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传(第70章)

70章 喜认义子

“酒尽人散月正明,风起衣裳香满袖。”

这晚宴罢,皇甫岳、璎珞、兴宗等回房安歇,王维和綦毋潜兴致尚浓,就在月下漫步,边走边聊。

“綦毋兄,此次来越州前,我去华州拜见岐王,幸会司马承祯道长。道长说他一生访遍天下名山,最钟爱者,乃江南天台山和山西王屋山。听说天台山'山有八重,四面如一’,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闻名。”

“是的,天台山是剡溪的发源地。东晋文学家、王羲之好友孙绰曾写过一篇《游天台山赋序》,中有'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之句。天台山离越州不远,我们不妨去那一游?”

“天台山风景绝美,吸引天下名士争相来访。可惜这次离开济州,我只告了一个月的假期,恐怕时日不够。”

“哦,那只能下次成行了。对了,越州下辖的剡县,倒是有座天姥山,声名似乎不在天台山之下。摩诘,我们明日就向皇甫大人辞行,去天姥山一游如何?”

“嗯,不少文人雅士写过有关天姥山的诗,如此安排,甚是妥当。”

夜渐渐深了,王维和綦毋潜各自回房安歇。王维和璎珞说了刚才所议之事,璎珞欣然同意。

次日一早,王维和綦毋潜来向皇甫岳辞行。皇甫岳先是盛情挽留,当他听说他们准备前往剡县天姥山时,兴致勃勃道:“剡县是个好地方,不仅有天姥山,还有一座大佛禅寺,寺里有一尊高达16米的石弥勒佛,有'越国敦煌’之美誉,被南朝文人刘勰誉为'不世之宝,无等之业’!”

“皇甫大人,不知这座16米的石弥勒佛,开凿于何时?能被誉为'越国敦煌’,想必有其传奇之处吧?”王维虔心礼佛,听说“越国敦煌”四字,顿时双眸一亮。

“说起这尊石弥勒佛,也是倾尽了几代人的心血。相传南齐永明四年(公元486年),僧护见剡县仙髻岩的崖壁上有佛光出现,就发誓要在此崖壁上雕刻弥勒佛像,但终其一生,未能如愿。临终前,他发誓来生再造成此佛。后来,僧淑续凿,但也没有成功。直到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梁建安王肃伟派僧佑主持续凿工程,终于在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大功告成,距今已有200多年。”皇甫大人一脸虔诚地说。

听了大佛禅寺这段渊源,王维若有所思道:“僧护、僧淑和僧佑,三代僧人历时三十年,方凿成石弥勒佛,建成大佛禅寺。其间的艰难困苦,非当事人难以感知一二。我们此去剡县,定要虔心礼佛。”

于是,王维、綦毋潜一行辞别皇甫岳,沿着剡溪一路向东。两个多时辰后,进入剡县地界,大家弃舟上岸。

船家一边系缆绳,一边对王维等人说:“各位客官,这里是剡县的班竹村。这条驿道是从越州前往台州的必经之地。很多南来北往的旅客,都会在此投宿歇脚,就连当今大名鼎鼎的司马承祯道长,也曾来过这里!”

“司马道长也曾来过这里?”船家这番话让王维颇感意外。这个原本陌生的班竹村,因为司马道长的缘故,仿佛瞬间熟悉了。

“诺,你们看,那座单孔石拱桥原来叫'落马桥’,有'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的说法。不过,自从司马道长来过后,当地人就叫它为'司马悔桥’了。”

顺着船家手指的方向,众人果然看到清澈见底的小溪上,有一座用天然石块砌筑而成的拱桥,如长虹般卧于小溪之上。桥边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桥上野藤缠绕,青苔遍生,桥下流水淙淙,生机盎然。桥的侧面刻有醒目的三个字——“落马桥”。

“这位老丈,不知司马道长何时来过这里?”王维忙抱拳问。

“具体何年何月,我倒是说不上来。我只听说司马道长常年隐居天台山,圣上多次下诏请他出山。他实在推辞不过,只好从天台山前往长安。这条驿道是必经之路,司马道长经过'落马桥’时,下马休息。就在休息的时候,道长后悔了,决定不再前往长安。”

