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诵经礼仪
《道门通教必用集》称'童子长成,教习音韵。单声诵念,赞助行持。传闻舛差,蹈袭芜鄙,悉加厘正,俾就谨严',就是通过诵念经文,帮助'行持',修习道学的意思。
诵念方法同一般诗文的朗读不同。诗文朗读一般按文意抑扬顿挫,节奏化,但诵念经文大多呆板平稳,与意无涉,其节奏往往由某种打击乐器控制。诵念时,有个人单独诵念的,也有多人集体诵念的,有诵念一遍而止者,也有反复诵念多遍的。
经文的选择。道教一直重视《道德经》的诵念。《洞玄五称经》称:'太上玄一真人曰:道德五千文,经文至微,宣道之意,正真之教,焕乎奇文,诵之千日,虚心注玄,白日升仙,上为西华真人,此高仙之宗也,亦能致庆于七祖。
出家道士每日要上殿奉诵经文,这一制度是从金代王重阳祖师开创全真道,建立丛林制度以后确立下来的。诵经对道士来讲,又称为“玄门功课”、“日诵功课”。 通常早、晚各一次,每次约一小时左右。早课时间大约在四点至五点之间。每日晚课通常在下午六点半左右。在家修持道教徒亦尊此例。
道教徒初诵经文以《常清常静经》《太上感应篇》为主,经文以讲“心静”“静心”入手,谈到“观”、“寂”等修养法的上乘学说。知祸福承负之旨。认为“真静”、“真寂”就是所谓的“常清静”,充分发挥了老庄修养法“清静无为”的宗旨。经文字数不多,文浅意赅,适合道教徒每日功课念诵。
诵经,在南北朝时期经寇谦之、陆修静改革,变直诵为音诵,增加了音韵和器乐伴奏,沿袭下来,平时道士的早晚功课用的法器主要有木鱼、提钟、磬、铃、鼓、铛等。功课经用韵各地不同,全国大约有五种:北京韵、崂山韵、东北韵、子孙韵、十方韵。较大的丛林宫观一般均以十方韵为通用主韵。
见经典如见圣真。凡翻阅经典之前,先沐手叩齿,平神静气,恭敬不二第一。凡玄门经典,乃三界自然之真气凝结而成,来之不易,故要用黄布、红布层层包裹。所陈之处,必有铺垫。开卷之前,双手捧经,平举齐眉,后揭开包裹,左手开经。翻阅页码,不得用手,一般须制作经签来翻页。
凡经书,不得涂改、书写。或经书错字,或口传秘旨,或神灵讳字,或运气存意,或种种用法,均是心记。心记不能又恐遗忘时,另备洁纸,把经文页码文字抄誊一遍再添修改。熟记之后,焚化笔记。凡写有经文的书卷纸张,均不得任意丢弃,应在僻静无人的地点焚化。更忌心性放荡,折损破坏经书。
学习经典,一般选择干净、僻静处,在黄纸上用繁体汉字毛笔书“學習經典,諸神迴避”八字,贴于墙上。诵习经典,有度人度己之功,读错一字,伤及十类万灵,背负无穷罪孽,请私下学习熟悉,习练无错,再公开讽演。若不慎读错,及时悔改。殿堂之内,不得喧哗。诵经之时不得言语不洁。
读经时,应谦虚谨慎、诚惶诚恐、毕恭毕敬,不生一丝懈怠。 经者,口口相传,秘法均不在字面。习阅经典,先拜明师或请有缘老修行,进行教习“过经”。未“过”之经,不得修持。经不“过”,则无师承;无师承,则失其魂。若是居士读经或跪经,须在前一日起斋戒沐浴。女人经期不进殿堂。
凡在道观遇到道士或其他善人诵经,若能陪同跪诵,专诚用神,获福无量,罪业蠲除。遇殿堂诵经,不得凑身观望、翻拉经书等。凡有生灵读经,必有丁甲护持。凡一人诵经,附木精灵、路过蚁虫、蜎飞禽畜,均沾利益;若遇有慧根者,闻经悟性,可以直接拔离六道。圣号持诵,亦有同功。
居士若念经一半身体遇急症或其他紧急事项,可以三拜后,脱去经服,离开经坛;事毕后,返回搭衣,三拜后继续诵经;若是重疾病,可以由道友同修代替,完成诵经,并代为叩首礼谢神灵。 或礼拜祖师,暂停修习,视自己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