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和同理心有什么区别
你这是“移情”还是“同情”?虽然这两个词经常被错误地互换使用,但它们在情感影响上的差异是重要的。同理心,作为一种真正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字面意思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超越了同情,一种对他人不幸的关心的简单表达。极端地,深度或延伸的同理心实际上对一个人的情绪健康有害。
同情
同情是对某人的关心的一种感觉和表达,通常伴随着对他们的祝愿:“哦,亲爱的,我希望化疗有帮助。”一般来说,同情意味着比怜悯更深、更个人化的关心,是一种简单的悲伤表达。
然而,与同理心不同的是,同情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觉是基于共同的经历或情感。
同理心
1909年,心理学家爱德华·蒂奇纳(Edward Titchener)将德语单词Einfühlung(“feeling into”)翻译成英语,“empathy”是一种识别并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
同理心需要从他人的角度识别他人的痛苦,并公开分享他们的情绪,包括痛苦的痛苦。
同理心通常与同情、怜悯和同情相混淆,后者仅仅是对他人痛苦的认可。怜悯通常意味着受苦的人并不“活该”发生在他或她身上的事,而且无力为此做任何事。与同理心、同情或同情相比,怜悯表现出对受苦人处境的理解和参与程度较低。
同情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同理心,表现出帮助受苦人的真实愿望。
因为它需要共同的经历,人们通常只能对他人产生同理心,而对动物则不然。例如,人们可能会同情一匹马,但却无法真正地同情它。
心理学家说,同理心在建立人际关系和同情地对待他人时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体验他人的观点,跳出自我同理心能够真正地帮助他人,使其行为来得容易和自然,而不是被迫。
有同理心的人能有效地在团队中工作,建立更持久的友谊,并且在看到别人受到不公平对待时更有可能介入。人们相信,人们在婴儿期就开始表现出同理心,并在童年和青春期发展出这种特质。尽管他们很关心他人,但与家庭、社区、种族、民族或文化背景以外的人相比,大多数人往往会对与自己相似的人有更深的同理心。
三种同理心
根据心理学家和情感领域的先驱保罗·埃克曼博士的研究,共情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认知共情:也被称为“取观点”,认知共情是一种通过想象自己处于他人处境中来理解和预测他人感受和想法的能力。
情感共情:与认知共情密切相关,情感共情是一种能够真正感受到他人的感受或至少感受到与他人相似的情绪的能力。在情感共情中,总有某种程度的共同感受。情感共情是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的一种特征。
同情心同理心:基于共同的经历,他们会深刻理解他人的感受,同情心同理心的人会努力去帮助他人。
埃克曼博士警告说,同理心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义,但它也可能会误入歧途。
同情心的危险
同理心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目的,也可以真正地安慰处于困境中的人,但它也会带来巨大的伤害。虽然对他人的悲剧和创伤表现出同理心是有帮助的,但如果被误导,也会让我们变成詹姆斯·道斯(James Dawes)教授所说的“情感寄生虫”。
同理心会导致错误的愤怒
如果人们错误地认为另一个人正在威胁他们所关心的人,同理心会让他们生气——也许是危险的。
例如,在一个公共集会上,你注意到一个身材魁梧、穿着随意的男人,你认为他在“盯着”你十几岁的女儿。当这个男人仍然面无表情,没有离开他的位置时,你移情地理解他“可能”想对你女儿做什么,这让你陷入了愤怒的状态。
虽然这个男人的表情或肢体语言并没有让你相信他有意伤害你的女儿,但你的移情理解可能是“他的脑子里在想什么”,把你带到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