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能力考 (2014年7月 N1 真题阅读原文翻译)
仅供参考
【问题7】
这个真有趣。
每年到夏天,都会在自家的书斋里举行自编故事分享会。
我家在山梨县的小渊沢,是高原地区很凉快,参加也是自由的,所以有许多大人和小孩连日来访。
这是去年夏天的事。有个小学二年级的小男孩,经常跟附近别墅的老奶奶一起来。
好像很喜欢听故事。
所以每次那个小男孩来时,我都会冥思苦想,尽量跟上次说不一样的故事。
但是,他来的次数多了之后,我也一时没有新鲜话题可说了。
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今年的新作品是有限的,我也想让其他人听下。
在那天,我扫视一下来参加分享会的人,觉得只要那个小男孩可以默默地再听一次同样的故事,其他人是会觉得有趣的。
于是,我一边觉得对不住他,一边开口说“我要讲八ケ岳の霧的故事了“。
刚刚说完,小男孩就笑得满脸都是皱纹、开心地说”这个很有趣。“
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了。
我小瞧他了。
说同样的故事,也没什么不好。
没有完全记住故事的孩子,在听到自己知道的部分时,就会说一句”啊,我知道那个“,然后选择离开了。
因为他们以为知道故事的梗概,就是知道故事的情节,就是知道全部了。
但是,他不一样。
故事中重要的不是故事的梗概。
而是那种说法方式、那种呼吸、那种心跳的感觉、那份傻里傻气。
那些是回味无穷的。所以相声迷会多次去听自己知道的相声。
后来我们走上了同一条道路,我觉得我遇到了好伙伴。
【问题8】
(1)
以下是申请了法律咨询会的人收到的邮件。
北原建二先生
我是RST法律事务所的田中良平。
昨天我们事务所的“免费法律咨询”邮箱收到了您的申请邮件,可我们这边只接受电话预约。
可能要麻烦您了,拜托再次电话预约下。
届时我们会针对您咨询的内容提些简单的问题,还请知悉。
另外,平时晚上的时间预约很满,还请尽早预约。
(2)
我以前读过井上先生写的这样一句话“写文章就是吹牛“,我看到这句话的一瞬间,”啊“地叫了一声,然后红了脸。
文章=吹牛,好像还真是那样。从事写作的我,心里某处隐隐感到是那样,同时又努力不去那么想。
但是如果直截了当地说的话,我清楚地知道“我到现在都是靠这些吹牛的话养家糊口”。
(3)
人类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因大家共同遵守承认而成立的潜在规则。
所谓的“潜在”就是说,大家都清楚地知道那样的规则,但是哪里都没有明文规定。
习惯之后,我们大都会下意识地遵守这些社会规则,也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安心地生活在这个世上。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自己怎么行动为好,不用为这些事一一烦恼了。
(4)
白色色度是指物理方面的指标,不是主观感受性的指标。
因此仅仅是白色色度高,并不能给人印象上的白色色度高。
满开的花朵给人纯白的视觉效果,但是在其后面放张如打印纸般的纸张后,会发现花不如纸白。
花瓣的白是种淡淡的白,是包含水分的深沉的白。
但是满开的花朵让人感觉到的白是更加强烈的。
【问题9】
(1)
市场上的商品几乎都有某种标记。察觉到的人较少,知道其意义的人就更少了。
根据思考角度不同,也可以说这是市场健全的表现。
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要求、能顺利交易的话,不会发生任何问题。
但是现实中也有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将消费者置于危险的商品。
在成熟的社会,为了排除市场上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商品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手段。给商品打上合格标志就是其中一种。
这个标志可以证明此商品是基于什么标准的,是给供应商、购买者、使用者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
合格标志是交易方之间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还可以给消费者判断标准,这种方式自古沿用至今。
但是那主要是区域性的工具,意义和使用方式都只适用于某些地区。
这个情况在1980年代迅速发生了变化。因为随着市场的全球化,各国市场上充满了印着从未见过的标记的外国商品。
要想某个标志具有其本身的意义,那个标志必须被大家熟知,而且能准确地理解其意义。
还有,标志所含有的信息必须要有可信度,还要有支持其可信度的证据。
