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展览馆”,一个时代的见证
正对全市最繁华的商贸街延安路。展览馆处在武林商圈中心,两侧为武林路女装市场、丝绸市场,交通辐射四通八达,对于杭城人文版图具有“画龙点睛”之功。
浙江展览馆,也就是昔日的“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老杭州人习惯称为“万岁馆”,或“红太阳”。
1968年9月,各省纷纷成立革委会,为了体现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省革委会决定,筹建毛泽东思想展览馆。那一年,全省财政支配才3000多万,而建造红太阳展览馆就化费了500多万。在省革委会督促下,必须确保“要啥给啥”。
(图片来源:浙江展览馆)
万岁馆不仅动用了至为珍贵的公孥,也汇聚了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仅从记载就可看出,此建筑的重要性,以及非同凡响的历史意义。
红太阳的建造是参照北京人民大会堂设计的,一正、二副、三厅堂结构,正门台基八根巨大台柱,构成浑然一体高大立面。大门顶上为毛主席巨幅画像,一身戎装、有箭镞形光芒的毛泽东巨幅头像。
头像后是钟楼,每到整点,奏起《东方红》,此曲一响,传遍大街小巷。
1970年8月,万岁馆竣工,最终造价近800万(不包括义务工);设计面积为1.3万平方米(不包括1.5万平方米的南北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全省最显赫的代表建筑,一度让百姓有一种“瞻仰圣地”的向往,也成为杭州上世纪50年代后最宏伟的建筑物之一。
自此以后,杭州人在这里举行游行、集会,有什么庆典活动也是安排在这里。
1970年,国庆大游行的检阅台就设在万岁馆前,两旁增加了副台,在当时文化生活极为凋闭岁月里,举行大型集会游行,可算是一件极为振奋人心的大事。市民半夜起来排队进场,在道坎上等候四、五个钟头。游行开始,当震耳欲聋的乐队渐渐走来时,尤其是八个样板戏与体育健儿的彩车经过,边走、边演,一路敲锣打鼓,还有各团体一个个标准的右拳在胸,左手高举红宝书的工农兵造型,赢得观看人群阵雨般的掌声。红太阳的配套工程是杭州剧院。由此,杭州的政治、文化、商圈才在武林门一带有了雏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红太阳的内涵是一个时期中国近代史的微缩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轻工业企业有“一轻、二轻”之分,“一轻”指的是省轻工业厅所属单位,“二轻”则多为集体所有制的手工业企业。
展览馆展出的“一轻”产品,有龙泉宝剑、宁波冰箱、紫砂壶,杭州香烟、丝绸、电视机、缝纫机等等,琳琅满橱,多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紧俏商品。
二楼,不时有象征性的商品出售,在货物匮乏的年代,此举轰动全市。
不过,浙江展览馆的变迁,最富戏剧性的场面还在三楼。上世纪80年代,伤痕文学盛行,展览馆举办了各种文学讲座,常常爆满;
电影“开禁”后,放映厅上演“受批判”的影片而格外受人注目;
九十年代,展览馆又改成舞厅;办过短暂的溜冰场。紧接着,每年的外销商品、年货展览会也在这里举行。国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转变,从商品到文化,从文化到娱乐,展览馆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总之,由“万岁馆”到浙江展览馆,由文革到改革开放,从加入“世贸”一直到今天。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几代人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历史车轮的滚滚飞驶…..。可以说,展览馆在几代市民心目中的位置,犹如北京人心中的故宫博物院;犹如巴黎人心中的罗浮宫;犹如纽约人心中的“双子塔”;犹如埃及人眼中的金字塔,交织着各式各样难于言状的痛苦与欢乐。现在,伴随着地铁的通车,标志着杭州的历史进程又将翻开新的一页。
这座目睹近代史四十多年沧桑的建筑物,这座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房子,究竟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谱写新的篇章?在今天这个民族文化大复兴的年代,在这个商品经济大潮中,展览馆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须知道,这不是一座普通老房子,不是一个寻常的展览馆,更不是一堆四十多年前的砖瓦水泥。
可以说,它肩负着时代的厚望,肩负着现代人与子孙后代的重托。
正因为承载了几代人的喜怒哀乐,承载几代人难于抹去的记忆,我们可以延续它的生命,光大它的内涵与文化,为新时期的建设服务。
地铁通车,标志着这里将成为旅客到达杭州的主要目的地,成为除了西湖以外的首个参观点。正因为这座建筑物处在武林商圈中心,左肩右膀为武林女装街与杭州丝绸市场,我们何不将展览馆做成全球的东方丝绸服饰中心?
搭起T台,向全世界展示美纶美奂的东方丝绸服装。
巴黎,那是一个展示西方服饰的时尚中心,引领全球现代时装潮流;
杭州,将在武林广场的浙江展览馆,展现东方丝绸的“时尚之美”,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浙江展览馆的现代丝绸“时装秀”。
还有,每周轮番在这里举办“现代文艺、史学、科技大讲堂”,让文化界,让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在浙江展览馆举办各式各样的讲座,将文化、科学的最新理念、最新技术介绍给大众。名人的到访与演说,也显现了这座城市厚实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