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可以颠覆,电动汽车可以吗?

这篇文章其实早在半年就写好了,然后一直没有发表。今天就修改修改,不怕献丑发表了。

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来挑战一下大家平常的一个非常习惯性的说法,就是:智能手机颠覆了传统手机,智能手机颠覆了数码相机这样的说法。今天终于想总结一下了。

智能手机和传统手机的一个巨大的区别是,传统手机只能打电话,然后只有简单的一些游戏。然后随着几乎是加上了一台电脑的智能手机的出现,并且几乎是彻底淘汰了传统手机,我们自然而然得出了一个结论:智能手机颠覆了传统手机。

实情真可以这么简单的得出这个结论吗?我将通过一系列的假设替换和逻辑推演来证明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手机这个产品有一个天生属性,就是必须和使用者随时随地在一起,就是手机具有随身携带的特性,给你一部手机,给你一部笔记本电脑,你随时随地携带的肯定是手机,而不是笔记本电脑。几乎具有同样属性的,还有:钥匙,钱包。但是钱包这个小功能,也几乎快被“手机”颠覆,假设门锁以后也可以被手机安全的开关,可以被人类信赖,那么就连钥匙也会被“手机”颠覆,因为汽车现在也可以用手机来开关。

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钱包和钥匙也几乎快被手机给颠覆了

手机这么强大,有段时间,人们禁不住怀疑:空调是不是也有一天会被手机颠覆然而到现在,空调也没有被颠覆的迹象

到底为什么空调没有被颠覆,而数码相机,传统手机,钱包,和钥匙都面临被手机“颠覆”的命运?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

这当然是因为空调的体积太大,而且作用方式也导致无法被携带。但是假设有一种非常理想的科技方式,导致空调的体积特别小,而且作用范围也可以通过app参数调整来设定,空调实体也可以和相机模块一样,有空调模块可以直接装上手机,假设就叫做量子空调吧。

那么我们携带手机在身上,通过设定量子空调的app,就可以让手机周围的4立方米的空间保持舒适的温度,相信这样的量子空调我们也很愿意随时携带而且希望和手机能合二为一。什么意思?就是你看,空调如果足够小,那空调也可以被智能手机颠覆,之所以没有被颠覆,那是因为现在的空调太大,暂时没有“随身携带”的属性。

由于最原始手机是用于通信,天生要求有便携性和需要随身携带,所以很幸运,手机几乎和人类形影不离,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人身上非常强大的,不可或缺的器官。但是通过以上的分析,并不是手机功能有多强大才会颠覆,实际起颠覆作用的,其实是“便携性”这个属性这个便携性就是黑洞,可以“颠覆”和“吞并”一切可以与手机合二为一的实体或者功能

划重点结论:那些所有的围绕在手机身上的生态功能,其实不是围绕手机,而是围绕了一个人,造汽车不会再造出一个类似手机一样的新生态圈,汽车也不会有和手机一样巨大的颠覆性,因为汽车没有便携性,或者再强调说明一下:汽车和手机都没有颠覆性,是便携性在颠覆将来自动驾驶的汽车会有自己的场景,甚至有小小生态圈,但其丰富性很难和围绕“人”的生态圈相比。汽车场景的颠覆性也很难和“便携性”的颠覆性相比较。虽然,自动驾驶依然值得我们期待和遐想。

现在互联网基因的人开始瞄准了造电动汽车,大家开始对电动汽车的未来开始有对智能手机一样的期望。电动汽车以后可能会自动驾驶,当然会有现在的我们想不到的功能和意义,而且会很强大,但我认为,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不太可能有智能手机那样的颠覆。

别忘了,互联网基因的团队也研究和制造过:互联网基因的空调,互联网基因的电风扇,互联网基因的电视机,还有互联网基因的扫地机器人。。。。。它们颠覆了吗?为什么?

作者:密西西笔盒
链接:https://xueqiu.com/3025639442/176623499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