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脉
沉脉类:共同特点为重按始得。指的是脉位沉,不容易被指头触摸到。
沉脉脉象特点: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沉脉指的是脉象之一。脉位低沉,轻取不应指,重按始得的脉象。《脉经》:“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心法四明〉〉:“轻按之则无,重按之则有”。
沉脉近于筋骨,中取不见,重按乃得;有深深在下之势,如石投水。
脉理
因正气虚衰或邪气阻遏使气血不能外达以充盈、鼓荡血脉所致。
沉脉主里证。因病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气血不充,脉气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
【古诀】沉脉法地,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沉极为伏。有力为牢,实大弦长。牢甚则实,幅幅而强,无力为弱,柔小如绵。弱甚则细,如蛛丝然。
【现代研究】沉脉 好比地阴之气,沉重在下,靠近筋骨。比沉脉还要深沉的,必须推筋着骨的才能体察、摸到它的,这是伏脉。沉而有力,脉体扩大且强,弦直而长的,叫做牢脉。跳动坚实有力,胜过牢脉的坚强度,叫做实脉。沉而无力,细小柔软如绵的,叫做弱脉。比弱脉还要细而不足,象蜘蛛丝形态的,叫做细脉。
脉义
1. 正气虚衰:阳、气、阴、血之亏虚均可出现沉脉。脉沉而无力。
2. 邪气阻遏:六淫;七情;气滞、血瘀、痰饮、停食、湿浊、蓄水、火郁、腑实、积聚等均可出现沉脉。脉沉而有力。
3. 沉脉可与除浮类脉以外的多种脉象相兼。
鉴别
凡伏牢弱,皆属沉类。不似实脉之举指逼逼,伏脉之隐于筋骨也。沉脉须与近似脉伏脉相区别,沉脉与伏脉都位于皮下深部,需重按触及,但沉脉部位近于筋骨,在肌肉中部,跳动均匀,而伏脉必须推筋着骨始得。沉脉与浮脉为相反的脉象。临床上沉脉常同数、迟、滑、弦、虚、缓等脉兼见。
歌诀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脉学七言诀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古诀】沉脉主里,主寒主积。有力痰食,无力气郁。沉迟虚寒,沉数热伏。沉紧冷痛,沉缓水蓄。沉牢痼冷,沉实热极。沉弱阴虚,沉细痹湿。沉弦饮痛,沉滑宿食。沉伏吐利,阴毒聚积。
【现代研究】沉脉 本身主里证、阴寒证、聚积证。沉而有力,主痰饮,伤食。沉而无力,主气机、郁滞、阳虚、气陷。除了沉脉本身外,还兼有伏、牢、实、弱、细五种脉象的形态和主病。
⑴沉而迟,主里虚寒证。
⑵沉而数,主热邪内伏。
⑶沉而紧,主里寒冷痛。
⑷沉而缓,主水液蓄积。
⑸沉而牢,主久患顽固冷积。
⑹沉而实,主里热盛极。
⑺沉而弱,主阴精虚损。
⑻沉而细,主风湿麻木痹证。
⑼沉而弦,主痰饮痛证。
⑽沉而滑,主胃脘宿食积症。
⑾沉而伏,主阴毒聚积导致剧吐泻症。
近代研究沉脉,主要从有力无力来分辨虚实。如沉而有力,多为实症。如寒凝、气滞、积聚、水饮等。沉而无力,多为虚症,如阳虚、气少等。
其他相关
手指重按始得,轻取不应指的脉象。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深。沉脉主里证。因邪郁在里,气血内困,则脉见沉象。若因病邪内郁,正邪相搏于里,则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证;若脏腑虚弱,气血不充,脉气鼓动乏力,则脉沉而无力,为里虚证。沉脉的形成,与心搏出的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及其所处状态有关。心输出的血量减少,血压降低,血管内压力减小,血容量不足,是沉脉主要成因,因而沉脉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性疾病(如结核病、慢性肝病)及有心输出量减少症状的疾病(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其脉象多沉细而无力。水肿使表皮与脉管间组织增厚,也可使脉搏处于沉位,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在周围血管痉挛或收缩时,外周血管内阻力增高,此时脉沉而兼弦细,可见于高肾素性高血压、尿毒症并见高血压等。气候寒冷或身体肥胖,亦可见沉脉,一般无其他症状,脉象从容和缓,当视为平脉。
临床上沉脉与弦脉兼见主痰饮或各种疼痛;沉脉与滑脉兼见主食积;沉脉与缓脉(或濡脉)兼见主水湿;沉脉与数脉兼见主里热;沉脉与迟脉兼见主里寒;沉脉与虚脉(或弦大无力、按之中空脉)兼见,则主精血亏损等。临床上,沉脉与浮脉为相反的脉象。沉脉须与相似脉伏脉、微脉、牢脉相区别。伏脉、沉脉均居沉位,但伏脉须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至伏而不显,脉搏微弱无力,有时兼见数象,可见于剧烈疼痛、厥脱邪闭之证,即相当于现称之休克(心源性、感染性、过敏性休克),病情较为危重。微脉似有若无,按之模糊不清,细软无力,主阴阳气血虚损,为阳虚危候。实际上其形象与伏脉相类,可归于伏脉范畴。在传统脉学中,牢脉亦居沉位,其脉形实大弦长,在病理与主病方面与弦脉相类,故可将牢脉归属于弦脉,是沉脉、弦脉与实脉的一种复合脉。
《脉理求真》沉为痰寒不振,水气内伏,停饮不化,宿食不消,气逆不通,洞泄不闭,故见内沉。若使沉而兼细,则为少气;沉而兼迟,则为痼冷;沉而兼滑,则为宿食;沉而兼伏,则为霍乱绞痛;沉而兼数,则为内热;沉弦而紧,则为心腹疼痛。然总不越有力无力,以为辨别。盖沉实有力,宜消宜攻;沉虚无力,宜温宜补。(然亦有有力宜温,无力宜攻,另有义详于后,当细互参。)若使沉紧而数,又兼头痛发热恶寒,虽曰脉沉,仍属寒蔽,当作表治。岂可概认为里,而不用以升发乎。(张璐曰∶脉显阴象而沉者,则按久愈微。若阳气郁伏,不能浮应卫气于外,脉反伏匿而沉者,则按久不衰。阴阳寒热之机,在乎纤微之辨。伤寒以尺寸俱沉,为少阴受病。故于沉脉之中,辨别阴阳为第一关捩。林之翰曰∶沉脉须知主表。如寒闭腠理,卫气不通,经气涩滞,脉不见浮而沉;气郁脉闭;下手便见,而脉亦沉;真阴久虚,真阳衰惫,外邪乘虚直入,而脉亦沉;是沉仍属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