腰酸遗精,女子多有带下、子宫虚寒等证,治宜温暖肾气。

4
 望 齿 

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能燥胃津,亦耗肾液;若病深动血,则结瓣于上。阳血色紫如干漆,阴血色黄如酱瓣。治疗阳血,清胃为主;治疗阴血,救肾为主。

齿光燥如豆石者,为胃热甚,治宜清泄。

若齿色如枯骨,为肾、胃液枯,如上半截尚润,乃水不上承,火上炎也。须急用清火救水,待其枯处转润则安。

咬牙啮齿,为热邪化风之痉证。若单咬牙,为胃热悍气走络;若咬牙而牙关急,脉证皆虚者,非胃气衰败、内风乘虚袭络,即水亏木旺、阴虚风动之征,皆属至虚而见实象。

若齿垢如灰糕样者,为胃中津气无权,湿浊用事,其病多危。

初病齿缝流清血而痛者,为牙宣,是胃火冲激;不痛者,属肝火内燔。

齿焦枯无垢者,危;焦而有垢者,则为肾热胃浊,可微下之,或以清胃滋肾治之。

5
 望 手 

杵状指,是肺痨病体。

指甲堆花,大都有肝脏病。

指甲色青黯,多为贫血,亦有属于虚寒证。指甲色紫,属瘀热。爪甲色,为血凝不散。

久病之人,虽骨瘦如柴,其手掌大肉(鱼际)隆起者,病虽重可治;若他处肌肉尚丰,其大指次指之后无肉隆起呈平陷者,病危难治。

6
 望 舌 

一般正常人舌质应是红润。

淡红,多是虚象;淡白者,则是元阳不足之虚证;深红者,为有热;舌质红绛,在外感证则是热入营分、血分之象,在内伤证则五脏受损、阴液涸竭的危候。

舌质光剥无苔者,为肝肾阴源不足之征。若一旦稍受外感而见浮白苔时,切忌辛燥表散,只可给予淡味,以清宣肺气,待气机疏透后,外感自解,白苔即退,然后再进滋养扶正之剂调理。

舌淡苔白,多属虚寒,但亦有个别因痰热内闭,呈胸闷、烦躁等证,需用苦辛微寒之剂以透达之。待伏邪外达,舌质转红,苔则或转为黄,或即退尽,其时胸闷见畅,烦躁亦定。若辨证不明,误作虚寒而用温热之品,则变证蜂起。

舌中有一条光滑无苔、四边有薄苔,是胃阴受伤,津液不足之征,忌用辛燥耗液之品,并须时时照顾胃液。

舌苔淡红有裂纹,为脾胃气阴俱损。若有外感病时,须辅以滋养气液之品,以防内伤外感同时加剧。

若舌燥起刺,中间花剥而起横纹,是食积化火之象。

舌苔黄厚满铺,一般多是热症。倘证见胸满气逆,食后腹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则为中虚气滞。

舌苔黄腻满铺、胖而不燥,是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之征。切忌用苦寒消导,当以轻可去实法,芳香宣化,拨醒脾胃,待苔渐化后,再进甘温调养脾胃之品。

舌绛多为内热。

舌尖绛,是心火内炎;两边绛,系属伏热;若上半白苔,下半纯绛,是心火燎原之征,宜急进大剂,以清营分之热,不必顾其白腻之苔。

舌见小红点,多因性情不愉快所致,为内有郁火之征。红点越多,郁烦尤甚。

质淡红,上见小红点,则兼有脾胃虚弱,肝胆气郁;若质深红而上有小红点,则是阴虚血热而兼抑郁不舒之候。

舌边色青紫,大多有宿伤积瘀或腹有癥瘕。倘有新病,亦应注意调治宿瘀。

舌绛无津,虽以阴虚血热证居多,但亦间有因痰闭气机不调,津液不能上承所致。此时须问明胸宇舒适还是胀闷,头脑清爽还是眩胀,两便通调还是闭塞,方可确定诊断。

舌绛而起亮光,似镜照面,此为镜面舌,多属危急病症。外感见此,则属素体阴虚血热,新感邪热入于血分之象。须立即进服大剂清解凉血之品以急救之。若系内伤噎膈、反胃,或肝硬化腹水等病,则是真气暴露、阴液涸竭危象。

舌绛赤,上有白糜苔(俗称饭花苔),为气液并伤、内败之象;若久痢噤口不食,并见呃逆,则是冲气上逆、不能固守的暴脱证。

舌质淡红胖大而苔白滑者,多为气虚元阳不足之患,但也有属于痰湿者。

舌质嫩红,边起齿痕者,为脾弱血虚之候,多兼有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和潮热等证。

舌质色黯,多为瘀积之证。青黯为肝脏瘀积寒证;边呈紫黯,为瘀积热证;舌根边旁青黯,则为瘀积下焦之象,多为症疝气之类疾病。

高年舌质淡白干燥而有裂纹,气喘急而无热者,为气液并伤之弱证,当急用温养气液之剂治之。

黑苔有寒热之别。

苔灰黑,而质淡红润泽不紫赤者,为虚寒之征;舌胖大是脾寒,舌圆短为肾寒;

若见苔焦黑起刺而质深红干燥缺乏津液者,为热证:如证见渴饮独热,是阳明燥热;若消渴成冷,心中疼热,为厥阴病候。此外,还有脾阳虚而湿泛之候,亦有见黑色苔者,但舌淡而不干燥。

脾胃气机失调者,常可出现染色苔。如食橄榄后苔色黒;吃枇杷后苔色黄,食醋后苔色灰及服药后出现各种染苔。须注意询问曾食何物,查明原因,免致贻误。

凡处感病,用药得当,则其舌苔皆由白而黄,由黄而退,由退复生新薄白苔,此为顺象;若用药不当,则由黄而白,由白而黑,则为逆象。骤退骤无而非渐化,则为陷象。

大凡胃气盛者,其舌柔和,其病易治;若胃气绝,则舌板硬,其病难治。中风入脏,舌难言,伤寒舌短,皆为危候。若外感湿热、暑热诸证,而见舌硬不语者,则多为肠胃实热当下之证。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版权声明】: 本文选摘自《魏长春临床经验选辑》,浙江中医院整理编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4.10。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