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风景丨汉阳晴川阁的烟火味
大约在1956年前后,湖北人民出版社发行了一组“武汉风光”四条屏的年画,内容为看官们熟知的一些本地景观,如东湖、宝通寺、孔明灯…等等。
作品的形式为水彩画写生,作者有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中南美专)杨秋人、阳太阳、王道源和恽圻苍等著名的画家。
《汉阳晴川阁》(水彩画.约1956年)杨秋人
其中的一幅名为《汉阳晴川阁》,撩起了我的好奇心。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描绘晴川阁的作品极为少见,原因是彼时的三镇交通不便,而画家们又大多扎堆在武昌或汉口,汉阳未免显得有些冷落。
但历史上的晴川阁,却是一个门庭若市和热闹非凡的去处。
老明信片中的晴川阁(约1900年代)
清人桑调元的《晴川阁》诗曰:(上半阙)岧嶢飞阁俯晴川,黄鹤矶头接暮烟;西日影沉三楚树,北风声送九江船。
诗词生动地说明了晴川阁临水而立的建筑形态,无形之中还呈现出一派烟波浩渺、帆樯如云的江城风光。
再请看官们瞧瞧明人留下的一幅《江山揽胜图》(也称《古武汉三镇图》),对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更是一目了然。
《江山揽胜图》(中国画.明未)作者不详
这幅画的场面非常浩大,详尽地描绘了江汉交汇、舳舻千里的繁华景象。晴川阁非常引人注目的矗立于画面中央,形象地表现了它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自古以来,汉水是在汉阳城的西边与长江相连的。但明成化年间(1465-1470年)一次大水灾,让汉水改道从龟山的北边注入了长江。
这一改道,也带来了汉水与长江交汇之处百年的商业昌盛。尤其是原先比较荒僻的龟山东北麓,一下子变成为八街九陌、码头林立的黄金地段。
晴川阁与背景的龟山(约1900年代)
经济繁荣后,官府有钱了,必然要大力地推进城市的文化建设。
大约明嘉靖的1573年,时任汉阳知府的范之箴为了弘扬大禹治水、疏导江汉的功德,斥资大规模修缮了龟山脚下的古迹“禹稷行宫”。
这组古建筑又称禹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是历代武汉人用于祭祀大禹的地方。
现在禹王庙的山门
曾经禹王庙的山门(约1910年代)
现在禹王庙的内门
奇怪的是维修工程结束后,在紧靠着禹王庙旁临江的禹功矾之上,出现了一座高耸的楼阁,其飞檐翘角、红墙朱柱,规模远远超过禹王庙,甚至于喧宾夺主了。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晴川阁”,它的得名,源自于唐人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登黄鹤楼)。
但无论从建筑形式上、还是从功能上看,它与禹王庙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近观禹王庙与晴川阁(约1900年代)
从龟山上远眺晴川阁、长江及武昌城(远处为武昌沙湖·约1900年代)
一个男子在龟山脚下与晴川阁合影(约1900年代)
现在从龟山上看晴川阁
看官们的心里都清楚,中国人并非注重历史,也不真的崇拜祖先。一些表面上如同琼瑶仙境的楼堂馆所,其实干的也是凡人的勾当。
例如武昌的黄鹤楼、九江的浔阳楼…,在古代不过都是酒楼饭庄而已。
官员们也是人,繁忙的公务之余,也要吃喝拉撒、弹丝品竹,更何况还有应酬上级、迎来送往的活动,一些休闲娱乐的场所是不可或缺的。
最初的晴川阁、包括禹王庙,都是官宦商贾、名士骚客游宴玩乐的地方。据历史记载,明清两代汉阳的府尹、太守们常常在此大宴宾客。
老明信片中的晴川阁(约1900年代)
从武昌汉阳门上远望汉阳晴川阁(约1900年代)
晴川阁下简陋的民房及民船(约1900年代)
桑调元是浙江杭州人、雍正年间进士,时任工部屯田司主事。
他在《晴川阁》一诗中,不经意间透露了真相:(下半阙)挥杯大醉浑不忘,抵节高歌直放颠;何处追寻神女迹,秋空明月漾波圆。
他描述了酊酩大醉、酒足饭饱之后,放开喉咙嗨歌达到高潮的境界。至于在花影重叠、月色朦胧中的“神女”,看官们秒懂的。
于是乎,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便情不自禁地给晴川阁留下了许多华丽的词藻,如“飞甍绮疏、层轩曲楯”、“三楚胜地、千古钜观”、“楚国晴川第一楼”…等等,不一而足。
晴川阁下来自湖南的木材和停泊的民船(约1910年代)
细心的看官还会发现,在水彩画《汉阳晴川阁》中仅有禹王庙的山门,并未见到晴川阁,这是何故呢?
因晴川阁自创建以来屡建屡毁、几经兴废,迄今为止已经历过5次重修、3次增建。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建筑主体遭到了清军重炮的轰击、受损严重,成摇摇欲坠之势。后在1934年的一场飓风中,彻底倒塌了。
上世纪30至80年代的晴川阁,实际上是仅闻其名、未见其楼,它是在1986年按照清光绪的建筑样式再次新建的。
1986年新建的晴川阁
那么,看官们最后的问题来了:你扯到的“烟火味”,难道说的都是吃喝玩乐吗?
是,也不全是,烟火味是形容此处鱼龙混杂,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息。
因明清时期以晴川阁为中心,形成了一条热闹的街道,无论是五行八作、还是三教九流,基本上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这条街叫做“洗马长街”,得名于三国时期的传奇故事。据说蜀将关羽驻扎汉阳时,常常在江边洗刷他的赤兔马。
在龟山脚下看晴川阁(约1910年代)
洗马长街上的轿夫和小贩(约1910年代)
洗马长街上的木器店(约1910年代)
长街上商铺林立、酒肆众多。
例如其中一家著名的老字号叫做“大兴槽坊”,至少有150年的历史。槽坊主要制作汉式汾酒、前店后厂,酒窖中的藏酒曾多达上万坛。
长街附近除了禹王庙,还有川主宫、天主教堂、太平天国寺、灵官殿、社稷坛等众多的庙宇会馆,以及香瑞巷、湘乡巷等的悠长的临江古巷。
洗马长街上的川主宫(约1910年代)
川主宫又称四川会馆,座落在晴川阁的北面。其建筑规模非常宏大,内设可供表演的戏台和观戏的楼廊、俗称花楼,曾经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场所。
香瑞巷中的香瑞庵大约建于明万历年间,由尼姑所主持。庵名为清初名士毛会建题写,他是江苏武进人,因喜好晴川阁与龟山一带之名胜,晚年定居于长街。
从江面上看湘乡码头(约1910年代)
湘乡码头(约1910年代)
湘乡巷是湖南人的地盘,通往著名的湘乡码头,清代还建有一座湘乡会馆。彼时会馆内供奉着赵公元帅的塑像,门前有好几对石狮子。
1954年因防汛抢险的需要,川王宫和湘乡会馆等悉数被拆除,石柱木梁用于修筑长江的堤坝。
…
如今的晴川阁与禹王庙
自上世纪50年代未始,曾经掀起过一波又一波城市革命与建设的热潮。
晴川阁的周边亦几经变迁,除去仅存的禹王庙之外,许许多多的老街巷、古建筑均已消失殆尽,难觅踪迹。
好在晴川阁重修了,烟火味又回来了。
当看官们见到水彩画《汉阳晴川阁》时,也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这些记忆中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