因此,ISO在1996年设立了讨论小组,开始讨论这些问题和解决对策。
(2)
以下是某日企经营者写的文章。
维持现状就好了。一旦这样想,发展就停止了。外面的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发展,什么都不做呆在原地,实际上是最大的风险。
这个国家里已经没有安全、安心、安定了。
自己如何度过人生,社会如何变化,这个国家该如何(治理),如果人们不直视日本的现实,没有立志每天认真的生活,未来也不会有改变。
一这样说,大部分日本人可能会条件性反射地这样想。
“到底该如何做,请说具体点”。
首先应告诉他们没有像蓝本一样的东西,怎么做好、没有头绪。
但是根据每个人所处的情况,需要做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对某人来说有利的事情、可能对其他人来说是不利的。
我本来就不信那些成功技巧。那里所写的只是过去的成功技巧。
以那个为基础,思考符合时代的新方法的话还说得过去,如果只是照搬过去成功的方法,肯定不会奏效。
不管怎样,在这个信息秒传天下的全球化时代,那样的成功法则一瞬间就会过时。
但是,也可能有 尽管时代变化却一直受用的想法。
当然、即使有,也会受到世界趋势变化的影响。
然而、是否有自己的看法,眼前的情况会有很大不同。
(3)
我们感受到了“自由”一词的沉重。
自由跟任性这两个词似是而非。被给予了自由后,因其“神圣”而不知如何把握从而感到紧张。
我们并没有被告知过这些,但至少对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吧。
日常工作也行,稍微反思下就会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的。
当被告知“你自己看着办”时,你可能会天真地、不负责任地认为这样好轻松。
但是“你看着办”的这份自由--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好了,其实不是全面的信任和如上帝般的善待。
(如果)更加地放任不管。有种试探你能力的恶意在里头。
所以,被告知可以自由发挥的一方,一边对被给予的自由表示感谢,心里一边在想对方其实并没有期待自己能做好,总之就是没指望自己。
这都是因为知道了自由一词的沉重和如何运用好的难度。
所以我们在年轻时听到“你自己看着写,随你解释,自由地去生活”都会有被抛弃的恐惧感。
有这样一句话“自由是好的,限制是不好的”,但有时候受到制约,人才能安心地生活。
我认为 理解自由、享受自由、主张自由是需要有条件限制的。
至少应该把自由交给那些能判断哪些能做、哪些不能的人。
【问题10】
不管是亚洲游还是欧洲游,又或不管是3天游还是一月游,回来的时候都会达到成田机场。
我不坐公交一直都是坐火车回家。
在去市中心的火车上,都是从旅途归来的人和去旅行的人。
就算有人说话,也是不可思议的安静。
那是参杂了旅途归来的人的疲劳和去旅行的人的紧张的安静,这在其他的路线上难以体会不到的。
火车出隧道后就能看到窗外的风景。出机场不久,就都是田园风光。
延伸至远方的农田会根据季节变化,一会儿全是绿色,一会儿全是茶色,一会儿全是由水面映照的天空蓝。
群山由远及近,由近变远。不管是冬天的萧瑟还是初夏的葱郁,每次回来都会重新体会到大自然色彩的柔和,然后觉得自己回家了。
不管是在欧洲还是亚洲,还是其他地方,总有些地方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也有些地方没有。
在乡下旅行的话,就是在密不透风的绿色中行走。也会看到跟自己以前看到过的农田一样的风光。
还能看到掉光了叶子的树杈像针一样插向天际的景色。
会觉得那里自然风光好,像水墨画一样,但也就这样了,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回来后,看到车窗外的景色,我觉得这个国家自然给人的感觉真的很柔和。
这个时候我才发觉,不管是绿树,还是四季的山色,还是河流,还是天空都比旅游地看到的树木、天空、海洋,有着更强烈的色彩。
窗外的自然风光在减少,渐渐地房子和大厦多了起来。随着进入市中心,大厦和广告牌多了起来。
比起刚才回来的感觉更强烈了。我从不认为城市中心视野狭窄、混乱拥挤的风景是美丽的,但是一回来就会觉得很亲切。
不是讨厌也不是喜欢,有种被包容、被温暖的亲近感。
前些天去成田机场接人了。在出口迎接一个满身带着旅行气息的人,一起坐进了火车。
一边听旅行的轶事一边看窗外的风景,突然惊到我了。这跟我旅行回来看到的风景完全不一样。
尽是无趣的不堪入目的田园风景。原来是这样,如果不是旅行归来看的话,这些就是日常风景了啊。
渐渐接近城市中心了。
我想此时我看到的窗外风景跟刚刚在外旅行回来的人看到的风景是完全不一样的呢。
我明白了,旅行不是说回到机场就结束了,而是当周围的风景变得不再引人注目,变成日常时才结束。
【问题11】
A.