“司马道长一生远离庙堂,超然物外,可敬可叹。”王维心里想着,脚底不禁加快了步伐,向“司马悔桥”快步走去。

“摩诘,上回听你说起道长要去王屋山清修,眼下应该到了吧?”璎珞尾随其后,柔声问道。

王维回头牵住璎珞的手,嘱咐她小心脚底青苔,想了想说:“算算日子,眼下应该已经到了。”

“司马道长年事已高,从长安到王屋山,这一路可不容易。”綦毋潜说。

“道长此次去王屋山,由他弟子玉真公主一路相陪,这一路上,必定安排妥当。”王维说。

“听说玉真公主原来在蜀中清修,从蜀中到王屋山,这一路上车马颠簸,纵是男子也勉为其难,更何况金枝玉叶的公主。看来公主对道长,倒是真心关切。”綦毋潜有感而发道。

“姊夫,下回你回山西运城时,倒是可以去拜访司马道长了。运城就在王屋山脚下,很是方便。”兴宗快人快语,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王屋山?山西运城?莫非……”不知为何,每回听到和玉真公主有关的事,璎珞就会忍不住浮想联翩。理智告诉她,要相信王维,但直觉告诉她,王维和玉真公主之间,似乎有些事,是她不明白的……

璎珞的心思没有逃过王维的眼睛,他看了她一眼,轻轻地握了握她的手,说:“璎珞,司马道长素来仙风道骨,光明坦荡,却也难免有后悔的时候,可知'后悔’二字,世人难免。我常寻思着,如何才能不悔?或许若能问心无愧,便可不悔了吧?”

“若能问心无愧,便可不悔。”璎珞在心底默默重复了几遍王维的话,越想越有道理。她抬起头来,刚好接住了王维看她的目光。他的目光,总是那样清明澄澈、不闪不避。仿佛她所有的心思,都能被他一一洞见。

“嗯,人活一世,最难最易,便是无悔。我们不求事事周全,但求问心无愧。”璎珞说出这句话后,轻轻吐了口气,整个人如释重负般,绽放出一个明媚动人的笑容。清风吹来,一缕头发从她的鬓角滑落下来,落在她雪白的脸颊上,随着她的笑容而跳动……

王维情不自禁地抬起手来,将这缕头发轻轻绕到她的耳后,说:“来,我们去桥上走走吧。”

当王维、璎珞等人在越州剡县遥想司马道长时,司马承祯和玉真公主,已在高舍鸡等人的护送下,平安抵达王屋山。

王屋山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道教全真派圣地,位列道教十大洞天之首。

初夏的王屋山,无疑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目光所及之处,是深浅不一的绿。绿得沉,绿得酣,绿得层层叠叠,绿得无边无际,只觉树木葱茏,暑意全无。

“道长,难怪您对王屋山情有独钟,原来您是想来这里避暑呀。”玉真公主走下马车,深吸了口气,顿感神清气爽。

“是啊,王屋山触目生凉,照人如濯。为师每次来到这里,都有一种远离尘世之感。”司马承祯手抚长须,颔首微笑。

“公主、道长,末将已遣人收拾好清修之地,请公主和道长入室休息。”说话间,高舍鸡双手抱拳,前来禀报。

“高将军辛苦了。持盈,如此清凉世界,为师想在山上走走,你意下如何?”司马承祯回头问玉真公主。

“师傅,我也正有此意。连日来车马劳顿,我也想陪您走走,活络活络筋骨。”

“道长爷爷,公主殿下,我听到草丛里有蟋蟀的叫声,我去捉蟋蟀玩咯。”浓眉大眼的高仙芝,兴奋地跳下马车,一溜烟跑到了草丛里。

连日来的朝夕相处,早已让高仙芝在司马承祯和玉真公主面前不再拘谨。聪明伶俐的他,成了大家的开心果,让原本单调乏味的旅途增加了不少童趣。

“仙芝,跑慢点。山上路滑,小心摔着了。”看着仙芝蹦蹦跳跳远去的背影,玉真公主不忘殷切叮咛,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持盈,你出家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回归尘世?或许,你该有一个属于你的孩子。”司马承祯看着玉真公主,意味深长地说。

“师傅……”玉真公主原本想说今生已无缘当母亲,但不知怎的,一个念头蓦然浮上心头。

她沉思片刻,转身对侍立一旁的高舍鸡说:“高将军,仙芝是个好孩子,我很喜欢他。如果高将军愿意,我愿收仙芝为义子。”

“啊?!”公主这句话,无疑是平地起惊雷,让高舍鸡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一定是听错了!

