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245:读书:量力而学是快乐,超出能力是痛苦,突破极限是灾难。/精神症状及感觉障碍

                   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是认知、情感、意志活动和行为的异常。
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主观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很难通过转移注意使其消失。
症状内容不符合外界客观存在。症状出现多伴有情绪反应。症状可以通过交谈检查和观察予以表露和评定。
                  感觉障碍
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
感觉减退:常见于抑郁症。
感觉缺失(转换症状):常见于癔症。由于情绪冲突引起,不符合生理解剖特征的感觉缺失,如失聪、失音,是癔症的典型症状。暗示性治疗有效。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体内产生各种不适或难以忍受的感觉,如感到某种牵拉、挤压和蚁爬感等。这种异样感觉,常常难以表达。
与内脏性幻觉的差别:无法明确指出体内不适的部位。
这些不适的感觉会引起病人的不安,可以构成疑病的基础。多见于神经症、抑郁状态、精神分裂症和躯体化障碍等。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清华大学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校长邱勇点名的,云南713分
理科学霸林万东,格外引人瞩目,同时也给人们许多启示。
林万东出生于中国深度贫困地区,云南宣威市阿都乡的小山村。
暂且不太清楚,他就读的高中母校详细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学校并不是清华北大学生辈出的知名学校。
他的父亲因腰伤无法干重体力活,整个家庭全靠母亲,在工地搬砖背沙来维持。
当得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时,他正在工地搬砖背沙。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质。
一个人不管是贫寒落魄,还是富有得势,只要尽到了努力,就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人们常说,如果你吃不了读书的苦,就要准备吃更多社会的苦。
如果有一天你不想读书了,感觉困了,累了,就到建筑工地体验几天,可能就会明白,父母为我们创造的读书机会和学习环境,是多么的优越和享受。
读书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但要想有出路,就必须好好读书。
一个人能在书海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淡而不浮躁的心,那么你熬过的夜,练过的题,背过的诗文等,都会成为你人生的铺路石,把你引上成功之路。
近日华为年薪百万聘请八名博士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两名出身贫寒,还有一位来自贫困的农村。
网友惊叹:知识就是年薪,文化改变命运。
要想改变命运,十年寒窗的努力拼搏是必不可少的历炼,通过高考来检验结果,是人生的重要财富,不管结果如何。
书读得多了,你会成为会思考懂感情有温度的人,复杂的世界就会变得五彩缤纷,人生就会变得少忧少虑少烦恼。
知识丰富了,你就会拥有处变不惊的坚强内心。让你有勇气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很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新世界。
无论是大学霸,还是小学霸,大多不会感觉读书是苦差事。相反,他们往往从学习中体会到一般人无法体会到的乐趣,如攻克了一道难题,发现了新的解题思路,写了一篇满意的诗文等等。
知识改变思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代表财富,知识创造未来,知识使人幸福。
读书是成才的捷径,因为书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读书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然就看的更高更远,并能快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读书并不是单纯为了享受生活。多读书、读好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吃更多更大的苦,所谓能者多劳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当你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有了更大的能力时,社会就必然赋予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重担,必然要落在这些社会中坚力量的肩上。
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满足于高薪、高管和舒适的工作环境等享乐,那么这些人就是所处层次中的半瓶水而已。
所谓知识就是年薪,知识就是财富,读书为了享乐的思维方式,实际是一种误导,是三观的错位。
完全接受这种理念的人,是不大可能成为社会栋梁之材的,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社会就是一座巨大无比的金字塔,无论你处于塔顶,还是处于塔底,都是构成完美金字塔,不可或缺的一砖一瓦,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如果没有无数塔底之人坚实的根基,塔顶之人,必然会无所依靠而轰然倒塌。
所以,塔顶之人没有任何理由小瞧塔底之人,塔底之人也不需要仰视塔顶之人。
大家各司其职,各归其位,才能保证金字塔完美的价值。这也是大千世界、茫茫宇宙的平衡法则。
简单的体力劳动才是真正轻松快乐的生活,复杂的脑力劳动则是更辛苦更紧张的生活。
每个人只要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会达到自身和社会的一种和谐,就是一种成功。
林万东现象,再次证明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读书学习更是如此。
量力而行是快乐,超出能力是痛苦,突破极限是灾难。快乐中显能力,痛苦中挖潜能,灾难则可能使能力归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