想让小孩子对社会的各方面感兴趣时,漫画可以降低其难度,更好引导孩子。
我想这就是漫画的优势。可能随手拿的一本漫画就会让人产生对新知的好奇心。
想起了在实际上还不足15分钟的休息时间里,也要沉浸在漫画世界中的小孩的侧脸。
漫画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希望能好好地传播其魅力,在学校图书馆的活跃化活动中好好利用其优势。
想让还处于人生开端的小学生们体会到各种媒体的魅力,想让他们感到图书馆是有趣的地方。
所以尽管是小学(多方受限)也希望引导读者选书的标签可以插在漫画上,现在已经离职的我仍然这么想。
B.
可以说区别对待漫画的想法是不对的。
由于图书馆里有漫画导致了小孩不学习这样的说法要摒弃。
我认为学校图书馆应该像教图册相册、童话故事的阅读方法一样,教学生漫画动画的阅读方法及其特性。
通过这样的教导,可以将合适的学习内容应用到恰当的生活场景中。
学校图书馆的负责人买书时,不应该只购买对学习有用的书,也应该从长远考虑购买一些对孩子的学习及人格形成有用的书,这点很重要。
【问题12】
现在成了“发明是需要之母”的时代。
一旦发明了某个新产品,企业就会在其中加入各种多余的功能,然后好像那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样进行推销。
人们也会误认为那些功能确实是必要的,然后购买。
新发明刺激消费欲望,消费欲望让人们去购买,购买这一行为让人们产生“这是新需求”的误解。
结果就是,对不需要的东西产生购买冲动,陷入追求无限方便的恶性循环。
就这样企业的谋划和人们的购买欲望联系起来了,拼命地追求“幸福”的画像成了这个时代的象征。
手机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产品。
在这样的时代要想“幸福”的话,必须要在某处斩断这购买欲望的锁链。
不,得无视那些新产品,不如说要跟那些新产品断绝关系,有意地落伍,这样才能追求到幸福。
不买电视,用CD挺莫扎特和相声,电脑不联网只要其处理文字的功能。
不买轿车,只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手机的号码只告诉家人。
不是从与他人的关系中寻求幸福,听取自己内心的声音,将时间花在创造上,我觉得那样的生活才会幸福。
当然,那样苦行僧般的生活方式在现代是不可能的。用电子邮件可以轻松地与他人沟通。
正因为有了新技术所以我们才能网上购物,在博客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日常闲聊少不了电视上的新闻,能长时间电话聊天也很快乐。
有车的话任何时候都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不能想象没有电脑、电视、手机、车子的生活,这些现代文明诞生的方便工具将我们牢牢地抓在手里。
纵使大家都知道那样是不会幸福的,但是谁都离不开那样的方便。
这样的话,只能考虑折中一下了。根据不同需求,分别对待要舍弃的部分和要使用的部分。
我的做法比较简单,不带没用电子产品,带的话也只能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使用,这样做来控制自己的欲望。
那样做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就是我接近“幸福”的方法。