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为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现典型“银叉样”侧面观畸形以及“刺刀样”正面观畸形;X线检查可见骨折近端向掌侧移位,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2)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Smith骨折):常由于受伤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或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引起。较Colles骨折少见。伤后腕部下垂伴肿胀,腕部活动受限伴皮下瘀斑;X线检查可见骨折近端向背侧移位,远端向掌侧、桡侧移位。有时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或尺骨茎突骨折。
(3)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脱位(Barton骨折):常因腕背伸、前臂旋前位时跌倒或暴力致桡骨关节背侧发生骨折;临床上可表现“银叉样”畸形;X线检查,腕关节背伸受伤时腕关节向背侧位移,腕关节屈曲受伤,手背着地时可出现腕骨向掌侧移位。
(1)桡骨颈骨折:并不多见,常与桡骨头骨折伴发,亦可单发。(2)桡骨头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占全身骨折的0.8%,约有l/3患者合并关节其他部位损伤。桡骨小头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如果有移位,应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解剖位置,早期活动,以恢复肘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功能。(3)桡骨干骨折:单独桡骨干骨折,仅占前臂骨折总数的12%,以青壮年人居多。
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的治疗方式?
(1)无移位的骨折:用石膏四头带或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3~4周。(2)有移位的伸直型骨折或屈曲型骨折:多可手法复位成功。伸直型骨折,非粉碎性未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提按复位法。复位后,保持腕关节掌屈及尺偏位,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4周。屈曲型骨折纵向牵引后复位方向相反,复位后,腕关节背屈和旋前位固定4周。固定后即拍X线片检查对位情况外,1周左右消肿后需拍片复查,如发生再移位应及时处理。(3)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或复位后不易维持者(如巴尔通骨折),常需手术复位,克氏针、螺丝钉或T形钢板内固定。(4)合并症处理:骨折畸形连接导致功能障碍者,应手术纠正畸形及内固定。下尺桡关节脱位影响前臂旋转者,可切除尺骨小头。合并正中神经损伤,观察3个月不恢复者,应探查松解神经,并修平突出的骨端。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者,应去除骨赘、修复肌腱。骨质疏松者应给予相应治疗,以防止其他严重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合并症的发生。
(5)功能锻炼:骨折固定期间要注意肩、肘及手指的活动锻炼。尤其老年人,要防止肩关节僵硬。
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面临的缺点在于固定时间较长,一般需石膏固定6周,这期间患者可以活动指间关节,同时,必需锻炼肩关节与肘关节。拆除石膏后,患者可逐步恢复腕关节的屈伸和旋转训练。手术治疗的患者在评估内固定稳定性后,则可早期开展活动锻炼与物理治疗,包括手指之间关节的屈伸,腕关节的屈伸与旋转训练,以及肩、肘关节的康复锻炼。6至8周后确定恢复良好后则可进行抗力锻炼,患者一般需要3个月来恢复力量和活动,完全功能性恢复常需要12~18周。如有条件,可接受专业的理疗师指导或者去康复医院复健。
刘国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院副主任、创伤骨科主任、协和医院创伤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教授以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以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卫计委重点研发计划2项、省部级科技基金项目12项。在国内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80余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担任《中华创伤杂志》等十余种杂志编委。国际知名期刊Small、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 Therapy等杂志的审稿专家、主编、副主编大型骨科专著4部,以第一申报人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级、三等奖各一项,申报获批国家专利20余项。
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刘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