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民营精神病院冲刺IPO 一年营收超4亿
证监会在12月22日晚间更新披露的IPO预先披露名单中, 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赫然在列(下简称康宁医院)。康宁医院成立于1996年,主营业务为精神疾病的专科医疗服务,是国内最大的民营精神专科医院集团。
近几年,中国入院治疗精神病的人次年年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病医院收入年年递增,精神病医疗行业成为一个高增长的行业。
实际上,康宁医院早在2015年就已经登陆了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成为了港股市场上的国内首家精神病连锁医院,港交所挂牌首日大涨23%,话说,这股可能还有一个巨大优势:股市越跌它越潜在利好越大。
一年后,康宁医院又继续申报IPO,再战A股,继续规模扩张之路,本次康宁医药由中信建投证券承保,拟发行不超过不超过 8115500 股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募资约1.93亿元。
在进行IPO预先披露更新后,按照常规康宁医院有望一个月内上会,成功过会的话,康宁医院将再次成为A股精神病概念第一股!
数据显示,2015年,康宁医院营收3.4亿,净利5000多万,毛利率38%,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净利润3030.55万元,截止目前,实现营业收入约4.15亿元,净利润6555.10万元。
住院率高达96%,赚钱主要来自于诊疗服务
康宁医院港股2016年财报显示,2016年住院平均每日开支为388元,门诊则更贵,每次513元。其中,治疗护理费占大头,约占60%左右。
从财务数据而言,康宁医院过去三年半的财报数据如下截图所示,2014-2016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保持了双增长的格局,其中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15亿元,净利润6555.10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净利润3030.55万元。
净利润高企,毛利率却下降。2014年-2016年以及2017年1-6月,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8.98%、38.06%、34.51%和32.49%,呈下降态势。康宁医院表示,由于精神病患者更多依靠医保支付方式,因此相比眼科、口腔科等专科医疗机构,精神专科医疗机构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
这么高的营收,这么高的利润,到底这个特殊行业是怎么赚钱的?据说,康宁住院率高达96%,赚钱主要来自于诊疗服务,除此之外,康宁医院还做药品销售,有一部分药品销售收入。
其实,精神病院能赚多少钱关键在于病人的数量和病情,中国现时有超过1.8亿人患有精神疾病,也就是说差不多每8个人当中就有一个精神疾病患者。
另外有数据显示,近九成精神病患者没有得到治疗。未来精神病医院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
行业收入逐年增长,精神病人显好率逐年下降
精神病医疗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病患病者数量应该是相对减少。但是,康宁医院招股书披露了一个似乎尴尬的数据:中国的精神病人入院治疗的人数节节攀高,在反映中国精神病医疗服务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精神疾病患病人数的堪忧现状。
招股书称,精神专科医院入院人次从2010年的93.5万人增长至2014年的148.6万人;诊疗人次从2010年的2046.1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3041.2万人次。
然而,最为重要的一个数据是,精神病治疗并未得到较好的显好效果,精神病人的显好率竟然呈现下降趋势。精神病人显好率从2005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66.2%。
根据我国部分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人。
与上述数据相对应的则是,中国精神专科医院的总收入确实逐渐增长。从2010年的164.5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24.59亿元。
单个病人年度就诊费最高达42万
在康宁医院2016年版本的招股书中,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表显示,有单个患者的年度就诊费用高达几十万之多,最多一个病人在2015年度为医院贡献了超过42万的就诊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0.12%。
康宁医院认为,精神疾病易反复发作,治疗周期较长,病人需要长期的住院护理服务,因此精神疾病的治疗费用相应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的10家自有医院均已成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赔付范围达到九成。
不过,在新版本的招股书里,康宁医院已经对前五大客户的情况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机构客户。但在另一份住院病人费用区间的表格中还是可以看到,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医院就诊患者中年度就诊费用超过20万元的患者达到61人次。
医院是要医病救人,还是以上市为目的?
从全世界情况来看,医院和学校都是社会福利的一部份,都必须以非盈利的方式进行运作,才能确保社会的正常发展。作为一项福利事业,是不应该进行社会化和市场公运作的。
而在中国,虽然实质上医院和学校成了利润相当大的行业,并且民营资本介入较多,但都处于灰色地带,按照法律,仍然是不可以进行赢利经营的。虽然康宁医院是民营性质的医院,但是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产物,必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改进,上市仍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前理,要保证社会的公平性与公益性,医疗和教育应该是“来自于民,用之于民”,确保为整个社会服务,而不是赢利。
目前,中国医药企业上市已经屡见不鲜。作为一家拟上市的民营医院,或许有更通畅的融资渠道,也有比他家医院更迫切的口碑需求。在短期内,任何一家医院的治理能力都是恒定的,这往往就意味着“顾此失彼”,管得了这一块,就管不了那一块。从这个角度,某种程度上,业绩运营之难与医疗质量监管之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医院究竟是应该以治病救人为首要职责,还是以上市为目的的资本最大化?这就意味着要在赢利与社会良知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