待他回过神来、确定没有听错后,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他连忙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道:“公主若愿收犬子为义子,末将感激不尽!末将无以为报,请受末将一拜!”说着,就向玉真公主“咚咚咚”地连磕了三个响头。

玉真公主的这一决定,也让司马承祯颇感意外,暗暗吃了一惊。“持盈,想不到为师一句无心之语,却促成了这样一桩美事。你和仙芝定是前世有未了的尘缘,今生才会再度重逢,结下这难得的缘分,可喜可贺。”

“前世有未了的尘缘,今世才会再度相逢?那么,我和摩诘前世有缘吗?如果有缘,为何今生却会错过?如果无缘,为何今生偏又相逢?”司马承祯这句话,让玉真公主不禁出神凝思起来。

“持盈,高将军,待安顿好后,我为你们挑一个黄道吉日,举行一个仪式可好?”

“多谢道长!”高舍鸡自然是满口答应。

玉真公主自觉有些失态,忙收回思绪,点头微笑道:“持盈愿听师傅安排。”

“多谢公主,多谢道长,末将实在太激动了,不知该说什么好了。”高舍鸡满面红光,激动地搓着一双握惯了刀枪、结满了厚茧的大手。他出生行伍,本就口拙,如今遇到这样天大的喜事,更是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高将军,你先去道观安排罢,我陪道长到处走走。”玉真公主走到司马承祯身边,扶起道长右手,朝早已被人细心清扫过的山间石阶走去。

高舍鸡连忙领命而去,他实在想不通,公主为何突然要认仙芝为义子?

“真的是因为公主喜欢仙芝吗?还是另有其因?哎呀,不管那么多了,只要能成为公主义子,仙芝这一生,一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高舍鸡心中暗喜,看来,仙芝这孩子,注定是有福的。

和高舍鸡的激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玉真公主从头到尾的冷静。在司马承祯、高舍鸡看来,这世上似乎没有什么人、什么事可以搅乱公主的心绪。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总是那样沉着笃定、理智稳重。

不过,只有她自己知道,在这世上,有那样一个人,是她的不冷静,不理智,不稳重,可以随时随地在她心里投下石子、荡起涟漪、永不停息……

(未完待续)

《王维传》全部连载

王维传(第一章)王维传(第二、三章)王维传(第四、五章)王维传(第六、七章)王维传(第八章)王维传(第九章)王维传(第十、十一、十二章)王维传(第十三、十四章)王维传(第十五章)王维传(第十六章)王维传(第十七章)王维传(第十八章)王维传(第十九章)王维传(第二十章)王维传(第二十一章)王维传(第22章)王维传(第23章)王维传(第24章)王维传(第25章)王维传(第26章)王维传(第27章)王维传(第28章)王维传(第29章)王维传(第30章)王维传(第31章)王维传(第32章)王维传(第33章)王维传(第34章)王维传(第35章)王维传(第36章)王维传(第37章)王维传(第38章)王维传(第39章)王维传(第40章)王维传(第41章)王维传(第42章)王维传(第43章)王维传(第44章)王维传(第45章)王维传(第46章)王维传(第47章)王维传(第48章)王维传(第49章)王维传(第50章)王维传(第51章)王维传(第52章)王维传(第53章)王维传(第54章)王维传(第55章)王维传(第56章)王维传(第57章)王维传(第58章)王维传(第59章)王维传(第60章)王维传(第61章)王维传(第62章)王维传(第63章)王维传(第64章)王维传(第65章)王维传(第66章)王维传(第67章)王维传(第68章)王维传(第69章)

(0)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王维传(第九章)

    第九章 璎珞是她 "摩诘,我刚听说祖六病逝了,这是真的吗?"这日,王维好友裴迪急冲冲地来到云来客栈. 裴迪是关中(今陕西)人氏,在家中排行第十,人称十公子,和王维同年.他和王维.祖 ...

  • 王维传(第一章)

    缘起: 近日读<旧唐书.王维传>,偶得"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一句. 颇为心动. 继而查阅<新唐书.王维传><唐才子传.王维>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